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作者:陌聞史談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前言

“去問問前邊的那個樵夫,有沒有一條到達漢中的捷徑可走?”韓信對着身邊的士兵說道,士兵聽聞韓信的吩咐後,便前去找樵夫問路。

這個樵夫就是陳倉,正在林中砍柴,面對士兵的詢問,陳倉十分熱心的為他們解答,也明确的告訴他們前往漢中确實有一條捷徑可以走。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并為其指明道路,這讓迷失方向的韓信看到了希望,于是連忙向樵夫道謝,但在其走後不久,卻又讓人将樵夫殺了。

一、所遇皆良師

韓信此舉多少有些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但他為什麼這樣做?原來此時的他剛剛被張良策反,要前去漢中投奔劉邦。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害怕項羽派兵追他,路上遇到陳倉,又怕陳倉告訴追兵自己逃跑的路線,被追兵追上,為了除掉這個後顧之憂,便将樵夫殺掉了。

韓信此舉對自己來說無疑是自私的,但也足以看出他的殺伐果斷,沒有因為“婦人之仁”就放過樵夫。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同樣作為明朝第一内閣首輔的張居正,能夠做到如此高的位置上,可見非常有能力,同樣在對待小人方面也自然有着一套相處之道,那麼看看張居正是如何做的?

張居正在大明王朝時期,可是一個閃閃發光的人物,在他的幫助下,讓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這是怎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呢?張居正出生于荊州府江陵縣的一位秀才家中,祖父曾經做過一個夢,非常的奇幻,月亮落入了水甕之中,然後有一隻白龜浮到了水面上。

于是祖父便為張居正取了一個乳名,叫做“白圭”,希望張居正将來能夠光耀門楣。後來的張居正也确實如此,做到了這一點。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從小張居正就是别人口中“孩子”,聰慧、機敏,成為了荊州府人盡皆知的“神童”,在他十二歲那年參加了童試,因為他的機敏聰慧受到荊州知府李士翺的憐愛。

李士翺對張居正諄諄教導,李士翺告訴張居正要從小就立下志向,長大後一定要盡忠報國。

張居正的這個名字也是李士翺給他改的,可以說李士翺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也為他走上仕途打下了鋪墊。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同年,張居正成為補府的學生,一年後參加鄉試,卻受到了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不幸落榜。但要問他為什麼從中阻撓?

他認為張居正年紀還小,應該多加磨砺,日後才能成為大器。這番話确實是為張居正多加考慮,而張居正也并沒有眼前的挫折就此放棄。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因為他本身就有着過硬的本領,三年後,他憑借自己的實力通過了鄉試,成為少年舉人,一時間名聲大噪。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受到顧璘的賞識,也曾對别人說過:“這個孩子就是天生的相才。”于是将自己的犀帶給張居正,對他說:“希望你能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顔淵一樣的人,不要就此止步,停留在少年舉人的位置上。”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二、朝廷内部腐敗

可見張居正這一路走來都是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讓他的人生更上一層樓,後來年僅二十三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二甲第九名的好成績。

張居正被授予庶吉士,他的前輩徐階,也是内閣重臣,非常重視國家經濟,張居正也是在徐階的引導下,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他今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基礎。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真正走到台前,還是因為受到了明神宗的重視,此前因為内閣争鬥形勢嚴峻,張居正對此隻是冷眼旁觀。

但從中也深刻的意識到大明王朝的危機,政治腐敗不堪,就連邊防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然而張居正指出了問題所在,主張政治改革,卻并沒有得到明世宗和内閣大學士嚴嵩的重視。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為此張居正再也沒有上奏過,随後便離開了京師,來到了故鄉江陵,給自己放了一個三年的假,遊玩期間還遍訪名勝之地。

他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尤其是在期間發現了許多問題,尚待解決的這些問題使他肩負起身上的責任,重返政壇,準備為民為國做一些實事,改變這一現狀。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直到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重新回到了翰林院任職,如今朝堂之上已經是一片血雨腥風,為了儲存實力,便選擇伺機而動。

後來張居正憑借裕王舊臣的身份,進入了内閣,能夠在朝堂上議事。此時正處于多事之秋,流民四起、國庫空虛,就連用度都是非常匮乏。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是以充盈國庫,又或者說是提升明朝經濟的任務就落在了張居正的手中,這對于他來說幾乎關乎到他日後是否能夠成為内閣首輔。

明朝國庫之是以空虛,離不開朝廷的腐敗,有貪官污吏中飽私囊,這就導緻國家連俸祿都沒辦法給官員定期發放。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但為官多年,對周圍的官員品性也悉數了解,比如官員殷正茂在剿匪的過程中曾拿出20萬兩用作軍饷,而殷正茂是張居正身邊的親信,自然是支援張居正,也對他的話絕對聽從。

但當張居正找他要20萬兩銀子的時候,卻得知這筆錢早就花完了,張居正為此感到一籌莫展。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三、“問路斬樵”

殷正茂卻說出了另一番話:“我手中還有20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其實并不在殷正茂手中,和他所追查的一個叫做李延的人有關,此人A錢,為了保全自己,便用20萬兩銀子賄賂殷正茂。

殷正茂最初也是想将這20兩銀子上交朝廷,同樣還可以落得一個清正廉潔的名聲,但就這點小伎倆被張居正看破。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因為這20萬兩銀子從殷正茂手中交上來,是對殷正茂有利,甚至還能得到皇帝等人的青睐,但這對于張居正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甚至還會讓殷正茂脫離他的掌控,于是張居正便認為這20萬兩應該是以多撥出的軍款名義交上去,這樣張居正便可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也少了一個競争對手。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而有些不景氣的地方,官員也撈不到一點油水,有的清正廉潔的官員不肯收受賄賂,才導緻日子更加難過。

朝廷發不起饷銀,底下也交不起賦稅,張居正便讓當地人用特産胡椒和蘇木代替,并将這些當做錢财發給官員。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這對于那些A錢腐敗的官員來說不能動搖其根本,但是對于清廉的官員來說也是沒有太多用處,還是不能解決生存的問題。

于是他又讓這些人将手中的東西賣出去,換些錢财,最終這寫全都由商賈和A錢的官員承擔,有些人為了巴結這些權貴,還是将這些胡椒和蘇木收購了。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然而在這之後,張居正并沒有很好的對待這些人,這點來說他确實是利用了這些人的“互相利用”的心思,這種“問路斬樵”的辦法倒是解決了官員的工資問題。

然而在這其中确實也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其中有一個童立本的禮部官員,因為蘇木和胡椒的事情,讓他陷入了危機。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而他的上司王希烈,曾是前任首輔高拱的門生,最是備受看重,在高拱倒台後,便因為沒有背景,怕張居正收拾他,便在背後讓童立本出面攻擊張居正。

但童立本沒這個膽子,卻被王希烈的話吓不輕,最終上吊自殺了。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王希烈便借題發揮,認為張居正是“苛政”,并在童立本的葬禮上說張居正的惡行,誰知道出現了一場大火,人群慌亂中,王希烈被人踩到地上,也成為燒死的衆人中的一個。

結語

這場大火可以說來的非常巧,但并沒有證據指向張居正,但也不難讓人懷疑這背後不是張居正的手筆。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同他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為了除掉王希烈,放一場大火,可能還讓一些無辜之人受到波及,但對于張居正來說,并沒有因為婦人之仁放過王希烈,反而展現出了他的殺伐果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