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大學女生報警稱被同學腦電波竊取隐私,是妄想症還是真有其事

近日,上海有市民去派出所辦事時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名自稱複旦大學的女學生向警方報案,聲稱其同學通過腦電波技術竊取其隐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然而,面對缺乏實證的指控,警方表示無法立案。

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人們紛紛質疑其真實性,究竟是妄想症作祟,還是真有其事?讓我們深入剖析事件始末,探讨其中的科學可能性與現實邏輯。

據女生所述,她近期遭遇了一系列令人困惑且不安的現象。無論是在課堂上專注思考、宿舍内的私密心事,還是夢境細節,似乎都能被同班的一位同學精準掌握。那位同學還會以微妙的方式透露他知道她的内心世界,使她深陷恐慌。然而,這些所謂的“證據”僅停留在主觀感覺層面,無法轉化為客觀、可驗證的實體證據。

複旦大學女生報警稱被同學腦電波竊取隐私,是妄想症還是真有其事

面對女子的控訴,警方遵循嚴謹的辦案原則,強調處理任何案件必須基于确鑿證據。他們詢問女生能否提供具體、直接證明同學利用腦電波竊取隐私的證據,如擷取資訊的方式、相關對話記錄、第三方旁證等。

女生坦言這些均為内心活動,無法物化為證據,且同學對此含糊其辭,更堅定了她的懷疑。盡管同學間有所議論,但無人目睹實際侵權行為,警方據此認為無證據假設不成立,無法立案。

複旦大學女生報警稱被同學腦電波竊取隐私,是妄想症還是真有其事

事件曝光後,網友們的評論呈現一邊倒的态勢,多數人認為女生的指控荒誕不經,純屬科幻電影情節照進現實的妄想。他們批評此舉浪費公共資源,呼籲提高科學素養,避免傳播無根據的陰謀論。

也有少數人保持謹慎态度,認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能完全排除某些前沿技術被濫用的可能性。

【科學視角:腦電波竊取隐私的可行性探讨】

從科學角度來看,腦電波(EEG)是指大腦神經元活動産生的微弱電信号,通常需要通過專業的腦電圖裝置進行檢測。目前,腦電波研究主要應用于醫療診斷(如癫痫、睡眠障礙)、科學研究(如認知功能研究)及有限的商業應用(如腦機接口遊戲)。盡管科研領域對腦電波解碼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但實作精準、實時解讀個人思維内容,尤其是複雜的情感、記憶和夢境,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距離實際應用遙不可及。

此外,即使未來科技發展到能解讀腦電波的地步,也需要在合法、自願的前提下,通過特定裝置與個體大腦建立直接連接配接。在目前技術水準下,遠距離、無接觸地通過腦電波竊取他人隐私,既缺乏科學依據,也不具備實施條件。

複旦大學女生報警稱被同學腦電波竊取隐私,是妄想症還是真有其事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将這一事件歸咎于女生的妄想症或故意編造。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心理壓力和困擾,有時候可能會産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幻覺。此外,網絡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極快,各種資訊真假難辨,也容易讓人産生誤解或誤導。

【妄想症疑雲籠罩,理性與科學精神不可或缺】

女生報警稱被同學通過腦電波竊取隐私的事件,從現有科學知識和技術水準來看,更像是妄想症的表現,而非現實可能。警方在無實證的情況下不予立案,符合法律規定與辦案原則。公衆在面對類似離奇事件時,應保持理性判斷,以科學精神審視資訊,避免盲目跟風,傳播不實言論。

由此可見,這名女生要求助的對象不是民警,而是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的治療,那樣才能早日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