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作者:懂酒谛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作者︱尚可

銷量不夠,紅包來湊……

面對動銷不暢、庫存高企、白酒消費景氣度下降等難題,白酒行業以“反向紅包”為戲碼的促銷大戰,自2023年以來正愈演愈烈。

名酒企業入局

在這場鬧哄哄的促銷大戲中,向C端出擊成為主旋律,多家名酒企業也被卷入其中——戲碼之下,不管是以五糧液、國窖1573、古井貢等為代表的傳統名酒,還是類似于珍酒之類的新晉“諸侯”,營銷場景中都增加了一道“開蓋、掃碼、收紅包”的新菜。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反向紅包作為數字化手段被廣泛應用,紅包金額不等,促銷玩法與内容也呈現出多樣性。其中,紅包金額最高者可達4999元,最少也能“再來一瓶”。

酒企用紅包來刺激市場的目的,無非是通過刺激和提高白酒在終端消費環節開瓶率的方式,來幫助管道商做好“去庫存”作業,進而在存量競争的市場環境下,為廠方自己參與下場競争的品牌酒品,奪得更多消費者。

因為先行者的示範效應,在這場反向紅包大戰中,有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名酒企業,以及地産白酒中的知名品牌被拉入“戰局”,每一家企業幾乎都拿出了十足誠意,通過掃碼送紅包等方式,試圖通過抓取消費者的痛點需求,來刺激自家産品的銷量增長。

反向紅包,去庫存标配?

疫情期間,盡管白酒的消費場景呈現斷崖式下跌,但白酒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異常出色——2020年至2021年期間,白酒股價集體創下新高,大多數白酒上市公司股價都走出了翻番行情。

2020年7月6日,貴州茅台市值首次突破2萬億,在業内引發一片狂歡。不過,疫情之下,白酒的狂歡總是短暫的,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風向漸變、行業走向調整。白酒市場陷入動銷不暢、市場疲軟、管道承壓、庫存高企、價格倒挂、廠商之間因沖突而對立的狀态,業内甚至出現了數十家經銷商将某酒企告上法庭的轟動性新聞。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在随後的時間裡,如何刺激消費、撬起動銷、保價托市,如何去庫存,如何提高開瓶率,成為白酒營銷的主流方向。2023年被視為白酒市場經曆三年疫情後走向“重新開機”的關鍵一年,但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在市場整體走衰的背景下,白酒行業動銷、庫存、廠商關系等問題逐漸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去庫存成為市場主流,才有了随後以“反向紅包”為促銷工具的促銷大戰登場。尤其是在2023年中秋國慶白酒銷售旺季開始之際,抱着幫助管道商“清庫存”的目的,酒企的政策紛紛向C端傾斜,反向紅包也是以逐漸成為市場标配。但盡管如此,卻依然無法撬動終端備貨意願,也難以刺激管道壓貨。

卿本良藥,奈何被玩成了“毒藥”

如果運用得好,反向紅包的最大功效,在于對消費終端的刺激,并由此拉動白酒品牌的市場消費,在C端與B端關聯下,其效果要遠大于白酒行業正常采用的各種市場促銷。

消費者都有貪便宜心理,在存量競争時代,大家在選擇白酒的時候,更傾向于能夠給自己帶來實惠和實際利益的品牌。掃碼得紅包,在高端消費之外,也的确是能夠給消費大衆帶來興趣點的促銷手段之一。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反向紅包的應用,就是利用了數字化手段,通過按需設定的利益配置設定模式,對白酒銷售中的營銷費用和市場利潤進行分割,其中一部分給了消費者,通過讓他們得到實惠的方式來刺激消費、提升銷量、鎖定客群,而另外一部分則與促進開瓶消費這一目的綁定,同樣利用紅包的方式返給經銷商。

在這種模式下,一些産品即便在經銷商層面不再進行差價銷售,也能保證經銷商的利潤,由此來減少市場價格倒挂機會,避免出現亂了廠家市場、虧了經銷商利潤的“雙輸”局面。

按理說,這本是酒企和經銷商聯手刺激市場動銷的一劑“良藥”,奈何經銷商中總有歪和尚念歪經,他們通過比較隐秘的“作弊手段”,将本該用在消費者身上的“補藥”變成了市場“瀉藥”,緻使企業當初希望借反向紅包活躍市場、刺激消費的願望被肆意淩辱。

激活管道,提高開瓶率

最近這兩年,白酒行業庫存壓頂,成為一個待解難題,它不僅影響白酒經銷商打款進貨的積極性,更令一些處于“熬冬”狀态中的商家萌生退意,生出了不再續約代理的想法。

很顯然,經濟大環境差,賣酒不賺錢,而且庫存大、動銷難、資金鍊緊繃,是對白酒經銷商的信心造成打擊的幾大因素。在廠商沖突無法平衡的狀态下,白酒廠家的未來業績增長,也是以出現了很大不确定性。反向紅包在白酒行業被大面積應用,或許正是基于此種背景。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起初,酒企使用反向紅包的目的有三:一是有效刺激C端消費,二是穩定市場價格,三是在保證管道商利潤的前提下激發管道活力。此中的邏輯是,當一瓶酒被賣出去之後,隻要消費者掃碼就能獲得紅包獎勵,同時賣出這瓶酒的煙酒店,以及為煙酒店供貨的經銷商,也能得到相應的返利。

掃碼就意味着開瓶消費,掃碼的數量代表着一個品牌的開瓶率。是以,在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和2024年元旦、春節這兩大白酒傳統旺銷期内,諸多白酒企業都把開瓶率這一名額,作為管道“清庫存”效果的重要考量。

廠家要市場、商家要返利、消費者得實惠——在刺激終端消費、提高開瓶率、幫助承受庫存壓力的管道商“去庫存”前提下,借助反向紅包,通過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合理利益配置設定,促使整個管道充滿活力,或許是酒企參與反向紅包促銷大戰的真正初衷。

反向紅包背後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有業内人士表示,反向紅包既提高了終端銷售人員向使用者推薦的積極性,又能夠提升企業費用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宴席場景下,有些人為了得到紅包會主動開瓶,此舉對于提升市場動銷率有着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反向紅包作為促銷工具,在實際運用中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和漏洞。最近有經銷商向懂酒谛回報的如下資訊,揭示了“反向紅包”背後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在實際操作中,有些紅包并沒有被真正的消費者掃走,而是被門店銷售人員聯合自己的親朋好友套現了。

白酒上桌後,請開蓋、掃碼、收紅包

“被掃碼領過紅包的産品,基本上都被以較低的價格賣給了消費者。對于已掃過碼的産品,在銷售過程中,門店銷售人員會向買家言明。如果對方在意,銷售人員就會拿沒掃碼的産品給對方;如果對方不在意,銷售人員就會把掃過碼的産品賣給對方,當然價格會相對便宜些。”上述經銷商介紹說。

盡管反向紅包被掃碼套利的産品并不占大多數,但是銷售人員在掃碼領取紅包後将産品低價銷售的做法,勢必會對廠家建立的管道價格體系産生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對于設定大額紅包的高端産品來說,掃碼後低價出售産品,這種操作,會直接拉低産品的形象。

此外,在商務場景中,購酒者礙于面子不去掃碼也是常有的事情,這也成為影響掃碼率表現的因素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