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作者:智東西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作者 | 智東西編輯部

一場探索未來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高規格盛會,即将在周六隆重舉行。

4月25日-29日,以“創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為主題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将在北京舉辦。期間,本屆論壇年會首次舉辦的主題日活動——「人工智能主題日」将于4月27日正式開啟。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與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人工智能主題日,嘉賓陣容絕對稱得上“重量級”:

論學術大牛,有包括2位圖靈獎得主在内的20多位中外院士、3家國内頂級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負責人;論企業代表,既有微軟、百度、螞蟻集團等頂級AI大廠的技術高管,又有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的創業代表和大廠研發負責人。

嘉賓規格之高、議程設定之前沿、釋出成果之重磅,都令這個主題日充滿看點:

一、前沿學術成果:頂級學術大牛分享最新研究進展

多位中外院士、圖靈獎得主、頂級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将圍繞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未來人工智能前沿趨勢,分享最新研究進展。‍‍‍‍‍‍‍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鄂維南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會會士、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英國實體學會會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大資料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資料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計算數學、應用數學及其在力學、實體、化學和工程等領域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鄂維南院士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上發表《新一代AI與科學應用》主題報告。

戴瓊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資訊學院院長,北京資訊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主要學術方向為人工智能(立體視覺)和計算攝像學,長期緻力于該研究領域的理論和關鍵技術創新。

鄭志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與資訊科學交叉領域專家,長期從事空天資訊安全與複雜資訊系統等數學與資訊交叉領域的研究。鄭志明院士将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上分享隐私計算技術的挑戰與機遇。

張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泛聯院院長,無線移動通信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從事移動通信傳輸、組網、科學儀器等基礎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

崔曙光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雙院院士,全球高被引學者,IEEE Fellow,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深圳市傑出人才培養計劃首批入選人,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成員,科研成果集中在通信網絡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

姚期智 2000年圖靈獎得主,2021年京都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算法、密碼學、量子計算、人工智能。

朱松純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計算機視覺、統計模組化與計算、認知科學、機器學習、自主機器人等。朱松純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上發表《邁向通用人工智能》主題報告。

黃鐵軍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全程參與大陸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建議、起草和實施,“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專家組副組長,國家人工智能标準化總體組副組長,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

宋海濤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董事長,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副秘書長,亞洲科技可持續發展聯盟副主席,AIDH Fellow,“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指南專家、全國導航裝置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人工智能标準化總體組成員、通用人工智能安全工作組委員、全國信标委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工作組聯合組長,華為昇騰AI領軍科學家。

馬克·尼茲伯格(Mark Nitzberg)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相容人工智能中心(CHAI)執行主任,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BAIR)實驗室戰略拓展主管,BRIE技術研究主任,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專注于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對社會、經濟和民主的影響。

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 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加拿大裔美國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威廉·伯克利經濟學和商業學教授,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菲利普·H·奈特教授和名譽院長,斯坦福發展中經濟體創新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經濟增長與發展、動态競争和資訊經濟學。

……

二、前沿AI實踐:全球頂級企業分享最新AI成果

作為商業化領域的佼佼者,來自多個全球頂級人工智能企業的頂尖專家和技術領袖将分享前沿的技術動态、深刻的行業洞察和寶貴的實踐經驗。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張祺将進行題為《微軟Copilot:新一代人工智能副駕》的報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何征宇也将帶來主題分享。

張祺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Microsoft AI亞太區總裁 微軟于2023年2月對搜尋引擎Bing進行重大改版,并以Bing Chat的名稱上線聊天機器人Copilot,3月宣布新版Bing搜尋引擎将運作OpenAI GPT-4,随後開始在各類産品及服務統一Copilot品牌,5月宣布将Copilot內建到Windows 11中,2024年1月宣布為Windows鍵盤提供專用Copilot鍵。2024年1月,微軟成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王海峰 百度首席技術官 百度是國内為數不多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自2023年釋出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以來,不斷疊代更新文心大模型。迄今文心一言累計使用者規模已達2億,日均調用量達到2億;飛槳文心生态已凝聚1295萬開發者,服務24.4萬家企事業機關,基于飛槳和文心建立89.5萬個模型。

何征宇 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 螞蟻集團自2015年起積極投入可信AI技術研究,已建立了大模型綜合安全治理體系;2023年開放業界首個大模型安全一體化解決方案“蟻天鑒”,9月釋出金融大模型并公布大模型全棧布局;2024年1月将大模型分布式訓練加速擴充庫ATorch和推理加速架構Lookahead開源;參與牽頭編制《大語言模型安全測試方法》,參與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安全測試标準》。

……

三、前沿AI方向:國内具身智能核心玩家齊聚

以身體性和環境互動為核心的具身智能,正成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重點要求方向,國内也掀起了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研發與創業浪潮。

5位國内具身智能核心創企的創始人和小米機器人團隊負責人,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上同台探讨具身智能的技術、産業機遇與挑戰。

陳建宇 星動紀元創始人 星動紀元成立于2023年8月,總部在北京,由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所孵化,其旗艦人形機器人産品“小星”已進行五輪疊代,小星Max二代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也将釋出;3月5日,星動紀元聯合清華大學、上海期智研究院開源了人形機器人強化學習訓練架構Humanoid-Gym,意在降低人形機器人算法的開發門檻。

