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作者:富國基金

過去這周,A股走勢震蕩,滬指首先跌穿3000點後,然後強勢反攻站上3100點,最後回落收在3065點。市場分化延續,大盤、藍籌和高股息闆塊走勢較強,小微盤股大幅回調。随着A股年報、一季報釋出的最後時間節點臨近,市場風格的變化可能就在近期。目前而言,A股估值、風險溢價等多項名額仍具有較好投資成本效益,而未來行情的持續性和彈性,則更多取決于後續經濟資料的驗證。

第一,市場分化延續,但拐點或在近期。

本周市場大幅分化,不同市值風格走勢差異極大,按成分股市值從大到小來看,周内滬深300指數上漲1.89%,中證500指數上漲0.71%,中證1000指數下跌1.39%,中證2000指數下跌5.54%,萬得微盤股指數下跌12.11%,市場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大盤強,小盤弱的特征。

市場的分化一方面來自于新“國九條”的出台。近期釋出的新“國九條”及退市新規被過度解讀,導緻市場内小微盤股和低分紅股一度明顯受挫。基于此,證監會也及時回應市場,打斷了部分闆塊的極端暴跌。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險資和社保資金等成為入市中長期資金主要來源的大背景下,增量資金的風險偏好較為明确,大市值、藍籌和高股息闆塊仍有望在長期層面上仍有望持續獲得較為穩健的超額收益。

另一方面,目前正處于财報季的時間階段或許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分化。随着4月步入下旬,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的最後時間節點愈發臨近。許多資金為規避上市公司業績“暴雷”等情況的發生,選擇了規避波動率較大的小微盤股,轉入了确定性較強的大盤、藍籌和高股息資産。在這種邏輯下,在上市公司的年報和一季報披露完畢後,市場有望逐漸基于基本面和政策面做出更加清晰的方向性選擇,行情風格的切換或許就在近期。

第二,一季度經濟資料出爐,确認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

本周二早盤公布的經濟資料顯示,大陸1季度GDP同比增長5.3%,超過了前值的5.2%和預期的4.92%;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低于預期的5.32%和1-2月累計的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1%,低于預期的4.83%和1-2月累計的5.5%;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4.5%,高于預期的4.39%和前值4.2%;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較上月下降0.1%。

總的來看,1季度大超預期的GDP增速進一步确認了大陸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3月資料方面,固投表現亮眼,尤其是民間固定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走高到0.5%,創近1年新高,或展現了社會信心的進一步恢複;工增和社零的表現小幅走弱,主要是受前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向未來看,随着1季度高增的GDP資料為實作全年5%的增長目标打下了較為牢固的基礎,後續的政策方向可能會轉向為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而非總量,政策導向的具體發力領域或将決定全年内的市場主線。

第三,美聯儲再次轉鷹,但對A股市場影響持續走弱。

周一夜間公布的資料顯示,美國3月季調後的核心零售環比增長1.06%,創2023年2月以來的新高,走強的零售資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果不其然在周二夜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時表态稱,鑒于通脹尚未足夠低并且持續時間不夠長,現在考慮降息為時尚早。受此影響,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沖高到4.73%和4.39%,創近期新高;美股也相應大幅回調,标普500指數日線已經六連跌。

近兩個月内,美國的各項通脹、就業和消費資料顯示出了極強的韌性,經濟遲遲沒有迎來市場預期的“軟着陸”迹象,全球投資者們期待的聯儲降息也顯得遙遙無期。但是曆史經驗也顯示,通脹和就業的變化往往不是線性外推的,尤其是美國大選将近的背景下,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就業資料常常會有先高增然後再大幅下修的情況。是以,目前或許沒有必要對全球流動性未來的發展過于悲觀,持續跟蹤美國的經濟資料變化情況将仍是分析A股和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格局的重要方法。

