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作者:綠茵新星

近代足球比以往更注重逼搶,自然對球員的體能和跑動有更高需求。但有需求也要有供應,除了大環境的“需求”增加外,運動科學(sports science)和訓練(coaching)的進步帶來的“供應”上升也功不可沒。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運動科學的發展在背景一直默默進行。就算是近年以帶隊風格“粗枝大葉”聞名的阿勒代斯,曾經也是英格蘭球壇采用運動科學的先驅者之一。溫格加盟阿森納初期也在科學的佐證之下革新了何謂在英超“帶隊”。當足球界對生理學、營養學、生物力學等不同範疇的了解漸深時,将研究所得應用在訓練場上後,就能比以往更進一步地挖掘球員身體條件的極限,或是能讓球員在高強度比賽後更有效地恢複身體狀态。嚴格來說,一個2020年的頂級球員和1980年的頂級球員相比,前者在肌肉強度、速度、體能儲備等的“硬體”上,理應是毫無懸念地秒殺後者。毋庸置疑的是,随着運動科學的發展,今時今日的球員,最起碼會是比以前的球員更出色的“運動員”。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現今普遍頂級球員的體能狀态都比上一代優秀時,戰術潮流上自然就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可能性。從球迷的角度看,最直覺地感受球員體能的資料也許是跑動距離,但體能決定的除了總跑動距離,還有球員在沖刺後的疲憊狀态下還能有多清晰的決策(decision making),短時間内的恢複能力有多強,可以在90分鐘内進行多少次和多大強度的跑動等。用個半開玩笑的比喻就是,假設時光倒流去問當初的溫格和弗格森對一個逼搶協防完有足夠體力馬上投入到進攻中,還能在突入對方禁區後技術動作不變形地完成射門的進攻球員有沒有興趣,相信兩位一定會“馬上答應”。不是當初的教練對體能充沛的球員沒有追求,隻是當初訓練不出現代的球員而已。

以前會有所謂“工兵”和“非工兵”之分,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足球環境尚未可以量産“魚與熊掌兼得”的球員。球技夠好的人會成為球隊的核心,天賦稍遜的人也可以靠努力和跑動換得球隊的一席之地,術有專攻之下才出現了“工兵”和“非工兵”。但放眼現代,當進攻核心如德布勞内和馬丁·厄德高的跑動能力不亞于當年的埃辛,當現代後腰如羅德裡和門将如埃德森的球技不亞于當年的法比奧時,僅有天賦或僅有體能都無法再在頂級球壇中立足。體能不再是“工兵”的專利,而是現代球員的基本配置。以前手機有拍照功能是賣點,現在手機有拍照功能是基本,道理一樣。不是現代球員“工兵化”,而是現代球員個個都比當年的工兵更能跑。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中場核心球員最搶眼的表現莫過于傳出手術刀式的傳球打穿對手防線,而類似的畫面的确不如90到00年代常見。少了這些傳球,帶來的是“中場球員不如以往搶眼”的錯覺,進而在某些球迷心中形成“中場變成工兵”的結論。然而進攻的對立面是防守,現實并不僅僅是進攻球員變差了,而是防守球員變好了。

在背景一直默默進步的除了運動科學,還有足球界對戰術的了解。從單一地将球場分區域的傳統4-4-2,到開始将傳統分工重新派牌的4-2-3-1,到現代馬塞洛·貝爾薩式“roles not positions”的教義,足球界對如何善用球場既定空間的了解一直與時并進。而得益于戰術了解進步和資訊科技發達,戰術了解上的突破也比以前更普及化。曾經“六秒反搶”有如咒語般神秘,現在普通球迷如你我都能了解half-space和zone 14等字眼,各專業教練和分析員就更不用說了。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足球界對空間的了解不止有利于進攻,也有利于防守。局部人數優勢,控制禁區頂的空間,互相呼應的拉扯以引誘失位-類似的套路上演了兩、三年之後,球隊自然會發展出應對這些進攻手段的防守政策。無可否認,訓練防守确實比訓練進攻容易。比起要考慮怎樣主動逼出對手的犯錯,防守階段的戰術理論上可以更容易做到“完美”,在球員整體體能上升和換人名額增加後更是如此。

今年英超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除非是碰上伯恩利或謝菲爾德聯等球員自身實力還未達到英超水準的對手,否則曼城在面對下遊球隊時,進攻不再如過去一兩年般予取予求。球壇整體的防守造詣提升,留予進攻球員上演手術刀式傳球的空間自然少了。以基本上是現代中場球員代表人物的德布勞内,甚至是陷入禁藥醜聞前的博格巴為例,從他們身上你還是能看到他們在傳球的靈性,放在十到二十年前的球壇中可能也會場場上演精華片段,隻是時代終究不同了。

現代足球“工兵化”!2020年的頂級球員能秒殺1980年的頂級球員?

結尾稍稍扯兩句題外話。頂級聯賽的足球環境日新月異,專業化後的足球成為了跨領域研究的熔爐,從場内到場外因素都如是。當然,足球的本質是視覺刺激和情感反應行先的“娛樂”,沒有人有将興趣當成學問研究的義務(我甚至會很認真地建議你不要這樣做),對足球不求甚解不是罪。但在不求甚解的同時,也最起碼要有“在我知識範圍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學問”的自覺。最忌諱的莫過于無知還沾沾自喜,以過時的概念一知半解地評價他人的言之有物,到頭來隻是自取其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