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作者:佛山新聞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桂城很“熱”很“膨脹”。

4月19日至21日,2024膨脹面包節全國首站在桂城舉行,來自佛山、廣州、中山、江門、東莞等城市的106個面包烘焙、咖啡甜點及文創品牌集結順聯公園裡商圈“比武”。現場還設定了IP主題巡展、兒童披薩制作大賽、插畫沙龍、親子故事會等多元體驗活動,在繁忙的商圈中上演了美食和社交場景的大碰撞,吸引了衆多市民冒雨前來。據統計,膨脹面包節三天預計吸引超25萬人次進場,平均每天銷售面包超8萬個。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膨脹面包節活動現場。

這場藝術與商業完美融合的活動,已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商業促銷,它更是桂城商圈對于人文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赢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是作為南海“城市客廳”的桂城近年來追求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互相促進的縮影,探索出一條人與城市均衡、協調、融合發展的“桂城式路徑”。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經濟再發展的人本回歸

美國社會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在其《城市發展史》中提到一個觀點,城市不僅是人類居住、工作、購物的重要媒體,更是一個文化容器,甚至可以稱之為文明的孵化器。當技術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城市發展就會走到一個分岔路口,需要構想一種新的秩序,這種秩序必須包括有機界和個人,乃至人在社會上的全部功能和任務。隻有這樣,才能為城市的前進找到一種新的形式。

桂城正在走進這個“路口”。

作為佛山鎮域經濟的典型代表,桂城從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放慢過發展的腳步。從制造業企業不斷嶄露頭角完成最初的财富積累,到更新轉型為金融科創融合發展之城,舊廠房和田地也随之躍升成為城市公園。資料顯示,2023年桂城地區生産總值超835億元,工業産值達971億元,稅收連續5年保持全市32個鎮街第一,市場主體即将邁上15萬戶新量級,400多家企業總部落戶于此,“億元樓”增至 26 棟。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2024年,桂城“億元樓”已增至 26 棟。

桂城“家當”厚實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工業發展帶來城市規模擴張的同時,往往容易陷入對物質财富和經濟效益的單一追求,帶來人與技術的沖突。尤其是工業革命後,一些西方國家就曾一度陷入物質生産與精神生産的二律背反。

從這個角度看,一座靠工業起家的城市要推動人文與經濟、公德心與物質文明回到良性循環并非易事。而桂城正在逐漸攻破這個難題,從“人”這一主體出發梳理城市本質和功能,從人、經濟、文化的關系視角重新審視可持續發展路徑。

“造節”是一個商業主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追求人本回歸,推動藝術與商業互融互促的手段之一。以膨脹面包節為例,這樣的活動不僅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享受美食、感受文化的平台,更通過親子活動、藝術展等社交場景拉動經濟增長。在這裡,商圈不再隻是購物的場所,而是成為了市民的“會客廳”“生活區”和“藝術廳”。

正如佛山順聯集團副總經理葉輝宇提到,“通過膨脹面包節營造一種松弛感,讓市民可以在此感受美食和春日環境,創造出一個有溫度、有人情味的磁場,在商業空間中找到更好的生活體驗。”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商業中滲透的人文情調

文化本身就是生産力。

目前,桂城充分把握物質财富與精神财富互相融合、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互相促進的規律,極力讓藝術走出劇場,走進商圈。

去年5月,桂城成立了藝術商超聯盟,12家主力商場加盟其中,發起“商業+藝術”共生共融計劃。将近一年時間以來,桂城各大商圈将購物節、音樂會、文化市集、藝術展覽等近百場文藝活動“搬進”商場,以人文需求持續拉動經濟增長。其中,佛山最大咖啡節吸引超20萬人次打卡,灣區帶“電”愛車節以500萬補貼撬動3.9億元汽車銷售額,生動闡釋了人文與經濟交融互動、融合發展的鮮明特征。

桂城此舉貼合消費理念逐漸邁向個性化、藝術産品化、場景體驗化等趨勢,有利于縮小藝術與商業、生活的距離,讓藝術不再隻是面對少數人欣賞的創作行為,同時滿足消費者在物質和精神兩大層面的追求。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在佛羅倫薩小鎮上演的一場文化藝術巡遊表演。

