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大衆網記者 邢鎮 通訊員 張瑩瑩 濱州報道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屆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本屆宣傳周的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2024年3月,國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22年全國癌症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人數均居首位,對人類生命的威脅遠高于其他種類癌症。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劉建偉從肺癌的早期發現與有效診治,到目前肺部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手術改進,為市民揭開“第一大癌”的神秘面紗。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長期吸煙、慢性肺病、污染環境等,肺癌的發生多與這些因素有關

劉建偉介紹,長期大量吸煙是肺癌常見的發病原因之一。其次是生活于污染環境中,如長期接觸鎳、銅等放射性緻癌物質。第三是合并有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第四是家族聚集,家族中有肺癌病史也是肺癌的好發的人群之一。

最近的研究資料顯示,廚房油煙也被列為肺部疾病的緻病因素之一。是以,科學預防肺癌發生,要戒煙,要注意氣道保護。“在污染的環境中要注意戴口罩,注意防護。”劉建偉說,“更重要的是要定期查體,早期的癌前病變在體檢中容易被發現,通過低劑量螺旋CT的掃描,我們可以發現肺部的異常病竈,這樣就可以篩查早期肺癌。”

此外,在臨床工作中也發現,有很多不吸煙的年輕女性也是肺癌的高發人群之一。劉建偉表示:“這對我們的肺癌篩查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的研究顯示,不吸煙的年輕女性得肺癌的主要原因還是和基因突變有一定的關系。”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肺結節患者增多,大部分是良性,不必“談磨色變”

随着胸部CT在查體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肺結節在臨床工作中被發現。不少市民查體後出現恐慌,寫在體檢報告上的肺部結節也成為埋進很多人心裡的一根刺,總感覺自己的肺部已經發生病變,為肺部健康憂慮不止。

劉建偉表示,實際上,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的肺結節大約有95%以上的是良性結節,隻有不到5%的肺結節是需要我們高度關注或者是手術處理的。

“肺結節可以分為肺部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就肺部磨玻璃結節而言,發炎可以表現為肺部磨玻璃結節,早期惡性良性腫瘤也可以發展成為磨玻璃結節,也可以是早期肺癌的影像學表現。”劉建偉解釋,磨玻璃結節是一種非常惰性的病變,其中大部分磨玻璃結節可以通過随訪觀察和抗炎治療吸收或者消失,是以說查體發現磨玻璃結節不必着急做手術,定期的随訪觀察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可以避免過度治療,可以使一部分炎性結節的病人避免遭受開刀之痛”。

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劉建偉總結,幫助患者正确客觀面對病情非常關鍵,消除患者恐慌,不必“談磨色變”,也是胸外科醫生的一種責任和擔當。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發揮随訪作用,應用微創技術,肺癌治療步步創新

“我們已經實行肺結節全程管理,在濱醫附院查體發現肺結節,會有專業的醫生護士随訪,定期複查,真正實作肺部疾病癌變的早發現、早診治。”劉建偉表示,無論是從管理方式上,還是從治療手段上,針對肺癌的早防早治他們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明顯效果。

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肺部磨玻璃結節是一種非常惰性的病變,目前病理學的研究已經把非典型腺瘤樣增生和原位腺癌定義為癌前病變,可以認為是一種良性疾病,是以肺部結節的手術時期很關鍵。肺部早癌的高危結節經過長時間的随訪,如果病竈出現密度增加或者是體積增大,就需要積極的手術幹預。目前肺結節的手術治療主要是以微創手術為主,臨床應用比較多的是單孔胸腔鏡手術,僅僅通過一個切口就可以把肺部的病變進行切除而達到臨床治愈的目的。“從2023年9月以來,我們還創新開展了保留自主呼吸免除氣管插管的胸腔鏡微創手術,手術切面更微小,恢複更快捷。”劉建偉介紹,保留自主呼吸,病人術後沒有了氣管插管的刺激,減少了病人咽部不适,術後易發的頑固性、刺激性咳嗽症狀更輕,恢複更快,就醫體驗也得到大大改善。

濱醫附院專家揭秘肺癌的早防早治

當下,肺結節處于高發态勢,怎麼樣精準識别早期肺癌是胸外科工作的重點内容之一。對此,劉建偉信心十足,他表示目前的肺部手術已經基本上實作同質化,肺結節不必去遠方,他們有信心為周邊群衆的肺部健康保健護航,也将在專業精進的道路上繼續求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