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超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作者:斑馬消費

斑馬消費 徐霁

上海城市超市與湖北富迪超市的停業,再度給零售行業敲響警鐘。新一輪的連鎖超市淘汰名單,或許會以深耕區域市場的服務型零售品牌為主。

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經過30餘年的發展,行業熱點從大賣場到生鮮超市,再到近年的會員店和折扣店,疊代速度在加快,一直在打淘汰賽。

未來的消費市場,需要什麼樣的零售業?為此,行業不斷在探索。京東也早就總結出來了——多、快、好、省。

盒馬等商家對供應鍊的布局,以更好的産品來做大自有品牌占比;樸樸、小象超市等前置倉玩家,對極緻配送效率的追求;這幾年行業最熱的折扣店、量販零食店,總能用價格來給人以驚喜。無非,都是在抓這幾個核心點。

誰能成為下一代的“零售之光”?

傳統超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新一輪超市倒閉潮?

4月16日,講究精緻生活的上海市民們突然發現,他們經常來購物的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突然宣布停業。

公開資訊顯示,城市超市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以經營世界各地風味美食享譽上海”。由于定位于高端進口精品超市,旗下門店商城店、金橋店、聯洋店和天山店等,都位于上海的“高檔住宅區”。

2008年,上海城市超市走出上海,在亮馬橋開出北京首店,2013年北京僑福芳草地店開業。不過,這兩家門店并未維持太久,後來仍然隻有上海的9家門店。

一份落款4月15日的告知書顯示,“近年來上海城超經營舉步維艱,盡管采取了多種自救手段仍然難以為繼!現公司決議解散,從4月16日起停止所有門店經營”。短短幾天,其官網已經顯示“403 Forbidden”。

2018年底,城市超市打浦橋日月光店曾與業主方發生糾紛,正常營業一度受阻。事件解決後,2019年新年首日,上海城市超市高調發文宣稱,“憑着這三寶,城超一定能再活500年”,吸引了更多上海人的關注。這裡的三寶,分别指十年不變明星烤雞、資深網紅芝麻蛋卷、低熱主食拉發餅。

沒想到,僅僅過去了5年,上海人快速抛棄了這些爆紅單品,上海城超也隻能感歎着,“向天再借五百年”。

無獨有偶,前幾天,總部位于湖北仙桃的富迪超市,也陷入了“旗下門店幾乎全關”的流言之中。

富迪超市可不是無名之輩。2002年,富迪超市第一家門店創立于仙桃市楊林尾鎮,之後陸續在周邊的十多個地市縣的鄉鎮開辟經營網點,成為江漢平原最大的鄉鎮連鎖超市。

2011年門店數量就超過500家,巅峰期員工超萬人,位列“2021湖北民營企業100強”。據榜單門檻測算,其2020年的營業收入至少為30億元。

4月6日,針對相關傳言,一份由富迪公司和當地商務局蓋章的公告表示,“因轉型發展未達預期,公司出現經營困難,引發一些沖突糾紛”。

消費環境劇變,市場競争激烈,特别是盒馬、小象超市、樸樸等O2O平台的沖擊,讓線下零售的壓力與日俱增。

上海城市超市的停業、富迪超市的糾紛,不會是連鎖超市經營危機的結束,很有可能是新一輪倒閉潮的開始。而且,其中的很多品牌,可能連新聞都上不了,留給它的也許隻有一張“旺鋪轉讓”的白旗。

中國連鎖超市,激蕩30餘年。期間,數次疊代,也形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淘汰賽。在這一輪又一輪的超市倒閉潮中,原本遠離戰火的區域服務型超市們,也漸漸扛不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連鎖超市疊代史

1990年,廣東東莞虎門鎮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超市——美佳超級市場。次年,聯華超市在上海創立 。1992年,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團華潤超市,在深圳開出其第一家門店。中國連鎖超市的産業氛圍,逐漸形成。

幾年時間的培育後,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終于在1995年前後迎來了一次大爆發。這一年,家樂福在北京開出中國首店;李彬蘭在深圳創立新一佳;第一家家家悅超市開業;張軒松在廈門開了一家叫“古樂微利”的超市,也就是永輝超市的前身;王填在家鄉湖南湘潭開出了第一家步步高超市;沃爾瑪進入中國的談判也基本敲定,門店在第二年開業……

