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行甲先後把87名官員送監獄,多年後接受采訪:上司不一定是好人

作者:舊時樓台月

在“2016年十大地方決策新銳人物”評選中,有這樣一位縣委書記給熟悉他的人一種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感覺,正如入選評語描述的那樣。

“把人生看遠,把升遷看淡。湖北巴東原縣委書記陳行甲所有‘出格行為’的背後,是不遺餘力促發展,塑就為官之道的新思維。”

如今回看,這段評語的确精悍地概括了陳行甲主政巴東五年裡的所作所為,至于評語将他稱之為“原縣委書記”,正是因為他在2016年末任期屆滿即将升遷之際毅然辭去公職。

陳行甲,一位不被世俗定義的縣委書記,一位敢用全部人生叩問天地正氣的孤勇者。

要說他當年的主政舉措有多“出格”呢?不妨看一看他曾公開過的一組資料。

“在我直接指揮的全縣的反腐鬥争中,抓捕的官員和不法商人就是87個,其中局長9人,直接遷出的縣上司5個,包括了縣長、縣委副書記等重要官員!”

他曾平靜地說出了自己最為痛心疾首的事實,昔日坐在身旁的二把手縣長、三把手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縣委常委、政協副主席乃至直屬州上司都因他锒铛入獄。

陳行甲先後把87名官員送監獄,多年後接受采訪:上司不一定是好人

如此罕見的官場整頓,原因正是陳行甲當年拼死咬住了當地的幾位中标大王,拼死整頓巴東縣政治生态環境,最終以“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态勢先後将87名官員送進監獄。

沒有人知道如此鐵腕反腐之下,陳行甲主政巴東那幾年到底經受了多少磨難與阻力,正如他多年後接受采訪時風輕雲淡地一段感慨。

“上司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不願意描述他們壞成什麼樣子,這些人是真壞!”

在他口中,我們如今看過的小說、影視作品都沒有他主政巴東的遭遇精彩,當地警察局政委甚至擔心到在他的公車上安裝簡易排爆裝置。

在很多人看來,陳行甲此舉難免給人一種“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的感覺,也有很多人十分疑惑,既然後來選擇在任職屆滿後辭職,又為何一定要把巴東攪得天翻地覆?

這才是最真實的陳行甲,他要兌現自己“做不收錢書記”的諾言,就在這背後,是他心系巴東地方民生疾苦的一片赤誠。

了解過相關資料後,筆者無比折服地發現,當年的陳行甲做到了“菩薩心腸,霹靂手段”,他的反腐鐵腕足夠霹靂,可他的治縣舉措也真的足夠慈悲。

他在巴東縣深刻探究過兩件大事,一件是立足鄉村實際探索鄉村社會治理,一件是發展綠色生态産業來助力山區脫貧。

陳行甲先後把87名官員送監獄,多年後接受采訪:上司不一定是好人

2012年2月,在山路上颠簸6個多小時的陳行甲,好不容易抵達巴東最偏遠鄉鎮——革命老區金果坪鄉,一路所見所聞給了他不小的觸動。

“我是縣委書記,坐的車是好的,路線安排是合理的,還這麼不友善,可以想象我們的老百姓到鎮上、到縣裡辦事是多麼的困難!”

3年後,巴東縣用26億投資在全縣境内實作322個村落全部通上水泥路,如此民生舉措實實在在暖和了巴東縣百姓的心,可他們及外界衆人都沒想到,這位縣長的大愛才剛剛開始。

全縣忙着修路修橋,陳行甲對于民生問題的思考卻進入了更深層次,也是因為他曾在清華大學讀書時聽過導師胡鞍鋼說的一句預言。

“在未來,進一步刺激中國貧富差距拉大的元兇,将會是數字鴻溝!”

雖說縣長掌握着一方水土的民生大計,可從全國範圍來看,這樣的行政職位也是微不足道的,陳行甲深知自己的力量并不強大,可他面對即将出現的數字鴻溝依舊堅持着自己的夢想。

“我相信,終歸有一天,當人們可以在這些幹淨、潔淨、舒适、友善的鄉村通過網絡來接觸外面的世界,當網店開進鄉村,無污染食品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賣出去,同時還可以在村裡買到網店裡的任何東西時,農村的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就會形成一種‘倒吸’,将那些打工二代甚至是城裡的人吸引回鄉村!”

為了實作這一美好願望,就在巴東地區基礎設施、資訊技術還很落後的大環境下,陳行甲率先提出了“打通巴東農村資訊化通道”的理念。

從2013年開始,他積極向全國社會扶貧創新協會辦公室争取支援,在多數人評價他“癡人說夢”的情況下,硬是将“農民辦事不出村”模式成功推向巴東鄉村,此舉堪稱全國首創。

陳行甲先後把87名官員送監獄,多年後接受采訪:上司不一定是好人

就在巴東縣21個部門的87個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納入網絡平台後,村民們真的可以足不出村辦理諸多審批事項,短短2年時間裡,這一模式就為巴東百姓節省了2300萬元的辦事成本、少跑了240萬公裡的路。

事情到這裡依舊沒有結束,對于這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陳縣長,2015年之後,他又火力全開,全面打造更新版的“資訊化新農村”,從此,巴東農産品銷售“最先一公裡”、農村購物“最後一公裡”都被打通。

當陳行甲憑借親自上陣錄制MV、3000米高空跳傘大力推動巴東旅遊之際,沒有人說他是在作秀、鍍金、積累政治資本,因為大家從《一位縣委書記的憤怒》、《巴東之戀》看到了一位倔強到崩牙卻也柔情到入骨的稱職縣委書記,所有的掌聲與榮耀都是他的當之無愧。

文章的最後,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樣一位鐵腕清官辭職是中國官場的巨大損失,殊不知,陳行甲從不曾走遠,如今已是公益達人的他依舊如和煦春風一般繼續守護着他深愛的家國山河。

53載風雨人生路,他用身體力行向天地證明,怎樣才是真正的“心懷天下”與“敢作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