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作者:自有我在

親人的離去必然是一件極為悲痛的事情,而這在個人的身心方面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而如果親人還是在遙遠的地方離去,還是自己無法參與其中,這種傷痛必然會無限放大。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奇馬曼達·恩戈茲·阿迪契,奈及利亞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說作品屢獲國際大獎,而她也于2014年在TED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都應該做女性主義者》而被世界所熟知。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但她的這樣一本《哀痛筆記》就是寫于父親離去之後。而當父親離去時,作者處于異國他鄉,處于無法參與其中的過程中,而且她的整個家族也遍布于世界各地,這就讓作者哀痛的表達更加支離破碎,更加悲痛欲絕。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而這本《哀痛筆記》就是作者對于這個過程的心路曆程完整梳理,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父親離去對于自己所産生的影響。用作者女兒的視角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态就是“徹底崩潰,尖叫着猛錘地闆”,而這是一種哀痛到來之前的極度震驚,是一種不接受,是以也就有了“不要告訴别人,告訴别人之後那麼他就是事實了”這樣的一種否定意識。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可是作者也意識到了哀痛其實還是一種教育過程,是一種對于身心的完整回顧,是以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作者大量對于父親過去的梳理,父親在自己成長經曆中的影響,以及怎樣從哀痛之中完成對心靈的救贖。

相信這樣的文字讓我們讀者讀來一定會動心,一定會感同身受,一定也能夠體會着這種深入骨髓的哀痛。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而作為一本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極具渲染功能,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讓我們也同樣沉浸于哀痛之中。哀痛雖然是一種人類的負面情緒,但也是我們正常合理的情緒,是我們人類共同情感的一部分,而本書用文學表達,當然也就能夠讓更多的讀者都具有代入感,都沉浸于其中。

感受父親離去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哀痛,也讓哀痛成為教育自我力量

同樣的,對于我們的一些人,人生也有沉浸于哀痛之中的時候,這本書也寫出了我們的心聲,也一定讓我們體會着和讀者共用的情緒,而這種抒發,這種體會也會讓我們同樣得到救贖,重新找回自我。

那就讓我們通過這本書,走進一個跨文化但又人類共同擁有的通用情感之中,來完成對于死去親人的哀悼,來重新聚焦自我。#哀痛#​#無法言喻的哀痛#​#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