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析抖音比價系統:比什麼?怎麼比?商家如何借勢獲利?

作者:營運增長

抖音四月新規沸沸揚揚。

但用徐曉強老師的話說:“四月有新規,三月也有,我是覺得四月新規這個話題有點過于吵了。”

新規影響到商家經營了,是以格外吵鬧。這其中,比價系統是商家最關心的。

解析抖音比價系統:比什麼?怎麼比?商家如何借勢獲利?

結論就是:有影響,但不大,甚至還能借勢拿到一波流量扶持。

在徐曉強老師的視角裡,任何一次規則的調整都是機會。

他站在平台角度引導觀衆思考:平台做事情的目的,是想把商家趕走嗎?

不可能,因為商家走了就沒人投流、投廣告了,他就沒錢賺了。平台是想撥亂反正,讓擾亂秩序的人守規矩,讓守規矩的人拿紅利。

面對新規,想成為“守規矩的人”,你得了解規則、了解潛規則、借勢規則。

直播中,徐曉強老師圍繞“比價系統的規則”展開了深度解析。

今天,我們在本文中複盤直播時的三個話題——

1️⃣為什麼平台要搞比價系統?

2️⃣哪些比價?哪些不比價?

3️⃣如何利用比價系統獲得流量扶持?

#01

記錄美好生活的2018

為什麼平台要搞比價系統?

“從平台的角度,比價的初衷是什麼?”

徐曉強老師在話題開始,抛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他沒有立刻給出答案,而是從消費者和平台的角度分析比價系統出現的原因,引導思考。

消費者角度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買東西的時候比價嗎?

大多數都想比價,畢竟都不想花冤枉錢。是以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花了十幾分鐘比價,終于買到了低價産品。

二是直接下單,之後發現買貴了,心裡膈應。

解析抖音比價系統:比什麼?怎麼比?商家如何借勢獲利?

無論哪一種,體驗都非常不好。

但是平台不想讓消費者體驗不好。

消費者體驗不好,平台沒流量,商家就沒銷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于是平台出手了,直接幫你比好,那是不是就省事了?

幫助消費者縮短購買路徑是平台設定比價的第一個原因。

平台角度

現在很多商家都是全域經營,多平台銷售,同意吧?

同樣一個杯子,拼多多賣25,抖音賣26,抖音如果正常的把流量給你,那它是不是傻子?那它是不是對自己平台的使用者不負責任?

解析抖音比價系統:比什麼?怎麼比?商家如何借勢獲利?

你支援我,我就支援你,你不割我平台使用者的韭菜,我們就是好朋友,這是抖音設定比價系統的第二個原因。

總結來說,比價不是降價,是打擊差價,幫助消費者建立透明的購物環境。

那哪些比價?哪些不比價?平台是如何評定差價這個概念的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02

哪些比價?哪些不比價?

比價系統的規則雖然不複雜,但是場景很多。

為了讓觀衆更透徹了解比價雙方,徐曉強老師列舉一些實際場景,輔助了解。

場景一:不同平台

不同平台一定比價,最起碼要價格一緻。

比如多多9塊,那抖音也得9塊,如果你買十塊,那你就是在割抖音平台使用者的韭菜,那平台就護犢子,懲戒你,給你貼上高價标簽,這是最基礎。

「以下都是同平台,之後不另外注明」

場景二:個人/代理商與品牌旗艦店

比如:個人在抖音上開店,我的鞋賣290,保證正品(别管為什麼),官旗賣390。請問平台會不會說因為官方旗艦店價格高,不給官旗流量?

答案:不會,他們雖然産品一樣,但風險指數和放心程度不一樣,體量售後也不一樣,是以不具備比較條件。

場景三:自播與專享達播

比如:品牌自己的直播間賣500,品牌或達播自己通過新人專享、新人優惠、限定直播間等方式降價到450,是否參與比價?

答案:達播如果是專享價,就不參與比價。通過特定優惠券、限定直播間等方式産生的小範圍低價,屬于非普惠價格,不參與比價。

場景四:限時降價

比如:同樣是給達人低價,但是是品牌搞的限時限量購,所有店鋪、達人都是一個價,那就參與比價。

原因:防止有的達人或店鋪想偷摸賺差價,割消費者韭菜。

場景五:爆品店鋪和低價店鋪

比如:同樣是經銷商代理,A把品賣爆了,B也跟風開始賣,更便宜,那平台會不會傾斜流量給價格更低的B?