在目前時間點,美聯儲啟動降息的時間進一步推遲對A股的利空或将相當有限。過去的一段時間内,在國内經濟和市場的拐點還不明确的情況下,海外流動性波動對A股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随着國内經濟逐漸走出周期底部,A股市場更加“以我為主”,北向資金在近期也相應地開始忽略海外流動性變化,走勢趨于平穩。預計在未來,國内經濟的複蘇進度将進一步取代海外流動性的變化,成為主導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

整體而言,在經濟複蘇和全球流動性拐點這兩重預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有望繼續反彈。在拐點得到進一步驗證前,可以采用“三角形”布局,防守側,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紅利政策,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漸修複和預期變化;進攻側,可以聚焦于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産業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對高波動的TMT科技成長闆塊,尤其是華為相關闆塊;中間層以穩健為主,布局受益于市場悲觀情緒修複的醫藥、消費,以及受益于經濟複蘇的順周期行業。

目錄

◆ 1 、市場展望探讨

◆ 2 、行業配置思路

◆ 3、本周市場回顧

(1)市場行情回顧

(2)資金供需情況

◆ 4、下周宏觀事件關注

Part 1 市場展望探讨

過去這周,A股走勢震蕩,滬指首先跌穿3000點後,然後強勢反攻站上3100點,最後回落收在3065點。市場分化延續,大盤、藍籌和高股息闆塊走勢較強,小微盤股大幅回調。随着A股年報、一季報釋出的最後時間節點臨近,市場風格的變化可能就在近期。目前而言,A股估值、風險溢價等多項名額仍具有較好投資成本效益,而未來行情的持續性和彈性,則更多取決于後續經濟資料的驗證。

第一,市場分化延續,但拐點或在近期。

本周市場大幅分化,不同市值風格走勢差異極大,按成分股市值從大到小來看,周内滬深300指數上漲1.89%,中證500指數上漲0.71%,中證1000指數下跌1.39%,中證2000指數下跌5.54%,萬得微盤股指數下跌12.11%,市場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大盤強,小盤弱的特征。

市場的分化一方面來自于新“國九條”的出台。近期釋出的新“國九條”及退市新規被過度解讀,導緻市場内小微盤股和低分紅股一度明顯受挫。基于此,證監會也及時回應市場,打斷了部分闆塊的極端暴跌。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險資和社保資金等成為入市中長期資金主要來源的大背景下,增量資金的風險偏好較為明确,大市值、藍籌和高股息闆塊仍有望在長期層面上仍有望持續獲得較為穩健的超額收益。

另一方面,目前正處于财報季的時間階段或許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分化。随着4月步入下旬,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的最後時間節點愈發臨近。許多資金為規避上市公司業績“暴雷”等情況的發生,選擇了規避波動率較大的小微盤股,轉入了确定性較強的大盤、藍籌和高股息資産。在這種邏輯下,在上市公司的年報和一季報披露完畢後,市場有望逐漸基于基本面和政策面做出更加清晰的方向性選擇,行情風格的切換或許就在近期。

第二,一季度經濟資料出爐,确認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

本周二早盤公布的經濟資料顯示,大陸1季度GDP同比增長5.3%,超過了前值的5.2%和預期的4.92%;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低于預期的5.32%和1-2月累計的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1%,低于預期的4.83%和1-2月累計的5.5%;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4.5%,高于預期的4.39%和前值4.2%;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較上月下降0.1%。

總的來看,1季度大超預期的GDP增速進一步确認了大陸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3月資料方面,固投表現亮眼,尤其是民間固定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走高到0.5%,創近1年新高,或展現了社會信心的進一步恢複;工增和社零的表現小幅走弱,主要是受前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向未來看,随着1季度高增的GDP資料為實作全年5%的增長目标打下了較為牢固的基礎,後續的政策方向可能會轉向為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而非總量,政策導向的具體發力領域或将決定全年内的市場主線。

