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3年守護 送烈士“回家”

73年守護 送烈士“回家”

“劉元嵩烈士是大爺爺(曾祖父)的老戰友,他為了讓大田人民過上幸福安定的好日子,在一次剿匪戰鬥中犧牲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你們要永遠紀念他。”3月20日,離清明節越來越近,已經76歲高齡的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村民林首水,帶着兒子、孫子和孫女,來到大田縣烈士陵園給劉元嵩烈士掃墓。當天,大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從業人員,陪同林首水和家人向烈士墓鞠躬、敬獻鮮花。

守護烈士墓

大田是紅色熱土,朱德、彭德懷、羅榮桓、尋淮洲、粟裕、羅炳輝等20多位紅軍進階将領,曾在這裡上司過革命鬥争,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據《大田縣志》記載:自1942年至1992年,全縣共收錄烈士142名,其中有數名非本籍烈士。

1950年9月,福建省永安軍分區大田警備連副連長劉元嵩,在漳平市吾祠鄉厚德村參加剿匪戰鬥,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劉元嵩烈士在臨終前說,自己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蘇中七戰七捷戰役,沒想到死在土匪手中,希望戰們友能為他報仇雪恥。”林首水介紹,自己的父親林通道是大田縣地下黨的接頭戶,後來成為烈士劉元嵩的戰友,曾經多次給子女們講述劉元嵩的故事。

因為參加地下黨工作被捕,林通道經受酷刑,卻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後來,他在監獄裡患上嚴重的眼疾,緻雙目失明,被國民黨當局釋放。1953年,51歲的林通道病逝。

“剿匪戰鬥解放軍有12人犧牲,戰鬥勝利後,犧牲的戰士都得到了安葬。”林首水介紹,因為劉元嵩是外地人,戰友們認為暫時沒有辦法讓英雄魂歸故裡,最終把他安葬在與厚德村相鄰的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

林通道無數次給林首水講劉元嵩的英雄故事,但對烈士的相關資訊,卻知之甚少。

“父親說過,劉元嵩是江蘇常州武進人,他到底有沒有家人,這些情況都不知道。”林首水說,自己的父親過世前囑咐,要他守好劉元嵩烈士的墓,找到其後人。

1985年,林首水光榮入黨,更加堅定信仰。2004年9月,林首水與劉元嵩生前戰友俞志南、林英才、邱清和、田是仲、林自壽等人出資重修烈士墓,樹立墓碑,舉行祭奠儀式。在每年清明、冬至時節,大家按照當地的風俗為烈士掃墓,告慰英靈。

為烈士尋親

随着時間流逝,烈士劉元嵩的戰友們先後離開了人世。林首水的年齡已逾古稀,他和家人為烈士守墓和尋親的事迹,打動了許多愛心人士,省市媒體為烈士尋親助力刊播了衆多新聞。

2021年4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欄目,播發了林首水為烈士尋親的消息,在烈士家鄉引起反響。江蘇省常州市委黨史工委秘書處許坤平、常州電視台記者及當地愛心人士、志願者,一起加入尋親隊伍。志願者們在常州烈士陵園的烈士英名錄裡,查找到了劉元嵩烈士的名字;電視台記者仇松強、袁也找到了一本收錄當地烈士的書籍《武進人物》,書裡記錄有劉元嵩的名錄,及其進軍福建的革命經曆......在武進地方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張尚金幫助下,得知劉元嵩1917年出生在武進縣孝都大河小劉家村。

原武進縣孝都已撤銷,現武進區下轄11個鎮、5個街道。常州電視台記者到相近的是新北區魏村街道小都村走訪,發現原大河小劉家村屬于靈橋村。“10多年前陸續拆遷,現在村裡住戶沒有人知道劉元嵩烈士的事。”

就在尋訪即将進入死胡同之際,有志願者提到10多年前的小都村,曾經為村裡的老人建立過健康檔案,這些原始資訊儲存在小都村衛生室,可能有用處。

小都村衛生室的黃建雷醫生,從幾十本泛黃的小冊子裡,找到了一個“劉元喜”的姓名,是1943年出生的。劉元喜老人告訴常州電視台記者,劉元嵩是自己的堂兄,其父生育有一男兩女,生前享受烈士家屬待遇。

“劉元嵩的父親後來又重新組建了一個家庭,過世後由于沒有兒子,是幾個侄子幫助料理後事的。”劉元喜說,劉元嵩的兩位姐姐已經過世了,大家隻知道劉元嵩早年出去幹革命,具體情況都不太清楚。

接烈士“回家”

當劉元喜得知林首水一家四代人為劉元嵩烈士守墓,并為烈士尋親苦苦等待了71年的消息後,非常感動。劉元喜表示,“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幫助與支援,将劉元嵩烈士的墳遷回來,讓烈士魂歸故土,落葉歸根。”

讓烈士魂歸故土的願望是否可行?

常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處王欣冉介紹,革命烈士的墓地屬于烈士紀念設施,是地方重要而且寶貴的紅色資源,不可以随意搬遷。

“從保護紅色文化遺址的角度看,建議不用遷墳回鄉,但是在國家政策允許下,并按照親屬意願,我們會全力幫助烈士忠骨順利回鄉。”時任大田縣民政局副局長林克源說。

2018年11月,大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

“2023年,為了讓烈士能夠有更好的安息環境,讓烈士能夠接受全社會的共同緬懷,我們積極落實資金40餘萬元,在縣烈士陵園建立成了烈士集中安葬點,全面提升了陵園的基礎設施。”大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周麗介紹,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将零散烈士集中遷移安葬至此進行集中管護。

林首水一家對劉元嵩烈士懷着濃厚的情感,對烈士墓遷移至縣烈士陵園安葬,起初心存顧慮。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從業人員多次登門,宣講政策、播放精心制作的縣烈士陵園提升改造後新面貌的宣傳片、介紹建立成的安葬點及專業集中管護等情況,說明烈士墓遷移後能讓更多的人來共同緬懷和敬仰等意義。當年12月23日,林首水和家人守護着劉元崇烈士的英靈,遷移至縣烈士陵園安息。同年12月27日上午10時,大田縣烈士陵園舉行零散烈士墓集中遷葬入園公祭儀式,老戰士代表、烈屬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人們以最高的規格和禮儀迎接烈士“回家”。

73年守護 送烈士“回家”

作者:林生鐘 葉紫妍 羅珍華 翁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