答案:抖音講要給消費者提供優價好物,是以平台會給産品一樣,價格更低的B。産品一樣,實惠在哪,流量就在哪。

場景六:自家的自播、達播、商品卡

品牌自己的自播、達播、商品卡,是不比價的,比價是跟别的店鋪比價。

場景七:平台活動

比如:平台發起活動,跨店滿200減30。在參加活動的店鋪用滿減可以400塊買到,在沒參加活動的需要460元,那比價嗎?

答案:參與比價,因為這是平台活動,屬于普惠行為。如果有人不願意把這個優惠給到消費者,那就會被貼上高價标簽。

注意:這裡有一個友善的前提——隻會跟同單量的店鋪比價,不會拿大店跟小店比,因為小店可能參與這個跨店活動就虧了。

如果是同級别的代理商、店鋪,面對平台活動,這個優惠就屬于普惠行為。如果有店鋪覺得不行,我不願意把這個優惠給到消費者,這個時候比價就有影響了,不參與活動的店鋪就會貼上高價标簽,

場景八:達播與達播

比如:一個店鋪給兩個達人的專享價不一樣,這個時候比不比?

答案:隻要是達人專享的情況都不比價。因為都不屬于普惠行為。

場景九:特定優惠券

比如:我是開A店,他開B店。我倆是競争對手。同類型的鞋,同類型的産品,他賣500塊錢,我也得賣500,因為總部是這麼要求的。但是我玩了個心眼兒,我把這個鞋設定了新人券十塊錢,那在我這兒買就是490?比價嗎?

答案:不必,這依舊是小範圍專享。

總結下來就是:

1️⃣

2️⃣

3️⃣

4️⃣

場景應該沒有列舉完,但基本的邏輯相信大家都懂了。

接下來我們進入應用層面——商家如何利用比價規則,拿到流量扶持?

#03

商家如何借勢規則,拿到流量扶持?

徐曉強老師這樣闡述規則和扶持之間的關系。

他沒有枚舉各類玩法,而是給出了兩個案例啟發觀衆思考“借勢”的邏輯。

案例一

以女裝為例。

比如:同樣是一個女裝品牌的經銷商,但是A老實巴交,B有後門拿到了更低價,A該怎麼辦?

答案是:補貨。什麼意思呢?

他們都賣一個爆款外套,B有後門,更便宜。A不服,也想買爆款,怎麼辦?

設定組合套餐,把這款外套和另一個内襯作為組合産品售賣。此時同樣都是主賣爆款外套,但産品創新了,不是同一個産品了。

解析抖音比價系統:比什麼?怎麼比?商家如何借勢獲利?

是以,價格高的就不會被打上高價标簽,因為不同産品就不存在比價。

甚至,這個組合是A獨創的,A創造了全網新品,可以獲得新品流量扶持,還能獲得全網最低價的标簽和流量。

結論就是:哪怕是微創新,隻要AI判定不是同類産品,就不參與比價。

案例二

再舉個例子,這次以衛生巾為例。

官旗買五送三80元,我買五送二77元,我平均每片比官旗貴了1元,這個時候比價嗎?

依舊不比,7片是7片的規格,8片是8片的規格,不屬于同規格。

同樣的産品,規格不一樣,也不參與比價。

就像大杯的飲料和小杯飲料不一樣是一回事。

在直播過程中,有些精靈鬼疑問:是微調還是規格,系統是如何判定的呢?改描述、改主圖、改連結等行為屬于創新嗎?

徐老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不屬于。并且提醒商家——

“做生意要靈活,可關乎産品要老實。創新就是創新,哪怕隻是組合産品的微創新也算,但你想破腦袋的小聰明,産品一樣就還是一樣。”

其實,回看兩個場景,對應的做産品組合、調整套裝、推出禮盒等操作,依舊是電商行業的老玩法,隻是現在需要我們按照比價的思路再做一遍。

在規則之内拿到扶持的實際操作還有很多,這裡僅提供思路。歸根結底,規則并不可怕,也沒必要焦慮。聽說規則之後,就去學習、嘗試、琢磨。

知道規則,了解規則,遵守規則,借勢規則,才能在抖音電商做好,才可能在任何一個平台上玩明白。

寫在最後

直播尾聲,徐曉強老師用兩個字概括了他的頂層思維——因果。

他認為比價系統的核心就是典型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