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作者:惡性良性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劉大叔患有腎病多年,近幾年一直在透析維持治療。

前段時間,他身上突然出現了四肢乏力、麻木的症狀,去醫院一查發現血鉀濃度較常人高出了許多,增加透析頻率後仍是如此。

了解過往史後,醫生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原來,劉大叔高血壓後聽人說不能吃過鹹的食物,于是他把普通食鹽換成了低鈉鹽,連續吃了近半年時間。正是低鈉鹽,導緻了劉大叔身體出現異常。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在改成普通食鹽後,他身上的不适症狀很快就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改吃低鈉鹽,每年少死100萬人!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的教授曾領銜進行過一項研究,該研究對大陸北方5個省10個縣600個村子裡近2.1萬名有腦卒中病史、未控制的高血壓人群進行了調查,分别将受試者分為低鈉鹽組、普通食鹽組。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通過對比發現,食用低鈉鹽組相較于普通食鹽組,緻死性、非緻死性腦卒中風險減少了1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減少了13%、全因死亡減少了12%。

研究人員稱,如果所有的餐館、家庭都将普通食鹽換成低鈉鹽,那麼大陸将減少10%以上的死亡。

換算一下,大陸當時總人口14.12億、死亡率為7.07%,每年約可減少100萬人次的死亡。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醫師陳儉指出,食用低鈉鹽或能帶來這些好處。

  • 防控高血壓

低鈉鹽内的鈉含量減少、鉀元素增加,這樣做可減少血鈉增加導緻的血滲透壓上升以及水鈉潴留引起的血壓上升;鉀則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尿鈉的排洩,抵抗高鈉帶來的血壓上升。

高血壓患者适量食用低鈉鹽,可維持體内的鈉鉀平衡,對血壓控制有幫助。

  • 保護血管

食用低鈉鹽可減少鈉離子攝入、增加鉀元素攝入,對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好處。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二、低鈉鹽雖好,但有三類人不宜吃

北京醫院腎内科主管護師王燕表示,低鈉鹽雖好卻不适合所有人,這幾類人不建議吃低鈉鹽。

1.服用降壓藥人群

如服用普利類、沙坦類、保鉀利尿劑類降壓藥的患者,藥物會影響醛固酮發揮作用,導緻鉀離子排出受阻,服藥的同時食用低鈉鹽容易引起血鉀上升。

2.腎功能不全者

鉀元素進入體内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外,本身腎功能受損的人群無法及時排出鉀元素。時間長了容易讓體内鉀元素大量蓄積,誘發高鉀血症。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3.服用免疫制劑人群

如環孢素、他克莫司等藥物,和降壓藥一樣會減少醛固酮合成,容易讓體内血鉀水準上升,對健康不利。

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了,但也是食鹽,日常攝入也需要控制量,一般建議每日攝入量要控制在5g以下。本身腎功能不全的人,每日食鹽攝入量要控制在3g以下。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三、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該怎麼選?

食鹽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選擇的時候就犯了難,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哪一款。常見的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加碘鹽

大部分家庭日常食用的食鹽就是加碘鹽,在食鹽内加碘是大陸自1996年起實施的,在食鹽内加碘後很好的預防了碘缺乏病。

對于非高碘地區的人群,日常可以正常食用加碘鹽,否則容易出現碘缺乏症。而一些本身罹患甲狀腺疾病的人群,是否食用加碘鹽建議遵醫囑。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 無碘鹽

無碘鹽顧名思義是不加碘的鹽,這類鹽适合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以及生活在高碘地區的人群食用。

  • 低鈉鹽

低鈉鹽适合大部分的人群,但對于進行重體力勞動人群、腎病患者,則不建議食用,否則容易加重身體的不适症狀,對健康不利。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少死100萬人,吃低鈉鹽全因死亡顯著減少

鹽是我們日常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身體健康也離不開鹽的參與,但凡事過尤而不及,日常一定要控制鹽分的攝入,過量攝入隻會起到反作用。

參考資料:

[1]《北大教授建議全國推廣“低鈉鹽” ,每年死亡人數将減少100萬》.生命時報.2022-02-08

[2]《改用「低鈉鹽」死亡風險降12%,趁早換掉你家廚房的鹽》.生命時報.2021-09-12

[3]《海鹽、加碘鹽、低鈉鹽……各種鹽該怎麼選?很多人都吃錯了》.健康時報.2023-08-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