是以,受家樂福、沃爾瑪、華潤超市影響,早期,中國連鎖超市行業對大賣場模式極為追捧。大賣場對傳統雜貨鋪形成了降維打擊,快速吸引消費者。

很多70後、80後應該記得,第一次進入大賣場時感受到的震撼。超大的門店空間,琳琅滿目的貨品,推車自選的購物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不過,随商業地産爆發開啟十餘年的黃金時代後,大賣場模式的擴張風險擡頭。一些實力跟不上的模仿者開始掉隊,形成一輪連鎖超市倒閉潮。其中的典型,便是新一佳。

當年,李彬蘭從萬佳連鎖離開,在深圳創立新一佳——新的一家萬佳。公司一度跻身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的TOP10,李被稱為零售“鐵娘子”。

從2008年開始,新一佳便爆發出全國範圍的關店潮,2016年資金鍊斷裂,2017年正式破産。

李彬蘭的前東家萬佳連鎖,被王石從萬科剝離,賣給華潤超市,組成了華潤萬家,一度穩坐中國連鎖超市的頭把交椅,成就了另一種命運。

傳統大賣場模式承壓,一批創新者借助生鮮優勢快速脫穎而出,其中的佼佼者,南有永輝、北有家家悅。憑借這一優勢,永輝快速躍升,一度進入連鎖超市前三強,并成為行業最年輕的上市公司。

然而,生鮮這個品類的護城河相對有限,很快就被行業性地複制。生鮮模式的集大成者永輝超市,卻因為大舉轉型新零售而陷入業務困境,掙紮數年才勉強緩過勁來。

那幾年,全國性連鎖超市的生存狀态,遠不如區域性的品牌,最典型的便是紅旗連鎖和家家悅。那些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的全國性連鎖超市,沒點背景和家底,根本活不下去。

到現在,連區域服務性的連鎖超市,上海城市超市與富迪超市這種,也開始扛不住。零售業不禁要感歎,到底該何去何從?

市場需要何種零售業?

無論市場環境如何波動,零售行業如何變革,消費者購物的需求一直都在。而且,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總需求保持着向上發展的趨勢。

無論是傳統的連鎖超市,還是當下流行的O2O平台,早已成為城市服務的基礎設施之一。

零售行業的核心,已從基礎的需求滿足,提升為深入的服務體驗。在這樣并無止境的追求提升中,消費者在心目中,永遠期待“零售之光”的出現。這個标簽,曾經屬于家樂福和沃爾瑪,後來給了永輝超市,現在,則貼在了胖東來身上。

為什麼胖東來的呼聲這麼高?其實,沒什麼秘密可言。區域性;極緻服務;供應鍊;價格優勢;員工共建機制。

零售業的區域化,有利于提升經營效率、控制成本,同時,提高區域内的門店密度,有利于強化品牌聲量;關于胖東來極緻服務和善待員工的例子就太多了;以供應鍊為基礎形成産品優勢,不僅可以培養引流單品,還可以與使用者深度綁定,這樣的自有品牌單品,包括胖東來大月餅、精釀小麥啤酒、自由愛白酒等;定價上,胖東來采取成本價+固定毛利率的模式,類似于Costco等會員制超市——盡管胖東來并未在概念和收費模式上強化“會員制”,它實質上已經形成了會員制超市的經營模式。

這些點,孤立地來看,都不算新奇。隻要做到那麼一兩點,就足以在零售市場站穩腳跟。胖東來算是把這些點都做到了,便成為當下最火爆的零售奇迹。

不過,外地消費者們最關心的是,胖東來這幾年不斷地對外幫扶,到底能不能取得效果,也就是說,胖東來的模式能否複制?

如果上述這些業務亮點,一點也做不到,既沒有清晰的區域和業務定位,也沒有産品和服務意識,更沒有對消費者的價格優勢和對員工的激勵機制,那麼,便可劃歸至傳統超市這個範疇,實在是沒有太大的存在必要了。

将來的零售市場,分化不僅展現在規模上,商業模式的差異也會越來越明确。

要麼賣極緻效率,盒馬、樸樸和小象超市等屬于此類。當你想在家吃火鍋喝啤酒,需求半個小時就能落地。這也是社群便利店能夠持續存在的原因,但它們的發展早已脫離了傳統超市這個概念。便利店的服務性,也會越來越綜合化。

要麼就賣場景化的服務,比如,特别能激發起購物欲望的會員制超市,以及被稱為六星級景區的胖東來。

除此之外,還會存在第三條路線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