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作者:普外黃醫生

五十五歲的李先生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健康,直到一次例行的健康體檢。檢查中,醫生發現他的大腸内有幾個息肉。這一發現令他震驚,因為他從未感到有任何不适。通過進一步的檢查,醫生确認這些息肉尚未癌變,但随時都有可能。通過内鏡手術,息肉被成功切除,李先生免于了腸癌的威脅。這一經曆讓他深刻意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李先生的故事并不罕見。許多攜帶息肉的人在早期階段通常無任何症狀,而這些息肉有可能發展成為腸癌。是以,了解腸息肉的知識,及早檢測和處理,對預防腸癌至關重要。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腸息肉基本知識:了解你的隐形威脅

1. 腸息肉的定義與類型

腸息肉是指生長在大腸内壁上的組織突起,大多數屬于良性惡性良性腫瘤,但有些類型可能會發展成腸癌。息肉可以根據其形态和生物學特性被分類為不同類型:

腺瘤性息肉: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具有癌變的潛力。

發炎性息肉:通常發生在有發炎性腸病的患者中,癌變風險較低。

錯構瘤性息肉:這類息肉結構異常,癌變的可能性極低。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2. 風險因素

腸息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

遺傳傾向:家族性腺瘤病等遺傳病使患者更易形成息肉。

生活方式: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肥胖和缺乏體育活動都會增加發生息肉的風險。

3. 症狀識别

許多腸息肉患者在早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随着病情的發展,一些症狀可能會逐漸顯現,包括:

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

隐血:大便中帶血,通常肉眼看不見,需通過專門的檢查發現。

未經處理的息肉有可能發展成為腸癌。根據統計,大約有5%的腺瘤性息肉最終會演變為腸癌。是以,通過早期發現和切除息肉,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發展為腸癌的風險。

此外,腸息肉的診斷不僅可以防止癌症的發展,還可以作為評估個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标志。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防患于未然”:如何确診并管理腸息肉?

準确診斷:腸息肉的檢測手段

腸息肉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因為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可以阻斷其可能轉變為腸癌的路徑。最有效的診斷工具是結腸鏡檢查,這不僅可以直視腸道内部的情況,還可以在發現息肉時即刻進行切除。

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識别和診斷腸息肉的“金标準”。通過這種方法,醫生可以直接觀察到腸道内部的情況,并且可以在檢查過程中取出小的息肉樣本進行病理分析。這種檢查對患者而言是低風險的,通常在門診進行,使用鎮靜劑以減少不适。

CT結腸造影

對于不能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CT結腸造影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這種方法通過高分辨率的CT掃描來觀察腸道,可以發現息肉和其他異常結構。盡管這種方法較為安全,但它不能移除息肉,如檢測到息肉仍需結腸鏡進行确診和治療。

生物标志物檢測

近年來,科研人員正在開發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檢測,以便無創地識别可能的腸息肉或腸癌。雖然這一技術仍在研究階段,但未來有望成為一個有用的篩查工具。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治療政策:當發現腸息肉後怎麼辦?

内鏡下息肉切除

一旦通過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最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内鏡下息肉切除術(polypectomy)。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手術,醫生會使用内鏡工具切除息肉并送檢病理。此方法的成功率高,複發率低,是處理腸息肉的首選方法。

手術治療

對于那些較大或多發的息肉,或是通過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度惡性傾向的息肉,可能需要進行更為複雜的手術。在一些情況下,如息肉的位置或大小導緻無法通過内鏡安全移除,手術切除将成為必要。手術方法包括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依據息肉的具體情況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來定。

腸息肉是腸癌“近親”!發現腸息肉怎麼辦?這麼做能少走彎路

術後跟蹤與管理

除息肉手術後,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結腸鏡複查。複查的頻率根據初始息肉的數量、大小、類型以及是否完全切除等因素決定。通常,首次複查建議在手術後一年進行,如果情況穩定,随後可以每三到五年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