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作者:慢慢失憶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詩人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鮮明。前兩句是靜态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系在一起,後兩句為動态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的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興奮。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細緻的觀察,運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展示了一幅美麗的河上夜景,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在旅途中寫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詩人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借舟泊暮宿來抒發情感,寫出了羁旅之思。

首句點題,也為下面寫景抒情做了準備;次句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後兩句,因為“野曠”是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是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此詩前兩句為觸景生情,後兩句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月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以準确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之景,抒發了深深的思鄉之情。

首聯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裡的漂泊羁旅之情懷;颔聯寫在“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闊大;頸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

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緻,曆來廣為傳誦。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千裡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着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隻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用一個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十七日觀潮

【宋】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錢塘江秋潮是聞名世界的景觀,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勢最猛,詩人觀潮選在十七這一天,正好可以欣賞到那雄偉奇麗的景象。詩的前兩句寫潮水洶湧而來的氣勢。潮頭的浪花連成一片,掠過兩岸平曠的沙灘,像一道白色的長虹迎面飛來。看到這情景,詩人腦海中忽然生出一個奇妙的想象:莫非瑤台上的神仙失手碰翻酒杯,将那瓊漿玉液潑灑到人間來了嗎?後兩句寫大潮波瀾壯闊的景象。近看,藍天的倒影随着浪濤的翻滾,在江底搖晃;遠望,夕陽随浪濤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這首絕句,通過白色長虹的比喻,瑤台潑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繪出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全篇沒有用到一個抒情的字眼,卻句句觸發着讀者熱愛祖國山川、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為輕陰便拟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這首詩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不過是些平常的極其樸素的語句,但詩人就是用這種樸素的語言真切地為我們描繪了山光物态,展示了山中的美好景象。這裡春光明媚,山石草木沐浴在春晖之中,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各自的風采,一個“弄”字顯示出山光物态的美妙可愛,把山光物态寫活了;這裡雲霧缭繞,如同虛無缥缈的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那麼,不管誰來到了這裡,聽了主人如此的挽留,又怎麼會舍得離開呢?是以這首詩雖題為“留客”,實則不僅僅是“留客”,而是在對客人的一番挽留之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并蘊含着要欣賞最美精緻就不能淺嘗辄止的哲理。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如同一幅潑墨揮就的山水畫卷,将天門山的雄偉險峻、長江的壯闊遼遠、孤舟的缥渺、紅日的壯麗,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詩的第一句寫浩浩蕩蕩楚江東流的氣勢,第二句寫天門山的奇險,第三句寫兩岸的青山,最後一句寫從遠處噴薄而出的紅日旁緩緩駛來一葉孤舟,形象鮮明生動。

全詩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詩人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華山

【宋】寇準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這首小詩是詩人七歲時的作品,用詞非常淺顯,卻生動地描寫出華山的高聳與壯闊。

第一、二句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的凝練的概括,“隻有”和“更無”強調了華山獨出雲表,傲視群山,有着無法比拟的高峻挺拔之勢。

第三、四句是“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的藝術再現,“舉頭”即擡頭,“回首”即回頭,伫立山巅,擡頭看天,回頭望雲,特定的動作傳達了詩人内心的贊歎之情。

此詩布局嚴謹,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寥寥數語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語言雖簡單,但貴在氣勢非凡,頗具内涵。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初見嵩山

【宋】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這首詩通過對雨後嵩山清峻形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清新高雅境界的追求。

題為《初見嵩山》,顯然既要寫人又要寫山。詩人有意把“數峰清瘦出雲來”這一正面寫山的句子放在最後,而把自己對青山的感情和風吹雨去的環境放在前面作為鋪墊,取得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藝術效果。這正是這首詩寫景的成功之處。

不直露地寫初見嵩山時的驚喜,更不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而先寫唯有青山能使我的胸懷變得豁達,既從反面寫出了仕途的苦悶,又從正面寫出了“仁者樂山”之意。最後,在刻畫山的形象時,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為美的審美觀,進而深化了詩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宿石邑山中

【唐】韓翃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霭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

詩人采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時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石邑山中之景,而題目中的“宿”字在互不聯系的景物之間起了紐帶作用:因為到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雲;由于曉行,才有登程所見的曉月秋河。“宿”字使前後安排有迹可循。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叙的呆闆,顯得既有波瀾又生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寫山之景,流露出詩人對石邑山雄偉高峻的驚愕與贊歎;三、四句寫曉行時看到的幽靜清冷的畫面,表達了詩人羁旅辛苦、孤獨凄清的況味。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首五言律詩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颔聯寫終南山的近景,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朝前看,白雲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繼續前進,白雲卻分向兩邊,回頭看,又合攏起來,彙成茫茫雲海。僅僅十個字,就描繪出了終南山最迷人的景色,是對終南山的傳神寫照。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裡。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隻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尾聯雖未直接寫山,卻通過“尋宿問樵”的景況,從側面點出山中地廣人少、水木豐饒的特點,表現出終南山幽靜、深邃、遼遠等意境。

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12首絕美山水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令人心馳神往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首句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高氣爽,月色皎潔。次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第三、四句寫夜裡船從清溪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這首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表現了詩人離鄉時對故鄉山水的深深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