第三,美聯儲再次轉鷹,但對A股市場影響持續走弱。

周一夜間公布的資料顯示,美國3月季調後的核心零售環比增長1.06%,創2023年2月以來的新高,走強的零售資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果不其然在周二夜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時表态稱,鑒于通脹尚未足夠低并且持續時間不夠長,現在考慮降息為時尚早。受此影響,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沖高到4.73%和4.39%,創近期新高;美股也相應大幅回調,标普500指數日線已經六連跌。

近兩個月内,美國的各項通脹、就業和消費資料顯示出了極強的韌性,經濟遲遲沒有迎來市場預期的“軟着陸”迹象,全球投資者們期待的聯儲降息也顯得遙遙無期。但是曆史經驗也顯示,通脹和就業的變化往往不是線性外推的,尤其是美國大選将近的背景下,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就業資料常常會有先高增然後再大幅下修的情況。是以,目前或許沒有必要對全球流動性未來的發展過于悲觀,持續跟蹤美國的經濟資料變化情況将仍是分析A股和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格局的重要方法。

在目前時間點,美聯儲啟動降息的時間進一步推遲對A股的利空或将相當有限。過去的一段時間内,在國内經濟和市場的拐點還不明确的情況下,海外流動性波動對A股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随着國内經濟逐漸走出周期底部,A股市場更加“以我為主”,北向資金在近期也相應地開始忽略海外流動性變化,走勢趨于平穩。預計在未來,國内經濟的複蘇進度将進一步取代海外流動性的變化,成為主導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

整體而言,在經濟複蘇和全球流動性拐點這兩重預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有望繼續反彈。在拐點得到進一步驗證前,可以采用“三角形”布局,防守側,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紅利政策,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漸修複和預期變化;進攻側,可以聚焦于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産業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對高波動的TMT科技成長闆塊,尤其是華為相關闆塊;中間層以穩健為主,布局受益于市場悲觀情緒修複的醫藥、消費,以及受益于經濟複蘇的順周期行業。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Part 2 行業配置思路

行業配置:整體而言,在經濟複蘇和全球流動性拐點這兩重預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有望繼續反彈。在拐點得到進一步驗證前,可以采用“三角形”布局。防守側,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紅利政策,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漸修複和預期變化;進攻側,可以聚焦于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産業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對高波動的TMT科技成長闆塊,尤其是華為相關闆塊;中間層以穩健為主,布局受益于市場悲觀情緒修複的醫藥、消費,以及受益于經濟複蘇的順周期行業。

防守側:配置紅利資産,作為低利率時代的打底資産

短期來看,在經濟弱複蘇的背景下,紅利政策與投資者的穩健型配置需求相比對;長期來看,在經濟增速适度放緩和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宏觀背景下,能夠提供持續、穩定的高股息資産适合作為打底資産。

此外,尋找真正的優質高股息資産,股息率并非唯一的名額,政策思路應包括基本面分析、目前整體的股息率水準與PE估值的趨勢以及對未來長期基本面的判斷。基于此邏輯,關注煤炭、公用事業等行業:1)對于煤炭等資源類行業,供給制約疊加需求韌性,對資源品價格形成支撐;2)對于國有壟斷的電力、水務等基礎類行業,在政府債務高企背景下有望迎來生産要素的“價值重估”。

