天天看點

特價團購下的餐飲業:商家和顧客相愛相殺

作者:虎嗅APP
特價團購下的餐飲業:商家和顧客相愛相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餐觀局(ID:Can_guanju),作者:楊澤、卡爾瑪,原文标題:《特價團購下的餐飲業:平台看戲賺錢,商家和顧客相愛相殺》,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找座位之前,先找一張到店團購套餐”,這已成為打勞工小張中午吃飯的标準動作。

從9.9元兩個漢堡、9.9元一個有肉有菜有飲料的套餐、9.9元一碗續到飽的面,再到44.9元三菜一湯的雙人餐,99元吃肉吃到飽的套餐,128元面包烤羊腿、大盤雞的新疆料理,從2022年開始沒開過火的小張,靠着特價團購的百家飯頓頓下館子,胖了10斤。

為了争奪小張們,就連麥當勞、肯德基都開始把當家漢堡、炸雞的價格打了下來,随處可見的9.9元的麥辣雞腿堡、闆燒雞腿堡甚至是巨無霸優惠券已經取代了原本價廉物美的13.9元随心配1+1套餐,成為打勞工走進麥當勞的最大動力。

這場價格大戰的始作俑者是抖音、美團,按照兩大巨頭的說辭,他們貢獻了大把的流量,不收錢,甚至還拿出巨額補貼,幫助餐飲商家們利用“特價團購”從線上引流,讓成百上千的消費者走進門店,品嘗美味,愛上品牌,進而實作餐飲商家和消費者的雙赢。

然而,在消費者樂此不疲的同時,平台也受益頗豐。美團财報稱,其特價團購訂單量快速成長,幫助其進一步強化消費者“每日低價”的心智。另據報道,今年一季度抖音生活服務核銷前銷售額超1000億,這樣的業務體量,是依靠龐大的流量和低價補貼迅速達成的。

餐飲人似乎成了這場遊戲中的受害者。如果不參與團購,便幾乎看不到客流。特價團購真的是餐飲人的噩夢嗎?還是存在着其他的解決方案?

一、為什麼做特價團購

在消費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許多餐飲品牌正在努力尋找機會,確定不錯過任何一筆交易,不讓任何一個機會擦肩而過。

比如瞄準消費者的需求增加品類,設定不賺錢甚至賠錢的“窮鬼套餐”做促銷優惠,捕捉短視訊和直播的流量紅利,搭建會員系統和私域社群維護老客,在平台和餐飲KOL的指引下迅速行動……

這些政策并不是每一家商戶都能負擔得起的,尤其是那些缺乏時間、精力和資金的小商家。對他們來說,參與價格戰可能是最簡單、最快見效的方式。

特别是一些新進入餐飲行業的初學者,他們帶着“抄底”心态進入市場,卻發現餐飲業複蘇的紅利正在迅速消退,供需平衡被打破。面對不足的客源,隻能被裹挾,跟随價格戰起舞。

與此同時,平台也開始發力,美團和抖音的使用者重合數高達3.2億人,重合比例為81%,要想抓住消費者,必須塑造每日低價的心智,于是他們開始掏出補貼、釋出流量,争搶餐飲品牌加入特價團購的大軍。

中間商和代理商也在推波助瀾,為了在短時間内賺取傭金,他們吸引餐飲人設定特價套餐進行沖量。

在他們的話術中,餐飲市場正在進行一場流量洗牌,搶占先機非常重要,有必要用特價套餐,甚至是虧本,把人氣做起來,然後再賺錢。

于是,特價團購的火,就這樣燒起來了。一些不合理的、跌破“底線”的特價團購開始頻繁出現。

一些湘菜館會做5折以下的團購吸引客人,燒烤店放出19.9的雙人燒烤套餐。有的火鍋店還推出了9.9抵100元的優惠券。

虛假宣傳也開始出現。比如名不副實、品質縮水,或者團購的菜品是“特供”的,與正常點單有明顯差異。有些團購券無法正常使用,或設定隐形的消費門檻。

不僅如此,超低折扣吸引來過大的客流,經常會超出商家服務能力,這不僅造成了高峰時段1小時以上的等位,還影響了服務品質,“基本是扔下盤子就走”“不喊兩三次,找不到服務員”。

特價團購“失控”了嗎? 一部分餐飲人并不為之所動。他們認為虧本做特價團購,吸引來的基本是羊毛黨,不一定帶來新客戶。

還有一部分将特價團購融入到自己的業務當中,有些餐廳進店落座後,店員會主動告知點評上有優惠套餐。還有門店将點單系統直接建立在美團點評系統之上,友善消費者購買和抵扣優惠産品。

