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作者:熱情的金桔A

宋朝不是統一王朝,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回纥族、吐蕃族等獨立性還非常強;但是,宋朝的制度改革,無論中央的制度還是地方的制度,都奠定了以後幾百年統一的基礎,雖然矯枉過正。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一、政治

1.宋朝建立。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都開封。北宋建立後,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2.制度變革。統治者鑒于唐後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曆史教訓,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的措施。

(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

②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财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和節制。

③将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

④路府州縣制。府是唐玄宗開始設定的地方行政機構,隻在陪都和皇帝駐跸之地設定,後來擴充到重要地區,比一般的州地位高一些。宋朝繼承。宋朝的路相當于西漢的州、唐朝的道,主要是監察區。路分為三四個平級機構,沒有總領的最高官職,有事臨時設定。

(2)分散中央機構權力,互相牽制

①由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财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正式宰相叫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

②樞密院與“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兵,後者統兵但無權調兵。

(3)為抑制武将勢力膨脹,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

①罷免宿将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擡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4)戶籍制度變革。宋朝戶籍分主戶和客戶,主戶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指沒有土地的佃戶。北宋初,客戶占40%,1072年下降到30%,說明農業發展了,擁有土地的人口多了。

(5)影響

①積極作用:解決了中央政權更替頻繁和地方分裂割據兩大問題;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地預防了内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

②消極影響: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3.邊防壓力。

(1)來自遼的壓力

①北宋統一後,兩次發起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

②後來遼軍大舉南下,兵臨黃河北岸。雙方簽訂協定,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币”。

(2)來自西夏的壓力

①北宋在與西夏的戰争中屢戰屢敗。

②雙方達成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4.财政危機。

(1)養兵:軍隊不斷擴編,導緻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财政開支的大半。

(2)養官:政府機構設定重疊,官僚隊伍不斷膨脹。

(3)歲币。

5.“慶曆新政”。

(1)背景:北宋的政治腐敗、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難。農民起義不斷。北部遊牧民族襲擾。

(2)概況:宋仁宗在位時,大臣範仲淹曾發起以整頓官僚隊伍為宗旨的改革。

(3)結果:新政明顯觸犯了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引發抵制,很快歸于失敗。

6.王安石變法。

(1)背景。階級沖突尖銳,民族對立嚴重,統治集團内部沖突突出。範仲淹改革吏治——慶曆新政失敗。針對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時間:宋神宗時期(1069年始)。

(2)領域: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針對官僚機構、财政制度、軍事體制等弊端。

(3)原則:加強國家對這些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4)措施。農田水利法、均輸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将兵法等。

①富國: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财源。募役法。宋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往往超過正稅數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各種徭役。王安石改革,百姓繳納免役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

②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逐漸恢複“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③思想。王安石等撰《三經新義》,頒行太學,作為科舉考試标準,統一思想。

(5)評價

①意義:一定程度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

②局限: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争議;統治集團内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涉及面廣,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當,王安石被罷職後變法措施被廢止。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7.南宋建立。

(1)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滅,宋徽宗、宋欽宗被金所俘,史稱“靖康之變”。

(2)北宋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皇帝,後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

8.“嶽家軍”抗金。

(1)南宋初年,“嶽家軍”抗金戰績卓著。

(2)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卻視嶽飛等為心腹之患,主動向金朝求和。

(3)嶽飛被南宋朝廷逮捕殺害。

9.紹興和議。

(1)時間: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

(2)内容: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财物,稱為“歲貢”。

10.宋金對峙。

宋金之間幾次戰争後,南宋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

11.南宋滅亡。

1276年,元朝軍隊攻占臨安,南宋滅亡。

二、經濟。

商品經濟高度發展。

1.農業。

1】政策。不抑兼并,導緻土地兼并激烈,貧富分化嚴重。

2】工具。高轉筒車、水轉翻車。

3】作物。閩廣棉花種植。“蘇湖熟天下足”。

①一年兩熟的稻麥複種制在南方相當普及,有些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産量。

②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4】生産關系。租佃關系普遍化,僅次于自耕農經濟,簽訂契約,實物地租為主,又有定額地租和分成租。農民對地主人身依附關系放松,農民積極性提高,促進了農業發展。