顧捷 傅利葉智能創始人兼CEO 傅利葉智能成立于2015年,總部在上海張江,是一家通用機器人平台型企業,2023年7月釋出首款通用雙足機器人産品GR-1。

李航 ACM會士 ACL會士,IEEE會士,ACM會士,CCF傑出會員,曾就職于NEC公司中央研究所、微軟亞研院、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資訊檢索、機器學習、資料挖掘。

宋海濤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智元機器人(Agibot)成立于2023年2月,總部在上海,緻力于AI+機器人融合創新,創始團隊包括“稚晖君”彭志輝在内的多位業内資深人士,已完成5輪融資,跻身具身智能獨角獸企業,2023年8月釋出具身智能機器人遠征A1。

王鶴 銀河通用機器人創始人、智源具身智能研究中心負責人 銀河通用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5月,總部在北京,專注于多模态通用機器人設計、研發和制造,2023年11月完成億元級天使+輪融資,由美團戰略領投,北大燕緣創投、清華SEE Fund、IDG資本跟投。

王興興 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 宇樹科技成立于2016年,總部在杭州,是全球知名高性能四足機器人企業,2023年8月釋出其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Unitree H1,2024年春節前完成美團等參投的近10億元B2輪融資。

許多 小米機器人團隊負責人 小米于2021年8月宣布成立機器人研究實驗室并釋出其首款産品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鐵蛋),2022年8月釋出仿生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2023年8月釋出第二代四足機器人CyberDog 2。

四、前沿AI政策:釋出具有引領性的具身智能政策

包括具身智能政策在内,多個重磅政策、合作、聯盟、計劃、報告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期間集中釋出。

政策:北京人工智能政策,北京市具身智能政策。

聯盟:中關村人工智能産業聯盟,通感算智融合産業聯盟。

計劃: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生态計劃。

報告:北京市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大賽頒獎及行業應用報告,《基礎模型的負責任開源》白皮書。

合作:北京大學與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合作簽約。

五、成果衆多

還有衆多重要成果,将在人工智能主題日期間集中釋出。

新成果:科技部國家人工智能重大成果,北京市創新成果矩陣,6G研發成果,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成果,科學資料繪制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全景。

新模型:全球首個低碳、高性能、低幻覺開源多語言大模型FLM-2。

新概念:人工智能創新街區概念。

新平台:人工智能資料營運平台,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務仿真平台“通界”,通用人工智能評級标準與測試平台“通智測試”,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通用智能人“通通”。

六、完整議程

人工智能主題日設定“1+4+7”架構,将圍繞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前沿話題,主辦1場主題論壇、4場專題論壇和7場特色論壇。

主論壇為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将于4月27日上午舉辦,以“技術引領,産業革新:探索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為主題,圍繞“語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與應用的創新,由多位中外院士、科技大廠技術領袖進行主題報告,并将進行聚焦具身智能主題的圓桌對話。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4場專題論壇,分别圍繞“通用人工智能”、“區塊鍊與隐私計算”、“6G”、“醫學AI”四大主題。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通用人工智能論壇、6G創新發展論壇将于4月27日上午舉行,區塊鍊與隐私計算論壇、醫學AI産業融合與發展論壇将于4月27日下午舉行。

通用人工智能論壇将聚焦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安全治理與挑戰、産業應用落地等熱點話題,聚集8位中外頂尖學者進行主題報告與圓桌對話,并重磅釋出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務仿真平台“通界”、評級标準與測試平台“通智測試”、科研平台“通境”及通用智能人“通通”。北京大學與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合作簽約,以及《基礎模型的負責任開源》白皮書、通用人工智産業創新生态計劃,釋出儀式均将在論壇期間舉行。

6G創新發展論壇将以“共促通信與AI融合 引領6G技術創新”為主題,彙集6位中外院士、科研院所上司、知名企業代表,圍繞“6G基礎理論及前沿技術”、“6G與AI融合的技術路徑”“6G與AI融合的應用前景”等熱點問題進行主題演講,深入交流6G與AI融合的有效路徑,并舉行通感算智融合産業聯盟成立儀式和釋出6G研發成果。

區塊鍊與隐私計算論壇将圍繞釋放資料要素價值深入探讨如何将區塊鍊與隐私計算技術深度融合,建構高效、安全的資料要素市場體系,賦能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矽谷知名投資人史蒂夫·霍夫曼将領銜多位行業專家、領軍企業及政策制定者,剖析前沿趨勢、分享實踐案例、探索解決方案,以期推動資料要素市場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

醫學AI産業融合與發展大會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人工智能分會舉辦,将彙聚領域内頂級專家和行業精英,涵蓋成果釋出、主旨演講等環節,圍繞醫療衛生事業、智慧外科手術平台建設、醫療大資料管理等領域,探讨最新應用創新實踐,釋出《醫學AI前沿領域成果》和AI醫療器械全景,全面推進“AI+醫療”融合發展。

7場特色論壇将圍繞“世界數字健康”、“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僑海創新發展”、“金融科技平行”、“資料安全治理與發展”、“空天資訊産業創新發展”、“全球科技叢集創新”7個主題。

倒計時5天!20+位院士與圖靈獎得主齊聚,高規格AI盛會4月27日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