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作者:海報新聞

日漸長,綠正好,春來正逢讀書時。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又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但是,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閱讀體驗: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讀書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産生的結果卻是不同的。有些人收藏了很多書單,讀了很多書,但仍然腦袋空空,“無效讀書”是無法讓我們有所收獲的。

什麼是無效讀書?

——我看了,但沒記住

無效讀書指的是那些對自己沒有産生實質性改變的閱讀活動。看完一本書後隻記得一些故事的高潮情節,但是對于閱讀完後心中的感悟卻一問三不知,過一段時間後,甚至隻記得書名。以下是一些例子:

不主動思考和了解:讀書時沒有記錄或思考,而是浏覽、機械性地重複翻頁的動作,不深入記憶和研究;

讀後迅速遺忘:為了緩解焦慮讀了大量的書,讀的時候很爽,但讀完以後啥也不記得,最後也沒什麼用處。

續讀難度大:很多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讀書,是以很難一次性讀完一本書,再次翻開的時候,已經忘了前面的内容。

如何解鎖高效閱讀?

——5個技巧,效率翻倍

老舍先生在《談讀書》中提到,自己有個很大的毛病:讀書不求甚解。從前看過的書,十之八九都不記得,光翻動了書頁,而沒吸收到應得的營養,好似把好食品用涼水沖下去,沒有細細咀嚼,白費了時光。他認為這是個毛病,應當矯正。一本好書不僅可以增加思想的厚度,還能學到技能,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那麼,怎麼做到有效讀書呢?

##_FORMAT_GT_####_FORMAT_GT_##選擇适合自己的書

别人推薦的書再牛,不一定适合你讀,符合自己的口味很重要。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也可以選擇能解決當下問題且符合自身水準的書,當找到适合自己的書時,自然而然就享受到讀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_FORMAT_GT_####_FORMAT_GT_##随讀随作筆記

這不僅有助于記憶,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整理這些筆記可以幫你了解和回顧書中内容。同時,時間久了,讀書多了,再翻翻舊筆記看一看,還能發現不同的看法,見證自己的進步。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做讀書筆記的9種慣用方法

##_FORMAT_GT_####_FORMAT_GT_##不能隻求速度

精讀才能真正掌握一本書的内容。對于一些通俗小說或者網文,快速通讀不是問題,但是對于資訊量大、複雜嚴謹的作品時,想要真正讀懂,就要精度,必要時需要查找資料,以便于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

##_FORMAT_GT_####_FORMAT_GT_##與他人讨論交流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知識使人博學,交流使人完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書人亦有一千種讀書心得。與他人交換意見,分享見解,充滿知識和生活的樂趣;通過讨論,也可能有思想上的碰撞與分歧,進而獲得更有深度的了解與思考。

##_FORMAT_GT_####_FORMAT_GT_##關聯閱讀

讀一本書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過深入閱讀對某個領域全面學習。比如,讀一本文藝作品,最好找些有關這些作品的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下這個作家的傳記。這會使我們把文藝作品和文藝理論結合起來、把作品與作家結合起來,對那些作品與那個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營養。孤立地讀一本作品,我們多半是憑個人的喜惡去評斷,未必正确。等讀了有關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錯誤。

網際網路時代怎麼閱讀?

——可聽,可演,可談

調查顯示,近年來大陸人均紙質書閱讀量有所減少,數字閱讀使用者規模與人均數字閱讀量均有明顯上升。2022年,大陸數字閱讀使用者規模達5.3億,同比增長4.75%。随着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讀書的形式越來越豐富。

書是可以“聽”的。早上起床,打開聽書軟體,一邊刷牙洗臉,一邊聽文學經典;坐上地鐵公交,戴上降噪耳機,利用碎片時間聽小說;臨睡前,聽着助眠故事,徜徉在文學海洋中慢慢入睡……白紙黑字進入方寸螢幕,章節句段搭配背景音樂,起承轉合變身簡短解說,詩文意象融合視聽效果。所謂閱讀,無非是通過一種載體,把資訊和知識輸入自己的大腦。紙張上的文字可以,手機上的音視訊同樣可以,而是還比單純的文字更加豐富、立體、直覺,同時也降低了閱讀門檻。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書是可以“演”的。大型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借助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場景,以舞台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形式,為觀衆呈現了《駱駝祥子》《三體》《月亮與六便士》《悲慘世界》等21部國内外經典著作。以“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手法,講述和演繹典籍在曆史長河中源起、流轉的故事,讓書籍裡的文字“可視化”,故事“立體化”,釋放出更多文化内涵。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書是可以“談”的。如今,“跟着直播來讀書”成為不少人閑暇時的新選擇,不同于傳統的閱讀方式,網絡直播讓主播與觀衆獲得更多互動的機會。讀到有趣之處,主播可以和觀衆通過“彈幕”等形式交流;遇到困惑處,觀衆可以通過評論提出疑問,與主播和其他讀者切磋探讨。網絡平台上,讀者共處一“室”,在虛拟空間中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看不下去、讀完就忘、無法運用……如何告别“無效讀書”?

對于老一輩愛書人來說,讀書往往是“孤獨”的——打開書本,通過文字與作者遙相神交,但想要在身邊尋得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書友”卻并不容易。如今,類型多元、平台多樣的文化節目,為讀者搭建了更廣闊的互動空間,讓愛書人能找到更多的“同路人”。

(海報新聞編輯 馬婉瑩 綜合光明日報、人民網、河北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