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刻闆印象深入人心,本地人的解釋就會顯得格外無力。
例如很多人對廣西人的印象就是“表哥,我出來了喔”,而且還覺得他們都有很重的口音;很多人也會覺得内蒙古人都是騎馬上學的;以及天津人都會說相聲。
這些都是外地人的刻闆印象,其實有時候并不是這樣的,看看各地的網友是怎麼說的吧。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大部分廣西人說話都有口音,而且這個口音真的很搞笑。(無意冒犯)
不對,我覺得北京人就是長這樣,這個鲨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北京人。
好一個“我是同”,有人在解釋,有人在實錘。
這個懷疑不了,多少年的老傳統了,廣東人吃福建人,大家都預設了。
信不了一點,之前我刷到的台灣妹妹,說還真的很軟很機車哎。
怎麼,現在川妹子又進化了嗎?數到三都不數了,直接上手了。
嗎那你們到底是不是騎馬去上學的啊?我真的很想知道。
據說河南人說國語一般都很好聽,而且同一個人說方言和說國語完全不像一個人。(我是河南的,我沒網戀過)
原來廣東的方言有這麼多種啊,我真的覺得粵語是最好聽的方言。
終于看到一個北京人說豆汁兒不好喝了。
這麼一說還真是,人上桌上了還得了,菜還吃不吃了。
這個我指定不信,我印象中的天津人都是生來就會說相聲的。
關于大家對河南的刻闆印象,我說一個就是我們河南方言一般不會把“我”說成“俺”,例如河南人說“我喜歡你”那就是“我喜歡你,而不是“俺喜歡你”。
每次我看電視劇中河南人用錯“俺”我就覺得很别扭。我們說“俺”一般是指“我的”“我們”,例如“俺媽,俺爸”意思就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俺來了”意思就是“我們來了”。
外地人對你們所在的地方有什麼刻闆印象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