進攻側:聚焦科技成長,受益于新一輪産業周期崛起

聚焦于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産業周期的崛起,關注消費電子、半導體、軟體、具身智能等闆塊。1)電子:在各大消費電子巨頭新品釋出等因素的催化下,消費電子需求呈現企穩回升迹象,未來AI PC、AI手機等智能終端上市有望進一步提振需求。半導體也有望在下遊需求回暖、行業去庫存接近尾聲的情況下步入新一輪周期。2)軟體:海外AI軟體應用商業模式成功落地,市場對國内AI應用落地的期待度也在不斷升高。随着國内AI大模型牌照的發放和擴容,大模型産品逐漸面向公衆開放,2024年國内生成式AI相關應用有望逐漸兌現。3)具身智能:随着AI行業應用生态加速建構,具身智能作為實體世界AI的最佳載體,有望引領新一輪AI浪潮。其中智能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是最典型的具身智能體。智能汽車方面,随着優質車型的陸續推出和城市NOA的加速落地,智能汽車有望複刻過去新能源車的普及路線,從導入期進入高速成長期;機器人方面,長期來看空間巨大,2024年或将進入人形機器人量産元年,國内産業鍊也正在逐漸跟進,并且随着AI大模型朝多模态方向不斷疊代更新,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水準也将進一步提升,商業化程序有望加快。

中間層:穩健為主,布局受益于市場悲觀情緒修複的醫藥、消費

從目前的行業比較來看,醫藥擁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首先,醫藥估值水準處于低位,美債下行有望推動醫藥進入估值上升通道;其次,基金配置比例較低,在經濟弱複蘇情況下,公募對消費的配置可能通過增加醫藥配置來承接;第三,随着醫療反腐階段性緩和以及集采、醫保談判等政策常态化,市場對醫藥的預期将更加清晰。此外,随着中國醫藥企業研發能力逐漸被國外認可,創新出海漸入佳境,需求端的增長空間進一步打開。

對于消費行業,經過長時間調整,中證消費指數的估值已來到近十年25%分位,具備中長期配置成本效益。不過鑒于目前市場對消費修複的預期偏弱,行情拐點或仍需等待預期轉好和高頻資料的兌現。

Part 3 本周市場回顧

(1)市場行情回顧

近一周,上證指數上漲1.52%,創業闆指下跌0.39%,滬深300上漲1.89%,中證500上漲0.71%,科創50下跌1.07%。風格上,金融、穩定表現相對較好,成長、消費表現較差。從申萬一級行業看,表現相對靠前的是家用電器(5.57%)、銀行(4.48%)、煤炭(3.29%)、非銀金融(3.04%)、建築裝飾(2.94%);表現相對靠後的是綜合(-8.9%)、社會服務(-6.09%)、商貿零售(-6.01%)、傳媒(-4.48%)、輕工制造(-4.23%)。

過去這周,A股走勢震蕩,滬指首先跌穿3000點後,然後強勢反攻站上3100點,最後回落收在3065點。市場分化持續,高股息闆塊借新“國九條”的“東風”持續走強,微盤股遭遇明顯回調。從Wind熱門概念闆塊來看,表現相對靠前的是連闆(14.42%)、大基建央企(7.54%)、保險(6.68%)、白色家電(5.47%)、醫藥商業(5.26%);表現相對靠後的是ST闆塊(-14.51%)、今日頭條平台(-9.46%)、線上教育(-9.41%)、業績爆雷(-8.55%)、網絡安全(-8.07%)。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2)資金供需情況

資金需求方面,本周一級市場規模下降,限售股解禁壓力下降。本周一級市場資金募集金額合24.29億元,較上周變化-60.92%;結構上,IPO募集3.94億元,周環比變化-75%;增發募集20.35億,周環比變化-56.14%。本周限售股解禁規模合計366.72億元,周環比變化-30.29%,根據目前披露的資料,預計下周解禁規模約1375.3億元,解禁壓力上升。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資金供給方面,本周北向資金淨流出,基金發行升溫。本周北向資金淨流入-66.91億元,淨流出放緩,其中滬股通淨流入-26.47億元,深股通淨流入-40.44億元。本周新成立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額合計22.86億份,環比增加219.03%,顯示基金發行升溫。本周開放式公募基金份額減少,其中股票型份額減少-17.91億份,混合型份額增加839.56億份。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Part 4 下周宏觀事件關注

富國觀市丨一季度GDP超預期,A股更加“以我為主”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檔案。基金淨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産,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産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适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比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