難道他們在自斷股肱、舍身飼虎嗎?不,特價團購有時并非洪水猛獸,他們在政策性地使用團購來增加曝光和客流量。重點是,餐飲人要算好自己的賬。

二、餐飲人要算好自己的賬

大多數餐飲商家的收入,來自向消費者出售的一飯一菜、一湯一面,本身就是勤門,賺的就是辛苦錢。美團和抖音等網際網路平台,隻是一個引流管道和營銷的選擇,至于是否參與、如何參與,餐飲人要有自己的一本賬。

事實上,一些特價團購的成功案例,往往由平台扶持和打造,用來示範并吸引更多商家加入,大型餐飲公司有内容創作能力,能夠承擔營運成本,可以嘗試不同的玩法群組合拳,有機會催生出現象級的效果。

但是對絕大部分中小餐飲人來說,這樣的成功樣闆無法複制。如果要做到這種效果,可能需要與第三方營運機構合作,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遭遇利益被侵蝕的情況,如同在外賣和直播領域的代營運服務中所發生的那樣, 面臨“賣一單,賠一單”的風險。

那餐飲人應該怎麼做?

首先,面對平台和代營運機構的誘惑,要保持定力,在看到一條街的同行做特價團購,自己的營業額下滑時,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焦慮至關重要。

做特價團購的可能是新店,需要積累客源、解決菜品輪轉和員工士氣的問題。有可能是病急亂投醫,被代營運商“割了韭菜”。也可能這些餐廳的利潤并不在門店,需要保持足夠的客流量,把自己打造成旺店,目的是做“快招”和“技術教學”,也可能是“背水一戰”,做得好就繼續經營,做得不好就轉手賣掉……

是以,如果僅是因為看到他人活動就盲目跟風,很可能會踏入團購的陷阱。

門店營收下滑,其實并沒有什麼大不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競争對手輪番上陣,營業額下滑是自然态勢。特價能夠帶來流量,帶來營業額,但是流量難以成為留量,營業額也不一定能産生利潤。

其次,餐飲人需要更加認清自身所處的地位,做好期望管理。美團和抖音都是營銷手段和引流管道,更多隻能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大公司的成功難以複制。他們有龐大的門店網絡來承接線上的流量。對于中小餐飲企業來說,更應該要做的是維護好三公裡内的老客戶,靠産品和服務留住使用者,讓使用者進店二次消費。

特價團購應當主要被用來增加額外的市場曝光,而不應被視為解決所有銷售問題的萬能鑰匙,使用時應當嚴格控制比重。

如果不加以限制,盲目依賴特價團購,往往會将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新客引來。雖然能短時增加客流量,但是這群新客很難複購,員工也會因為顧客量的激增而疲憊不堪,還可能影響到常客的就餐體驗,進而損害餐廳的長期聲譽和客戶忠誠度。

第三,任何特價團購都需要進行精密的計算,也并非任何平台都需要做特價團購。

設定特價團購時,也需要做好平衡,平衡好門店利潤、面向顧客的價格刺激以及平台傭金。要建構“能賺錢”的機制。一旦消費者習慣了不合理的“特價”,就不太可能接受正常的定價了。

提升效率、消除浪費、削減開銷,打造出物超所值的産品和菜單,最終增加營業額才是正确的路徑。而非一開始就隻做降價銷售。

在投放時,不同的本地生活平台都很好,但并非所有平台都是合适的。有些平台轉化率高,有些平台展現力強,要做好權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虧本做,也不應該形成依賴。而是要根據發展階段,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内進行精算,確定能賺錢。

否則就很容易跌入特價團購的泥沼,陷入“推特價才有客人,有客人卻不賺錢,想賺錢就要降品質”的惡性循環。

餐觀局首席顧問、餐飲意見領袖韓東認為,在如今的團購大戰中,餐飲老闆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曹建海博士在他的過度經營論中論述,如遇以下五個條件中的兩個,即可以認為該行業産生了過度競争:

1. 企業用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産品;

2. 大量企業處于虧損狀态或低于社會資金回報率;

3. 退出困難;

4. 行業供給大于社會需求;

5. 企業價格戰、廣告戰多采用“自殺式”“毀滅式”等政策。

在目前的餐飲團購競争中,以上這五條幾乎都出現了,是典型的“過度競争”行業,這對社會、行業、從業人員都不是好事。其成因複雜,多是結構性的。從行業角度看,破解這一惡性博弈局面的條件,目前都沒有出現,且短期内沒有出現的可能性,這既是現實,又是殘酷的環境。也即大家所說的“卷”。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餐觀局(ID:Can_guanju),作者:楊澤、卡爾瑪,法律支援:北京京棟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憲湘律師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