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療愈小錦囊|時常感到“百無聊賴”,也是一種病嗎?

作者:上海黃浦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基本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很多孩子卻顯得“無精打采”,甚至表示“活着沒意思”。家長很不了解,覺得他們是“矯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障礙,用心理學專業術語表達,叫作“價值觀缺陷所緻心理障礙”——俗稱“空心病”。

心理療愈小錦囊|時常感到“百無聊賴”,也是一種病嗎?

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甚至還可能更為優秀,但實際上,他們的内心空洞、孤獨,不知道活着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病,又如何防止患上這種病?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曉霆表示,“空心病”的病因是“價值觀缺陷”,那麼就需要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正确的價值觀入手。

心理療愈小錦囊|時常感到“百無聊賴”,也是一種病嗎?

國際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迪爾茨認為,一個人的思維邏輯由低到高一共分為六個層次,分别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身份和精神。

處于“環境”層的人,關注的往往是外在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喜歡用指責和抱怨來面對問題,他們的孩子也會因為整日處于内耗中而變得疲憊無力;處于“行動”層的人,信奉“少想多做”,他們的孩子總是看上去很勤奮,實際很盲目,不知道為何要這麼辛苦。

這兩個層次的人,最容易患“空心病”。

心理療愈小錦囊|時常感到“百無聊賴”,也是一種病嗎?

越往上,情況就越來越好。“能力”層的人,着重能力的提升、戰術的改進,在遇到困難時,會積極尋找突破方法;“信念價值觀”層的人,在面對各種抉擇時,能遵從内心的想法,排除不必要的幹擾;“身份”層的人,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樣的話題,會協助孩子實作自我;“精神”層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使命,關注“我”與“世界”的關系是怎樣的,以及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達到這一層面的人有更多的“利他”傾向,願意為他人奉獻。

各位家長不妨對照一下,您的邏輯思維處于第幾層?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空心病”,相信您已經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