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作者:生命時報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你有沒有聽過身邊人這樣的抱怨:“昨晚沒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每天都做夢,睡醒後感覺更累了”……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人們常把做夢和睡眠品質關聯起來,但“一夜無夢”就代表睡得更香嗎?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析夢的成因,并教你提升睡眠品質。

受訪專家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 于歡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 張慧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 王占成

經常做夢是沒睡好嗎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每天睡着之後,都會做夢。一般認為,夢是正常健康睡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記憶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人為什麼會做夢?

根據腦電波狀态,人的睡眠周期大緻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REM期)。

睡眠大緻可分為五個階段:

  • 第一階段:輕睡眠,肌肉活性降低,偶爾有肌肉抽搐;
  • 第二階段:呼吸、心率減慢,體溫輕度下降;
  • 第三階段:深度睡眠開始,大腦産生較慢的δ腦電波;
  • 第四階段:深呼吸,呼吸節律穩定,肌肉活性受限,腦電波以δ波為主;
  • 最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腦電波加速,進入夢境,肌肉松弛,心率增快,呼吸淺而急促。

夢境無論是深度睡眠期還是淺度睡眠期都會産生,隻是我們能夠記得的夢更多出現在淺度睡眠期,是以做夢跟是否進入深度睡眠并沒有直接關系。

每晚人們處于快速眼動期的時間占15%~25%,不同人的快速眼動期比例相仿,隻是每個人夢感程度有較大差異。夢感強者會說“一個晚上都在做夢”,夢感弱者覺得自己“從來不做夢”,這些都屬正常。

什麼影響了我們對夢境的記憶?

  • 睡眠狀态:夜間容易醒來的人,通常是在做夢的過程中蘇醒的,對夢境的記憶更清晰。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 性别因素:女性往往對夢的内容更感興趣,潛意識中樂于記憶它們。
  • 年齡影響:人們對夢的回憶與神經系統發育有關。該系統自出生後持續發育到成年早期,之後放緩,是以在童年晚期和青春期早期會記得更多夢的内容。
  • 性格特征:美國愛荷華大學調查發現,想象力豐富的人更有可能做生動的夢,并在醒來時記住。因為思維“活躍”者在睡眠狀态和清醒狀态之間的切換障礙更少,更易記住夢。

常做噩夢可能提示身體問題

有時我們會經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夢,如反複噩夢、夢境中出現身體疼痛或傷害等,這些現象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号。

心髒病

心髒病患者更可能出現呼吸問題,會導緻大腦供氧量降低,引發噩夢。

據統計,心律不齊導緻做噩夢的幾率增加3倍,胸悶、胸痛導緻做噩夢幾率增加7倍。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低血糖

如果夜間低血糖發作,可能會在淩晨驚醒,伴有做噩夢、出汗、心悸、手足顫抖等情況。

睡眠呼吸暫停

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夜間睡眠時打鼾,并伴有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睡覺時如果時常出現呼吸暫停等情況,會使人感覺胸悶,進而引起噩夢。

精神壓力大

國際夢研究協會研究發現,失去夫妻、目睹重大事故等會讓人産生抑郁情緒,進而引發噩夢。生活、工作壓力過大導緻的緊張焦慮情緒也可能讓人做噩夢。

缺少睡眠

當睡眠被打斷再次入眠時,容易做噩夢,反過來,做噩夢又會讓人越發難以入眠,形成惡性循環。

5個習慣改善失眠多夢

有人做夢時會半夜驚醒,或醒來後感到身體疲憊不堪,可能是身體或精神因素幹擾了睡眠,建議養成以下5個習慣,可幫助改善睡眠品質。

臨睡前不吃東西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稱,睡前吃零食會使大腦更活躍,易做噩夢。建議睡前1小時就不再吃東西,同時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飲料,盡量戒煙限酒。

「經常做夢」和「從不做夢」的人,誰的睡眠品質好?

卧床時間不要太長

最好等困了再上床,不要在床上看電視、看書或幹别的事。早上也不要賴床,醒了之後就及時起床。

增加體力活動

多做運動,如做操、跳舞、打太極拳、練瑜伽等,有助于減輕入睡困難、加深睡眠,但睡前兩小時不要劇烈運動。

營造舒适睡眠環境

保持卧室的溫度适宜、通風良好,并保持相對安靜。使用舒适的床墊和枕頭。

學會釋放壓力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主動調節不良情緒,避免長期精神壓抑或過度緊張等。可在睡前抽出5~10分鐘冥想,釋放壓力。▲

本期編輯:吳夢瑤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