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在心不在”……基層幹部“精神溜号”怎麼看?

作者:半月談新媒體

到點打卡下班,随後手機關機或靜音,工作消息概不回複;工作懈怠,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目前,職場中“出勤不出力”“人在心不在”等現象引人關注,一些上班族雖然身體還在工作崗位上,但心早已“溜号”。在一些機關機關,這種不實際離職但也不努力工作的“精神溜号”狀态在一些年輕人和非上司職務幹部群體中同樣存在。他們為何對工作失去激情?

一邊精神溜号,一邊鑽研考核

“不少年輕人比較有個性,早上來到機關上班就一直等着下班,還聲稱‘我隻負責把分内事做好,否則就是對不起自己的工資’。”西部某縣一名機關幹部說,随着時代變化,年輕人的職業觀發生較大變化。一些人上班時不在狀态,他們對工作沒有積極性、主動性,就像“小和尚撞鐘”,按部就班,絕不多幹,也不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幹得更出彩。

近年來,職場“精神溜号”現象引發廣泛關注。在機關和企事業機關,不少人持續性地做“仰卧起坐”——躺平但不完全躺平,擺爛但不完全擺爛。他們拒絕“無限超越自我”的期望,父輩曾引以為傲的“努力上進”不再是他們的追求目标。

“人在心不在”……基層幹部“精神溜号”怎麼看?

西部某地基層幹部張超(化名)介紹,一些年輕人滿足于現狀,惰性心理較強。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以及臨時加班,他們聲稱“這不是我的職責,關我什麼事”。

部分年輕人不願幹、不會幹,以“我不會”百般推脫。“你讓他加班寫個材料,或是外出檢查,回複通通都是‘我不會’,教了一次又一次,還是說不會。”一名不願透漏姓名的上司幹部說。

與此同時,一些幹部工作不積極,但對考核規則鑽研精通。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西部某縣一些鄉鎮為治理工作躺平的現象,制定了打卡簽到的考評制度,然而結果頗為諷刺。“統計發現,平時工作賣力、加班多的同志會因各種事情‘纏繞’,出現請假等情況。上班時摸魚閑逛的人反而打卡次數滿滿,簽到格外積極,形成鮮明對比。”一名機關幹部說,這些“精神溜号”人員不僅自己不認真工作,還對一門心思認真工作的同僚嘲笑諷刺。“你看,那誰做那麼多,還不是跟我領一樣工資……”

此外,一些上司幹部因年齡、職數、換屆等方面的原因改任非上司職務後,思想松懈,工作熱情驟減,認為自己“已經到退休養老的年紀了”,或是秉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想法,長期處于賦閑狀态。“一次下鄉檢查,一名改任非上司職務的幹部帶隊。到達後因天氣炎熱,他一直待在車上吹空調,叫其他人去現場核對關鍵資料。”張超說,幹部自己不幹,而是讓别人幹,此舉讓其他人不滿。

“精神溜号”背後折射三重困境

受訪人士認為,“精神溜号”現象在職場中時有發生,折射出一種不健康的職場生态。這既與勞動者工作自身心态密不可分,也與用人機關的工作環境息息相關。

——職場倦怠,對工作形成抵觸心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建中說,職業倦怠是勞動者“精神溜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勞動者在工作中努力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待遇,産生心理落差;有的人在長期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激情被逐漸消耗,身體機能與精神都出現“反對”的信号。“勞動者在情感上對工作形成抵觸、倦怠的心理,往往就容易陷入‘精神溜号’。”李建中說。

“人在心不在”……基層幹部“精神溜号”怎麼看?

——對工作環境的不滿或者對職業發展的失望。部分受訪者表示,有的機關職場環境公平性欠佳、風氣不良,相應的獎懲機制不完善,難以發揮自己的價值。在這種狀态下,職工可能會失去對工作的熱情,不再追求進步或優秀。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說,“精神溜号”雖然暫時可為個體提供一種逃避現實的安慰,但長期可能會導緻個人能力的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職業規劃不明晰。李建中說,目前不少有着“精神溜号”想法的年輕人其實都處于一個相對“迷茫”的階段,缺少職業規劃和目标,有的人停滞不前、有的人急于求成,這都不利于職工在職場的積極成長,久而久之就容易在心态上“擺爛”消極應對,不利于職工個人發展,也不利于組織或機構的良性運轉。

疏堵結合塑造業務尖兵

受訪人士介紹,用人機關應該正視此類現象,通過疏堵結合,化解“精神溜号”背後的職業焦慮。同時,勞動者本身也要調整心态,端正工作态度,更好實作自身價值。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為職工幹事創業營造一流環境。在涉及職工利益的決策時,相關部門機構應廣納意見,讓中層幹部、幹部代表更多參與進來,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努力使人崗配對更合理,讓職工專業知識和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二是合理釋放工作壓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姚華認為,職工要有陽光的心态,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端正工作态度,努力發揮自身價值,切不可遇到一點挫折和不順就選擇躺平和消極應對。西部某地一名組工幹部認為,從個人層面來說,要理清思緒,審視自己,做出職業規劃,為自己設定合理的期望值,摒棄急于求成的心态。隻有看清自己,在工作中“雕塑”自己,才能曆練從容應對各種風浪的本領。

三是做好“傳幫帶”,以飽滿狀态創造新作為。李建中說,一些新錄用人員進入機關工作後存在迷茫期,對此應及時安排導師傳業授道解惑,幫助設定明确的職業規劃和短期目标。同時,适時進行崗位輪換,調整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為幹部帶來新鮮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工作中保持動力和目标感。

原标題:《“那誰做那麼多,還不是跟我領一樣工資……” 健康職場拒絕“精神溜号”》

半月談記者:覃星星 雷嘉興 李歡 / 編輯:孫好

*本文為《半月談》2024年第7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