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區“自籌自建”樣本調查③丨“業主出資”和“意見統一”成實操難點

作者:海報新聞

視訊加載中...

海報新聞記者 王笑寅 劉敬怡 浙江杭州報道

  近日,位于杭州市拱墅區的浙工新村居民“自籌自建”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始建于1983年的浙工新村,房齡高、房子舊,存在許多安全隐患。經過近十年協調籌備,2023年,小區内548戶居民自籌4.7億元資金,推動小區改造更新,成為杭州市首個自籌資金、原拆原建的小區。

  浙江層面,則有更大動作。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近日聯合印發《關于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積極探索以業主自主更新方式推進拆改結合型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試行。

  《指導意見》一經釋出,便成為杭州諸多老舊小區居民間的熱議話題。小區符合自主更新條件嗎?“自籌自建”有何利弊?誰來做小區業主的牽頭人?……許多小區紛紛張貼出意向調查問卷、建立群聊,探讨小區自主更新的可能性。

  4月19日至21日,海報新聞記者走訪了位于杭州市的采荷新村、翠苑新村二區以及翠苑北二區4-7幢,就“自籌自建”采訪小區居民看法。從走訪情況來看,資金問題系居民關注的焦點,而意見不統一則成為申請難以繼續推進的主要原因。有居民認為,“自籌自建”可徹底解決小區老舊問題,想要積極推進;也有居民認為,“自籌自建”實際操作難度大,幾無落地可能性。

  正在進行意向調查的小區:資金既是關注點也是難點

  4月19日下午,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正處于業主意向調查階段的采荷新村小區。采荷新村位于上城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小區内共有31幢居民樓,樓高7層,一梯四戶,地理位置優越。貝殼找房顯示,該小區今年3月份參考房價為44631元/平方米。

  記者注意到,在小區内許多居民樓的單元門上,已經張貼出“自籌自建”倡議書和民意調查表,倡議書落款人為“采荷新村熱心業主們”,落款日期為4月16日。倡議書表示,小區建成年份早,單純的環境改造提升和維修加強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危舊問題,更無法滿足對“住有宜居”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該小區民調1群已滿500人,民調2群截至4月19日下午已有200餘人。

  一位在小區内玩耍的學生告訴記者,自己聽父母談論過“自籌自建”的事情,父母表示可以考慮,而自己也想住新房子。

  家住1樓的張阿姨則對倡議書内容表示反對:“最好不要拆,我年紀大了,折騰不動了。”

  張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住在一個90年代建成小區的5樓,年紀大後出入很不友善,随後搬入采荷新村。目前,張阿姨和老伴住在1樓,房屋面積40餘平方米,住進來後房屋重新簡裝過,感覺生活便利,雖樓房比較老舊,但家裡沒有出現漏水、隔音差等問題。

  除了不想再搬來搬去外,張阿姨還表示,自己目前拿不出來那麼多錢。據浙工新村案例,改建後套内面積不減少,原面積收取1350元/平方米的改造成本,擴面按市場價結算,每戶需自掏100餘萬元。

小區“自籌自建”樣本調查③丨“業主出資”和“意見統一”成實操難點

采荷新村

  在與張阿姨交談時,住在隔壁樓棟3樓的李女士路過并加入交流。一開始,李女士表示自己的态度是“随大流”,贊同的人多自己就贊同,反對的人多自己就反對,随着交流深入,李女士坦言,自己是想要“自籌自建”的,但同樣受困于資金問題。

  “我是八幾年結婚後就搬進來的,住到現在我們房子漏水,牆上都是黑的,之前小區粉刷過兩次樓房牆面,但都沒能解決房子老舊的根本問題,你如果說拿出二三十萬來更新一下,我雙手雙腳贊同,如果起碼拿出100萬元,誰願意?我不願意,沒錢。”李女士說。

  李女士稱,自己有朋友在閘弄口小區有兩套3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聽朋友說如果進行“自籌自建”需要自掏200萬元左右,而采荷新村小區内老住戶大多是普通退休職工,自己每月終身俸4000元左右,在鄰居中已經算是還不錯的水準,若進行“自籌自建”,擴面、裝修、買車庫、外出租房過渡等起碼也需要百餘萬元,即便有補貼也是杯水車薪。

  對于浙工新村的案例,李女士表示,浙工新村居民大多為退休教職工,經濟條件要好一些,且小區樓棟數較少,對采荷新村來說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現在就是亂哄哄的,大家都要民意調查,我加了民調群,群裡現在不同意的占多數,我們小區一千多戶裡,估計年輕的、後面買進來的、孩子在這裡讀書的會同意,我們老年人就留着幾十萬塊錢養老用,沒法同意的。”李女士說。

