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近代100位曆史人物:鄧稼先

作者:搜文趣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是中國著名的核實體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出生于安徽省懷甯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其六世祖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父親鄧以蟄是著名的美學家和藝術理論家。

鄧稼先的學術生涯開始于北京,後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實體系,并在1945年畢業後任教于昆明市的中學。1946年,他成為北京大學實體系的助教。1948年,鄧稼先赴美國普渡大學深造,并于1950年獲得實體學博士學位。同年,他毅然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實體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中國近代100位曆史人物:鄧稼先

1958年起,鄧稼先擔任了多個與核武器研究相關的職務,包括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院副院長、院長等。他組織上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和研制工作,為中國的核武器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

鄧稼先的科研成就包括在爆轟實體、流體力學、狀态方程、中子輸運等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對中國核武器的實體過程進行的大量模拟計算和分析。他參與了多次核試驗,并在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對中國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近代100位曆史人物:鄧稼先

鄧稼先在學術論著方面也有建樹,發表了多篇論文,如《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等。他曾獲得多項科研獎勵,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直腸癌晚期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1999年,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表彰他對國家所作的傑出貢獻。鄧稼先的一生,是對科學事業無限忠誠與奉獻的典範,他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激勵着後人。

鄧稼先曾留學美國。1948年10月,他前往美國普渡大學實體系深造,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内完成了學業,獲得了實體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他立即傳回了中國,投身于國家的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他的留學經曆為他後來在核實體學領域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彈一星”是指中國在20世紀中後期獨立研制成功的原子彈、氫彈(又稱為兩彈)和人造衛星(即一星)。這一成就是新中國國防科技的重大突破,顯著提升了國家的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

1. **原子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2. **氫彈**:中國第一顆氫彈在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這标志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熱核武器的國家。

3. **人造衛星**: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一星”中的星,就是指的這顆人造衛星。這些成就展示了中國在飛彈和航天技術方面的重要進展,對于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國防安全具有深遠的影響。

“兩彈一星”精神也代表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愛國情懷、自主創新、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1999年,為表彰在“兩彈一星”項目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中國政府授予了23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中國近代100位曆史人物:鄧稼先

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通常簡稱為“九院”,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重要機構,其前身是北京第九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九院在中國國防科技和核武器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負責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和研制工作。

以下是關于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的曆史和發展的詳細介紹:

1. **成立背景**:1958年,為了推進國家的核武器研制計劃,中國政府成立了第九研究所,隸屬于第二機械工業部(後改為核工業部),主要負責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

2. **關鍵人物**:九院彙聚了一批中國頂尖的科學家,包括鄧稼先、朱光亞、于敏等,他們在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和研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3. **組織結構**:九院下設多個研究所和研究室,涵蓋了理論實體、爆轟實體、中子實體、放射化學、金屬實體、自動控制等多個領域。

4. **重大成就**:九院成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為中國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5. **變遷**:九院經曆了多次組織結構和名稱的變更,包括從第九研究所到第九研究設計院的轉變,以及後來成為中國工程實體研究院。

6. **地理位置**:九院最初設在北京,後來主體搬遷到了青海的金銀灘(221廠),再後來遷移到四川綿陽的梓潼縣,形成了所謂的“九〇二工程”。

7. **現狀**:随着時間的發展,九院逐漸演變為中國工程實體研究院,繼續在中國的國防科技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8. **精神文化**:九院的科研人員秉承“愛國奉獻、艱苦奮鬥、協同攻關、求實創新、永攀高峰”的“兩彈精神”,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和國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9. **國際合作**:研究院還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

九院的曆史和成就展現了中國在面臨外部壓力和挑戰時,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國防科技的決心和能力。它的發展史也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勇攀科技高峰的一個縮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