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

作者:學習軍團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

跨部門輪崗加速年輕軍官成長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朱雄滔 楊雲翔

“部門長‘受傷’,由你接替指揮!”日前,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組織一場實戰化訓練,“臨危受命”的少尉軍官任怡至沉着冷靜,迅速承擔起航海部門戰鬥指揮員重任,指揮官兵處置各種特情。

該支隊上司告訴記者,任怡至去年剛從軍校畢業,幾個月前才交流到航海部門輪崗鍛煉。首次參加實彈射擊訓練就走上重要崗位、全程參與各類訓練方案拟制,這名年輕軍官的成長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訓練結束,任怡至坦言:“不同部門輪崗鍛煉,使我拓寬了眼界,增強了練就打赢本領的信心。”

年輕軍官快速成長,是該支隊瞄準實戰需求,探索建立幹部輪崗鍛煉機制,加速建構年輕幹部全方位培養體系的成果展現。

該支隊黨委一班人形成共識:培養造就适應未來戰場需求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必須着眼部隊戰鬥力建設的長遠發展,牢固樹立融合培養理念,走開跨專業、跨部門、跨領域聯合培養路子。前期,該支隊上司分頭深入各艦調研掌握各類人才需求,梳理總結近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的經驗後研究決定,組織年輕幹部跨部門輪崗鍛煉,助推他們加速成長成才。

該支隊結合每名年輕幹部的專業特長、性格特點、成長經曆等,為其量身制訂跨部門輪崗鍛煉方案,并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認真傾聽年輕幹部對自身發展規劃的意見,提高方案制訂的針對性、有效性。他們還通過走訪基層官兵,及時掌握輪崗幹部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态。

與任怡至一同配置設定到該支隊的年輕幹部韋雲鵬,起初被作為技術幹部重點培養。一次座談中,機關發現韋雲鵬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很有見解,便将他納入政治工作幹部儲備人才庫。

“輪崗鍛煉期間,我們會定期分析年輕幹部的成長情況,動态制訂補差方案,精準優化成長路徑,将年輕幹部放到任務一線加鋼淬火。”該支隊政治工作部一名上司告訴記者,如今,支隊有40多名年輕幹部在一線崗位交流鍛煉。

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軍官,不僅要專業能力過硬,還要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該支隊某艦艇主機艙内,跨崗交流過來的少尉軍官段奧成,正有條不紊地部署檢修任務。官兵聽令而行,井然有序展開各項作業。檢修結束後,段奧成的表現得到上級上司肯定。

該艦上司告訴記者,各部門對輪崗鍛煉的年輕幹部給予充分信任,在各項任務中大膽放手使用;所在部門還會為他們配備經驗豐富的幹部骨幹,手把手進行傳幫帶;通過定期開展“微課堂”“懇談會”等方式,不斷為年輕幹部成長成才夯實基礎。

随着年輕幹部能力素質持續增強,該支隊戰鬥力建設水準水漲船高。近期,該支隊組織編隊協同訓練,多名年輕幹部全程參與,在任務中冷靜思考、果斷決策,展現出合格指揮員的過硬素質。

短評

換崗強能 換羽奮飛

■陳典宏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強調,要把培養幹部、培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着力集聚矢志強軍打赢的各方面優秀人才。

決勝于未戰,決勝于人才。軍事人才的成長進步,需要經過階梯式、遞進式的培養鍛煉,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更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讓年輕幹部在不同崗位練就多樣本領,在不同領域練強綜合素質,以務實舉措打造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方陣。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新時代人民軍隊面臨的使命任務,對軍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既要加強同領域、同部門間的交流合作,更要強化不同領域、不同部門間的互補融合,不斷加大融合式、互補式人才培養力度,走開交叉換崗教育訓練的培養路子。要大膽打破專業界限,力争讓大多數年輕幹部達到“本職專業精、相關專業通、其他專業懂”的要求,真正做到聯合培養、全程培養、全要素培養,鍛造出一支素質全面、能力過硬的年輕幹部隊伍,為如期實作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标彙聚磅礴力量。

換崗鍛煉的年輕幹部也要對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有清晰認識。隻有把握換崗鍛煉機會精武強能,在經風雨中見世面、長才幹,盡快實作能力換擋、素質更新、知識重塑,才能更好适應部隊未來發展需求,在強軍興軍新征程上換羽奮飛。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

▲刊于4月21日《解放軍報》2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探索建立年輕幹部輪崗鍛煉機制

監制丨歐燦 侯大偉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錢宗陽責編丨韓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