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作者:海陽融媒

長三角是大陸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增長極和動力源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這片熱土寄予厚望,曾多次考察長三角三省一市,親自謀劃、持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我們撷取部分場景,通過衛星視角,直覺感受那裡的發展變化。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地點:上海張江科學城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參觀位于未來公園的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總書記結合視訊短片了解上海市科技創新整體情況,走進展廳詳細察看基礎研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并同科研人員代表親切交流。

【總書記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從無到有,将打造代表人工智能發展最前沿、最高端成果的集中展示區、産業集聚區。

張江科學城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聚集高新技術企業1900餘家、外資研發機構逾180家。從基礎研究到人工智能再到生物醫藥,這裡孵化了科技創新的“種子”,形成“雨林”式的全鍊條創新生态。

長三角以不到4%面積創造全國24%GDP,這背後離不開科技創新提供的強勁動力。2023年,上海聯合蘇浙皖啟動實施第二批28個聯合攻關項目,由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構成的長三角戰略科技力量穩步壯大。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3年7月5日

地點:江蘇蘇州工業園區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前往蘇州工業園區考察。在園區展示中心,習近平聽取蘇州市産業發展和園區整體情況介紹,察看創新發展成果展示。

【總書記說】

高科技園區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承擔着重大而光榮的曆史使命,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産業、引領産業更新。要繼續擴大國際合作,努力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東部的企業叢集加速建構。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三大新興産業去年産值超4000億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等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在蘇州工業園區,先進制造業聚“鍊”成群。

最近五年來,長三角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産業規模分别占全國的3/5、1/3和1/3。長三角世界級産業叢集正加快打造,産業鍊配套率持續提升,跨區域産業合作載體建設正加快推進。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0年8月19日

地點:安徽馬鞍山薛家窪生态園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薛家窪生态園,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态環境保護修複、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并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态環境。

【總書記說】

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沖突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把生态保護好,把生态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作高品質發展。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經過整治後的安徽馬鞍山薛家窪生态園生機盎然。

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态園,曾一度分布着衆多非法碼頭、堆積着大量工業固廢,也聚集了不少“散亂污”企業。2019年以來,經過持續整治,這裡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态岸線和城市生态客廳。

随着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生态環境共保聯治持續加強。今年,滬蘇浙為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同立法。此外,長三角地區還明确以長江下遊水系為骨幹,進一步推進長江生态廊道省際貫通和重要節點打造,于2025年初步實作省級貫通,連綠成線。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0年3月29日

地點:浙江甯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甯波舟山港穿山港區2号集裝箱泊位,冒雨察看了碼頭現場集裝箱作業場景,了解港口作業情況。

【總書記說】

甯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堅持一流标準,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浙江甯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建立1個泊位及鐵路穿山港站。

目前,甯波舟山港300多條航線連接配接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25條海鐵聯運班列,業務輻射全國16個省份的65個地級市。穿山港區目前共有11個集裝箱泊位,是全球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最頻繁的碼頭之一。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熱土,也是改革開放的高地。得益于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近年來長三角成為外商投資熱門目的地,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讓長三角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3年9月20日

地點:浙江省義烏市李祖村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李祖村,先後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共富市集”、紮染商鋪等場所了解李祖村發展變化情況。

【總書記說】

李祖村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要再接再厲,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取得更大成績。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近年來,李祖村建立籃球場、健身公園等設施,村居環境明顯提升。

近年來,李祖村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各類創業主體紛紛進駐,鄉村旅遊十分紅火。靠着發展“美麗經濟”、培育産業新業态,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5000元,增長到2023年的6萬元。

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帶動影響下,如今長三角地區農村人居環境舒适度、鄉村産業興旺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普遍提高,生态美、經濟富、人文興有機融合的民生畫卷在綠水青山間鋪展。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時間:2023年7月6日

地點:江蘇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詳細聽取蘇州古城保護及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情況彙報,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制作,體驗年畫印刷。

【總書記說】

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寶貴财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

【新聚焦】

衛星視角看中國|跟随總書記足迹看長三角之變

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中張家巷,曾經因被填埋“消失”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河道通水“重生”。(實景舊圖為曆史資料畫面,由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提供)

近年來,蘇州通過微更新、微幹預、微治理,讓古城在保護中實作有機更新。同時,實施古城保護更新夥伴計劃,以古建老宅為試點,吸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保護和活化利用中,讓這座2500年曆史的古城不斷煥發青春活力。

去年,長三角省市啟動新一輪文旅一體化高品質發展重點任務,包括聯手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繼續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産,強化長三角地區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領域關聯效應等,打造區域文旅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新樣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