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假難辨!智能軟體仿生魚問世

作者:備忘錄

4月20日,上海海洋大學展示了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鳐”。該款軟體仿生魚模仿蝠鲼(俗稱“魔鬼魚”)的體态,翼展1米。雖然在空氣中的“體重”達到35斤,但在水裡遊動卻是靈活無比,令人真假難辨。

真假難辨!智能軟體仿生魚問世

該仿生魚由上海海洋大學核心成員30餘人的仿生魚團隊曆經10餘年研發,取名“文鳐”。“文鳐”的核心器部件已全部國産化,其效率高,能耗低,功能多,同時具備共融性、超仿生、隐身性三大優勢,滿足長續航、高機動、大負載、大範圍作業需求。

真假難辨!智能軟體仿生魚問世

“目前,許多科研機構側重于剛體、柔體研究,但我們主打‘軟體’結構,”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院長、仿生魚團隊負責人陳新軍介紹,“我們從魚類行為學出發,在形态、運動、行為、結構、材料各方面仿生,實作生物外輪廓拟合,動态全運動模拟,達到翺翔海洋、‘以假亂真’的目的。同時,仿生魚憑借高效、節能、低噪、隐蔽等性能優勢,可廣泛應用于遠洋捕撈、深海勘探等領域,對發展海洋經濟、維護國家主權意義重大。”

陳新軍說,仿生魚産品内部具備超大有效載荷空間,基于多傳感器協同的智能監測技術,通過搭載多款高精度傳感器,給仿生蝠鲼裝上“眼睛”和“耳朵”,可勝任對300米以内水深的水下監測等工作。在仿生蝠鲼身上搭載成像聲呐測掃裝置,以更靈活、成本更低的方式描繪海洋的地形地貌、魚群情況。搭載水下成像系統的蝠鲼,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目辨別别技術,通過對目标檢測和圖像分割進行監測實作分類識别,準确率高達90%。

真假難辨!智能軟體仿生魚問世

“文鳐”不僅外形仿生,且功能強大,僅3節微小電池,便可在水裡續航3個小時以上,無論是轉彎、360度翻滾,還是回旋,都可以暢遊自如。“文鳐”可以搭載多款高精度傳感器,滿足對魚群的實時狀态監測,實作全空間内水下魚群智能識别與互動。它也可以作為觀賞魚,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

除了模仿神出鬼沒的“魔鬼魚”以外,仿生魚團隊還開發了仿生鱿魚、仿生金龍魚、仿生海豚、仿生海鳗等。日前,已和上海一家公司簽約,共同研發開發軟體仿生魚,并期待有更多的市場應用。此舉也代表着國内首款智能軟體仿生蝠鲼相關技術轉移落地,走上産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将高校的研究開發優勢與企業的市場優勢、産品化優勢有效結合,實作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真假難辨!智能軟體仿生魚問世

軟體仿生魚不僅給觀賞者和科研工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同時也為海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未來新一代“文鳐”将搭載華為晶片,實作智慧魚腦,同時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作為水下機器人領域的一種創新形式,軟體仿生魚将在海洋科學、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等多個重要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編輯:吳百欣

資料:上海海洋大學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