商朝已經産生契約,漢朝以後,凡是涉及買賣、典當、租佃、借貸、贈送、賠償、合夥等财産關系,以及收養、雇傭、立嗣、買賣人口等人身關系,都要訂立契約。唐宋以後,契約應用更加廣泛。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2.手工業。

1】官營。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陝西耀州窯等名窯以其産品的品質聞名天下。

2】民營。棉紡業。

3】煤冶鐵。

3.商業。

1】交子。

①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出現錢荒;鐵錢、銅錢過重,不安全;唐朝飛錢基礎;民間商人勢力膨脹。

②産生。産生于四川地區,後收歸政府發行,名會子、交鈔【鈔票】。

③作用。屬于輔币,與銅錢并行,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是中國偉大發明之一,世界最早的紙币。元朝單一使用紙币,叫做鈔。當時沒有準備金、不懂紙币發行與經濟總量的關系,濫發紙币導緻通貨膨脹,是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2】市的發展。

①空間變化。坊市界限打破。集鎮發展。出現娛樂場所瓦子。出現純粹經濟功能的市鎮,如景德鎮等。

②時間變化。夜市-曉市、草市。宋代的“草市”已經具有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③政策變化。原先不許設市的城郭和鄉村也允許設市交易。

④榷場。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設定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

⑤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人口多時均超過百萬,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⑥集鎮興起。北魏設定軍鎮,北宋出現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有些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常住人口增長,成為一級行政機構所在地,吸引越來越多的手工業者和商人,開辦作坊和商鋪,促進了市場繁榮。朱仙鎮位于河南開封,嶽飛在此大破金兵,名聲大噪,明清時期是水陸舟車彙集之地,商業十分繁盛,後來由于黃河淤積,水運斷絕,漸趨衰落。景德鎮是宋朝興起的瓷器生産和銷售的專業化集鎮。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4.外貿。

宋朝西北陸路交通不暢,海陸發達,恢複了由廣州出發經越南到阿拉伯的商路,開辟了從明州即甯波到日本、北韓的航路。

1】政策。政府鼓勵外貿,稅收是南宋國庫主要來源。設定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

2】技術。指南針用于航海,造船業發展,航海技術進步,外貿空前發展,取代陸上絲綢之路。

3】港口和路線。廣州、泉州、揚州、登州是唐朝以來的外貿港口,有很多外國商人。近達南洋,遠到波斯灣、阿拉伯海岸、紅海。

4】商品。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紙張、茶葉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商品則以香料、珠寶等為主。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5.經濟重心南移。

1】六朝。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晉皇室南遷,帶動北方人民南遷,帶去先進生産力;南方政權獎勵耕織。結果,江南開發,南北經濟趨向平衡。

2】唐五代。安史之亂,北方人民南遷,南方逐漸超過北方。

3】南宋。金兵南下滅北宋,宋皇室南遷,帶動北方人民南遷。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4】影響。促進了南方開發,帶動手工業重心、商業重心、文化重心南移,改變了格局。另一方面,北方生活習俗南傳,改變了南方人生活習慣。北宋時,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後來朝廷被迫對北方地區的考生單獨配置設定錄取名額。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6.社會生活。

1】門第觀念

①變化: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

②原因:科舉制度比唐朝更為完善,不僅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而且更加強調公平競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不少人官居高位。

2】人身關系

①宋以前,社會上長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視的賤民階層。到宋朝,他們的數量顯著減少。

②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襲奴婢承擔,宋朝更多地來自雇傭。

③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

3】社會控制

①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幹預,僅辦理法律手續,繳納交易稅即可。

②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标準,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為松弛。

老張講曆史:宋朝的政治和經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