以千燈湖環宇城為例,該商圈重在突出體驗式場景,通過在商場内開展荷花展、彩虹展、昆蟲展等活動形成差異化經營。同時,深挖在地文化,積極關聯桂城等地的文創産業,先後與南海大地藝術節進行共創、聯合南海文化館舉辦現代工筆花鳥畫展、上線44米超長卷軸“南海風情圖”等,通過藝術空間營銷常态化進行商業文化與空間創新,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

“在體驗經濟中融入人文藝術,或許将成為城市旅遊的下一個新高地。”千燈湖環宇城總經理丘海秋認為,将商業和藝術連接配接在一起能創造1+1>2的效果,藝術為商業空間創造了場景情緒,能與消費者産生共鳴,滿足消費者精神追求、情感體驗、藝術審美。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2023年11月,桂城啟動“城市藝人”項目,推動城市藝人融入廣場、商場、文創園區等空間,加強文藝和商業之間的溝通。桂城也是全國首個對城市藝人進行規範化管理的鎮街。

在商圈中探索藝術融合,桂城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作為千年古郡的中心城區,桂城文化資源豐富,既有疊滘圩、大圩等古建築,也有疊滘龍船漂移、佛山十番等非遺民俗,還有平洲傳統玉器制作、石(石肯)廣繡、廣式家具制作等巧奪天工的技藝。這些傳統文化也并未因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反而煥發出新的生機,為各大商業體擁抱在地文化提供更多可能。

“藝術進入商圈反映了消費正在更新,也讓城市的文化品位再上一個台階。從戰略上來看,我認為桂城已經走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路子。”佛山順聯集團副總裁李健梅說。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演繹新商圈的人文氣質

桂城是佛山商業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目前轄區内擁有大小商業綜合體超30個,但仍存在商圈多而分散、商場業态同質化嚴重、行業競争激烈等短闆。筆者認為,能否突破這一瓶頸,是桂城探索人文城市實作能級躍升的關鍵一步。

翻開桂城發展規劃圖,左有千燈湖中央活力區、右有文翰湖中央科創區,位于兩者之間有映月湖中央人文區。在這樣的格局下,12個主力商圈不僅要各自發光發熱,更需要通過錯位競争、優勢互補的方式形成強大的商業合力,輻射“三湖”協同發展。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桂城萬科廣場商圈。

在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陸文勇看來,人文經濟學是重視人與文化結合的經濟模式,桂城具有經濟實力強、環境優美、居民收入高等優勢,更要關注人的自我價值,堅持差異性、在地性和互動性三大原則推動藝術進商圈,使每個商圈形成獨特的定位和主題,提高其辨識度,使之與當地人文相融共生。

“對于現在的消費者而言,他們不僅僅是找一個能買東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找一個适合自己的地方,一個能最高效配置設定生活時間且契合自己想法的地方。”李健梅提到,随着市場、消費客群的疊代變化和需求重置,“非标”商圈順聯公園裡通過打造在地的獨特體驗、線上的粉絲流量、在場的消費閉環,形成獨特的競争力。接下來将通過更多藝術、演出等策展活動,給予消費者從生活到精神層面的升華。

南海觀察|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桂城在“六便士”中升起“月亮”

據統計,膨脹面包節預計吸引超25萬人次走進順聯公園裡打卡。

“映月湖環宇城定位中央人文區的生活新主場,在空間打造、商品力組合、内容創意策劃三個方面營造人文場域氛圍,打造城市第三生活空間。”據映月湖環宇城總經理鄒易易介紹,近年來,商圈積極關聯桂城當地文化資源開展非遺展示、文創IP、藝術演藝活動,包括端午非遺體驗、搖擺舞會、醒獅共創、舞龍活動、王者榮耀線下觀賽點等。

豐富的藝術文化體驗極大提升了這些商圈的可逛性,在商業體與顧客之間形成一條以文化、藝術、生活為基礎的情感紐帶。這種模式讓商業空間有了更多可能性,也使其更具辨識度,這對桂城的商業疊代和城市空間更新意義匪淺。

在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六便士”象征着物質生活,“月亮”代表着理想與追求,人們低頭忙碌,往往就忘了擡頭欣賞天上的月亮。桂城正在經曆的轉變,是其告别了單向度追求物質财富的時代,逐漸過渡到對人文與經濟的平衡,再到追求高層次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這是一座制造業城市從生産導向到生活導向的回歸,立足更高站位建構城、産、人、文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态,讓人們既能找尋自己的“六便士”,也能擡頭仰望星空。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黃轶彤、劉浩斌 通訊員肖歡歡、周月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