  一位居民告訴記者,自己是近年來為了外孫上學買入的采荷新村的房子,買的時候正值價格最貴的時候,需要5萬餘元/平方米。“采荷新村作為學區房價格本來就要比其他老小區貴一些,如果擴面要按市場價算,那我可以說自主更新在我們小區100%做不成的。”該居民說。

  基本結束意向調查的小區:居民意見難以統一

  位于杭州市西湖區的翠苑北二區4-7幢,是《指導意見》釋出後最快提出自主更新申請的小區。該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4月19日下午,記者探訪發現,翠苑北二區更像是與翠苑新村二區隔馬路相對的一個獨立區域,小區内僅有四幢樓房,樓高7層,樓房間距較小,幾乎無綠化,地面坑窪較多,正在進行舊改,整體居住環境次于翠苑新村二區和采荷新村。

小區“自籌自建”樣本調查③丨“業主出資”和“意見統一”成實操難點
小區“自籌自建”樣本調查③丨“業主出資”和“意見統一”成實操難點

翠苑北二區4-7幢

  記者就“自籌自建”在小區内随機咨詢了十餘位居民,有兩位居民表示自己是租戶,七位居民表示不清楚相關政策或不友善透露意向,一位居民表示自己同意自主更新并已在申請書上簽字。還有居民告訴記者,目前小區内絕大多數住戶已同意進行“自籌自建”,但還有小部分住戶不同意或聯系不上,導緻申請無法繼續推進,目前還沒有結果,處于僵持階段。

  馬路對面翠苑新村二區的自主更新民意調研,同樣由于意見不統一而不了了之。翠苑新村二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小區内有36幢樓房,樓高6層,貝殼找房顯示,該小區今年3月份參考房價為35200元/平方米。

  小區内廣場上,多位居民向記者表示,小區自發進行過民意調研,目前沒聽到有什麼下文。

  王阿姨在翠苑新村二區已居住了三十餘年,一家五口住在一樓50餘平方米的房屋内,她告訴記者,自己也沒有同意自主更新。“政策是好的,但是我條件不夠,有條件那肯定要更新,我們小區大部分都是普通勞工,‘自籌自建’的話要拿出百餘萬來,那我就弄不了了。”王阿姨說。

  業主的新方案:建立地下車位擷取收益,補貼地上建築

  4月21日下午,海報新聞記者再次來到采荷新村。記者注意到,前文提到的“自籌自建”倡議書上的群聊二維碼,顯示因二維碼分享者已離開群聊而無法加入,群聊人數也由19日的200餘人降至185人。與此同時,有新的倡議書出現在采荷新村部分單元的大門上,倡議書表示,自己拟支援“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政策,并倡議小區業主共同支援,争做第一批試點小區。

小區“自籌自建”樣本調查③丨“業主出資”和“意見統一”成實操難點

采荷新村張貼的倡議書

  随後,記者聯系到倡議書張貼者徐先生。徐先生表示,由于小區建成年代已久,各項配套設施都已老化,即使進行過多次小規模改造,也始終具備一定的局限性,而本次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小區有望徹底更新,如果能改造成功的話,有很大可能是一個多赢的局面。

  “我有一個方案可以實作舊房除擴面部分免費換新,因為小區地處市中心,周邊停車不便,停車位售價很高,是以可以在重建小區時新設大量地下車位,用出售車位的收益,來彌補地上部分的建築成本。這就可以達到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共赢。”徐先生說,目前小區裡主要有兩類群體——一類年齡偏大、經濟情況往往也不是很好,他們最大的痛點是目前上下樓不便,最大的擔憂是經濟條件能否承擔得起此次重建;另一類住戶相對年輕,多是為了孩子上學搬入,他們最大的痛點是目前房子太小停車不便,最大的擔憂是重建遲遲不能啟動。

  徐先生認為,他的方案相對公平合理,能使得這兩類群體能夠同時解決各自最大痛點,并同時消除各自最大擔憂,在各自核心利益上獲得最大平衡。

  徐先生表示,該方案剛剛成型。截至21日晚,徐先生建立的群聊裡共有21 人,有居民在群裡表示,應該按實際建築比例給住戶配送面積,還有居民表示,在其他群聊看了一下,問題都是集中在有意願但沒有錢的焦點上。

  據了解,《指導意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實施,需堅持“政府引導、業主主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保障安全、優化流程,自願申報、試點先行”原則,根據所在地政府規定的自主更新政策與條件,可适當增加居住建築面積、增配公共服務設施。

  浙工新村的自主更新試點工作獲得了廣泛關注,但其他老舊小區能否效仿其路徑進行“自籌自建”仍有太多未知,後續随着相關工作推進,是否可以解答居民們的疑慮,降低實際操作難度,有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