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在強忍和多喝熱水?痛經不要慌,中醫有良方~

作者:湖南醫聊

#益陽頭條##益陽市中心醫院#

說起“痛經”這件事,相信不少女性朋友都深有體會,輕則下腹酸脹,休息或熱敷可有緩解;重則需承受它來勢洶洶的症狀,小腹或腰骶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甚至直冒冷汗、暈厥,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這讓很多女性每來月經之前就開始焦慮。當痛經影響了你的生活時,請及時就醫。中醫治療痛經有其獨特的優勢,下面我們和益陽市中心醫院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醫如何看待痛經?

從中醫角度來說,感受外邪(寒、熱、濕等)、情志不舒、不良飲食和生活作息、體質等因素都可以導緻痛經。

病機總體概括為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所謂不通則痛,指外感病邪、生活飲食不慎,導緻沖任、胞宮氣血運作不暢,有瘀堵,而導緻疼痛;所謂不榮則痛,是指沖任、胞宮失于精血濡養,而發生疼痛。

二、中醫如何治療痛經?

還在強忍和多喝熱水?痛經不要慌,中醫有良方~

1、中醫内治法

中醫治療痛經非常有優勢,中醫并非着眼于疼痛這一症狀,而是通過望聞問切進行辯證分型,明确痛經的病因,制定個體化中醫治療方案,開具專人專方,通過周期性口服藥物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

實證者如寒凝、氣滞、濕熱等,至少在經前十天左右開始進行中藥内服治療;虛證者如氣血不足者,建議在月經幹淨時便進行中藥内服治療。

(1)寒凝血瘀型痛經

由于外感寒邪,小腹冷痛拒按,熱敷後疼痛可減輕,經量少,色黯有塊。中醫治法為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2)氣滞血瘀型痛經

由于情志不暢,肝氣郁滞所緻。經前可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疼痛可減輕。中醫治法為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3)濕熱瘀阻型痛經

由于素體熱盛,或外感濕熱之邪,經期小腹疼痛拒按,熱敷不見緩解,甚至可能疼痛加重,常放射至腰脊,經量多且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時白帶量多色黃稠臭穢,小便黃赤,易便秘易上火長痘。中醫治法為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4)氣血虧虛型痛經

痛勢較緩,且按揉可以緩解疼痛,經量少,經色淡,并伴有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中醫治法為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2、中醫外治法

(1)針灸治療

研究顯示,針灸可有效調節前列腺素的異常分泌、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改善血液的黏滞狀态等,進而治療痛經。

常用的主穴為關元、三陰交、足三裡。配穴可根據辨證取穴。一般建議經前1周進行針灸治療,3-4次/周。

(2)艾灸治療

主要通過燃燒的艾柱将熱力和藥力滲入經絡腧穴來達到通經活絡、理氣活血的作用。此法宜用于寒凝、氣滞型痛經患者。常用的穴位有關元、氣海、三陰交等。每穴治療約灸10-15分鐘,以耐受為度。

還在強忍和多喝熱水?痛經不要慌,中醫有良方~

(3)穴位貼敷

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對人體穴位給以外用藥物刺激的一種方法,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能很好地發揮扶正固本、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常用穴位為神阙、關元、氣海、中極、三陰交等。建議治療從經前3-5天開始。

3、對症食療方

還在強忍和多喝熱水?痛經不要慌,中醫有良方~

(1)寒凝血瘀型痛經

食療方:紅棗桂圓茶(紅棗50克、桂圓60克、生姜15克加入500ml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加入紅糖10克煮20分鐘後食用。)

(2)氣滞血瘀型痛經

食療方:川芎雞蛋(雞蛋2個,川芎9克,加水适量,一起煮至蛋熟後,雞蛋去殼,再放回藥湯内,用小火煮5分鐘)。

(3)濕熱瘀阻型痛經

食療方:絲瓜蓮藕薏米湯(鮮絲瓜、鮮藕、薏米各30克,加水1000ml大火煮開,小火繼續慢炖40分鐘。)

(4)氣血虧虛型痛經

食療方:黃芪烏雞湯(烏雞1隻、黃芪100g,在砂鍋中加适量水,煮沸後改用文火,待雞煮爛,加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4、痛經日常護理

(1)改善生活習慣

出現痛經後,應積極改善自身生活習慣,平時應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以免症狀加重;

(2)改善飲食結構

應積極改善自身飲食結構,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少食辛辣刺激、寒涼的食物,以免痛經加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3)注意腹部保暖

月經來潮前1周,要做好腹部保暖,必要時可用暖水袋、暖宮貼熱敷局部,以改善症狀;

(4)合理運動

在非月經期間要積極進行運動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改善痛經症狀;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周娴

關注@湖南醫聊,擷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