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将前往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通路,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二次訪華,針對這一消息,中國外交部給出的态度是歡迎。盡管中美關系緊張,但大陸向來對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友好的,隻是除了歡迎,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消息可以提供。那麼對于這次布林肯的通路,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七國集團(G7)給我們提了個醒。在意大利卡普裡島舉行外長會時,意大利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塔亞尼已經在會議開始之前表示,G7将努力喊出“西方的聲音”,即讨論該如何結束烏克蘭和中東的沖突。不管是俄烏沖突,新一輪巴以沖突,還是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都是此次G7外長會重點讨論的問題。
在目前這個“困難時刻”,按照塔亞尼的話來說,那就是G7需要保持“團結一緻”的立場,但G7的立場卻并不能給烏克蘭和中東帶來和平。他承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施壓舉措不足以讓俄烏這場沖突結束,中國參與到和平程序當中來,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中國的參與,就無法實作俄烏和平?想來塔亞尼的言下之意是這個意思。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有着良好的關系,在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七國集團,顯然是想要利用中俄關系來促成俄烏停火。
可中俄合作會受到第三方的影響嗎?值得一提,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對外聲稱,在過去幾個月,發現有一些物資從中國運往俄羅斯,而俄羅斯正在利用這些物資重建工業基地,并且生産用于烏克蘭戰場。很顯然,美國又開始抹黑了。一直以來,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都是正常的貿易往來,出售的也絕非是什麼軍事物資,而是非軍事方面的武器。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總是想要徹底阻斷,那麼至今為止,該國有拿出證據來嗎?
再者,美國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造成加沙地帶大規模平民傷亡,該國怎麼說?美國甚至不顧中方警告,向台灣地區出售武器裝備,又該怎麼說?别太雙标了。退一步來講,即便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軍事方面的物資,美國也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的。俄烏沖突是怎麼爆發的,美國心裡最清楚,說白了,當今世界安全面臨的最嚴重威脅就是美國本身。随着時間的推移,美國早就成了當今世界上最不穩定的根源。從這個角度,與其說G7是在幫着美國打配合,企圖逼着中俄“分手”的,不如說G7是在給中俄提個醒,這次布林肯通路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來者不善的。是以,面對這次布林肯的來訪,大陸照樣不能抱有幻想,必須要清楚的意識到,至少短時間内,中美關系是無法降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