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作者:海報新聞

明媚春日,從黃海之濱到長江之畔,從黃河口到洪澤湖,大美濕地之景頻頻出圈,引發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作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統之一。資料顯示,中國濕地面積達5635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如今,濕地之美,成為美麗中國的一張張立體名片,盡顯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展現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畫卷。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一起解鎖“地球之腎”的“出圈密碼”。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黃海之濱

鶴舞鹿鳴,“神奇物種”聚集

江水環抱,綠意翻湧,從空中俯瞰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宛如“江中綠寶石”。這裡不僅是南京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更是國内第一個長江洲灘型國家濕地公園。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

随着長江流域生态環境保護修複的推進,長江中下遊大量優質的濕地灘塗成為候鳥青睐的越冬地和繁殖地。

“這裡是鳥類飛越江蘇的重要落腳點,東方白鹳、花臉鴨等幾乎每年冬天都要組團來玩。”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宣教員張皖甯說,這裡大小不一的湖泊濕地已經成為“天鵝湖”“白琵鹭湖”“雁鴨湖”。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嬉戲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靠江吃江到守江護江,新濟洲的蝶變重生并非一朝一夕。随着長江大保護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開展,洲上生物多樣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就是其中之一,這裡特别設立了長江江豚救護基地,能夠盡快幫助受傷的江豚恢複健康,回歸自然。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鹽城黃海濕地

水光潋滟,鶴舞鹿鳴,鹽城黃海濕地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産,這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備受世界矚目。2023年10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一行到訪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丹頂鶴親密接觸。看到當地的自然景色後,紐森贊歎道,這裡比他家鄉的景色更勝一籌。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丹頂鶴在水中嬉戲

40多年前,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此建立,對丹頂鶴等珍稀動物及灘塗濕地生态系統起到有效保護。丹頂鶴的人工繁殖成功率逐年上升,保護區飼養的丹頂鶴已達240多隻。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麋鹿群涉水奔跑

在這裡蹲守多年的生态攝影師李東明,用鏡頭追尋“神奇物種”的珍貴印記:奔跑的麋鹿、“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鹭、翩翩起舞的丹頂鶴、“自帶飯勺”的勺嘴鹬……悠閑自得的“濕地明星”們被贊“又美又萌”“超治愈”,“吸粉”無數。

紅橙金綠,缤紛色彩輝映

在江蘇南通啟東海域淺灘上,夕陽映照海水雕刻的溝壑,形成一片金色的“潮汐樹”景觀。枝杈分明,栩栩如生。“潮汐樹”是潮灘上發育的潮溝水系,形态類似大樹,可以為生物提供養料、食物和庇護場所。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黃藍交彙

萬千濕地的面貌不一而同。在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當河水的“黃”與海水的“藍”相擁,纏繞交彙,泾渭分明。黃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溫帶儲存最廣闊、最完善、最年輕的濕地生态系統,獨特的生态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新、奇、特、曠、野”的美學特征,也吸引了外國網紅部落客接連打卡,感歎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春來江水綠如藍。”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内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中國濕地有着更多看不倦的缤紛色彩。清新的藍、溫暖的橙、熱烈的紅、生機勃勃的綠……濃淡不一的顔色将灘塗、河流渲染得五彩缤紛,猶如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

除了打卡美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不同的方式成為濕地守護者。在鹽城工作的種禹哲就是其中一位。他說,越是了解濕地的珍貴,越是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又重了一分,“因為濕地的故事不隻在過去、在當下,更在于我們年輕人去創造的未來。”

“最強大腦”賦能,法治實力護航

濕地“圈粉”的魅力,不單來自物種多、風景好,其背後還有着深刻的濕地修複理念和政策支撐。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在建構起“天、空、地、人”一體化的管護和監測體系。“濕地布設了30多個高精準攝像頭,對重要的生态熱點區全覆寫,第一時間向指揮排程中心回傳高清畫面。”保護區管理處工程師李成之說,智慧濕地指揮排程中心相當于“最強大腦”,實時監測水質、鳥類數量、氣象等名額資料。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智慧濕地指揮排程中心

趙亞傑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階工程師,對于保護區的每一種植物、每一種鳥類,都如數家珍。“從2005年到2022年,在保護區出生的東方白鹳有2700多隻。”如今,在黃河三角洲生态監測中心的大螢幕上,雛鳥跟着父母小心前行、東方白鹳孵化幼鳥的畫面都被記錄了下來,讓人忍俊不禁。寶貴資料和畫面被歸檔存儲,将對科研、監測、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黃河三角洲生态監測中心

一系列最嚴格的濕地保護措施也陸續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山東省黃河三角洲生态保護條例》……法治護航,劃定紅線,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發展新階段。在此基礎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更加真實可感,人們保護濕地的良性循環也在不斷推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世界貢獻“中國樣本”

相攜相融,和而共生;山水相依,景城交融。一幅幅“到處皆詩境,随時有物華”的畫卷在中國濕地不斷繪就。

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就守護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闡明中國理念、中國行動、中國方案,倡導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緻辭時強調,中國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品質發展。

截至2024年2月,中國有國際重要濕地82處、國家重要濕地58處、國際濕地城市13個、國家濕地公園903處。

和諧共生|解碼“地球之腎”,中國濕地何以美出圈?

長江之畔

中國制定了《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把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

加強濕地保護,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一個個生機盎然的大美濕地,擘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畫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