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作者:微大關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西南林業大學教授董文淵31年緻力于珍稀瀕危植物筇竹的研究和科技教學及扶貧工作,探索總結出了筇竹天然林改造與人工林培育等關鍵技術,在大關縣“一縣一業”筇竹産業中,通過典型示範、技術教育訓練及推廣應用,走出了一條立足本地特色資源高品質發展之路。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在木杆鎮細沙村,一間具有當地特色的木結構串架瓦房,現已修葺為“大關筇竹科技小院”,這是董文淵教授最初從事筇竹研究時居住了10餘年的地方,褐黃色木闆牆上圖文并茂展示了董文淵在大關縣研究筇竹30餘年的整個曆程。在這裡,筆者見到了被當地群衆稱為“筇竹教授”的董文淵,如今62歲的他仍精神矍铄,眼裡依舊滲透着精明與睿智。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1993年,而立之年的董文淵被西南林學院(現西南林業大學的前身)選派到大關縣任科技副縣長。當地貧窮落後的現狀,激發了他想用自己所學找尋一條适合當地發展路子的強烈願望。在木杆鎮調研時,董文淵有緣結識了當地人俗稱羅漢竹的筇竹。

董文淵查閱了有關筇竹的所有資料,得知筇竹雖然有突出的生态、經濟優勢,但其生物學、生态學和栽培機制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為了摸清筇竹的生長習性和分布開發情況,董文淵開始了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的尋竹之旅,“竹”夢生涯。

研究之初,董文淵沒有科研經費,野外調查全靠個人微薄的工資支撐,吃住在山上,渴了喝山泉水,餓了就靠燒洋芋充饑,克服了研究基地不通公路、不通電、無通信條件等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從零開始,董文淵先後主持完成了中歐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ECBP)專題“天然筇竹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與示範基地建設”、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珍稀瀕危筇竹保護與退化竹林恢複技術研究”等項目10餘項科研内容,取得了筇竹生物學生态學特性、生物多樣性保護、良種選育與竹苗培育技術、退化天然林恢複與人工林生态高效培育技術等成果,發表論文30餘篇,國家項目認定成果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制訂地方标準1個,填補了筇竹研究的空白,奠定了大關縣筇竹資源保護、培育和産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增強了大關縣“一縣一業”筇竹産業發展文化自信、科技自信、人才自信、資源自信。

董文淵介紹:“30多年來,我們和大關縣深度合作,在筇竹的生态學特性、栽培機制的研究,從基礎研究完成以後,我們向應用研究去發展,我們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良種選用、容器育苗、生态高效培育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随着董文淵教授一項項科技成果落地,大關的筇竹産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并實作了量與質的飛越。2018年11月,大關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中國筇竹之鄉”稱号,成為全國首個将筇竹這一珍稀保護竹種推向産業化的縣;先後申報認證有機竹筍基地36.4萬畝;“大關筇竹筍”獲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認證;擁有雲南省唯一的“一縣一業”筇竹筍産業特色縣、唯一的筇竹筍有機食品産業基地縣等多項桂冠。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2017年以來,董文淵帶領團隊,采取以會代訓、現場教育訓練、上門指導等多種方式,無償為大關縣提供技術和專利,開展教育訓練92期,受訓竹農2萬餘人次,遴選培養竹産業鄉土人才186名,為鄉村振興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技術隊伍;同時指導新興筇竹、瑞興等24個農民合作社開展育苗和竹林高效培育技術工作,建立示範基地(點)31個,面積8600畝,建構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的“科技竹園”10家、“科技小院”4個,形成科技服務與人才培養網絡體系,将筇竹研究成果網格化、組織化、持續性轉變為農民的緻富本領。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看到董文淵基地裡的筇竹提了質、增了效,村民們都來向他學習筇竹種植和管護技術。就這樣,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十裡八鄉的村民都種上了筇竹,實作了脫貧增收、發展緻富。随着竹筍、竹材的高效運用,筇竹的産值在成倍增加。

“我們合作社這些年通過董老師的技術指導以後,從育苗、種植、竹筍、竹材品質提高非常大,收入逐年都在提高。”大關縣新興筇竹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厚忠笑着講道。

截至目前,大關縣有天然筇竹林20.83萬畝、人工筇竹林81萬畝,筇竹面積占全球筇竹資源總量的70%以上,共有17.3萬人共享竹産業紅利。2023年,全縣筇竹筍産量3.89萬噸,總産值近20億元。竹農人均年采筍收入在8000元以上,最高達5萬多元。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大關縣竹産業發展中心主任張書權表示,“董教授團隊30年來為大關筇竹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下一步我們要把這些科研成果運用好、推廣好,推進大關‘一縣一業’筇竹産業高品質發展。”

多年來,董文淵教授榮獲了多項榮譽稱号。2018年,榮獲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2018年、2019年,連續表彰為雲南省脫貧攻堅獎扶貧先進工作者;2021年,被表彰為雲南省第二十三屆先進工作者;2022年,國家林草局授予“最美林草科技推廣員”稱号;2023年,榮獲昭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号。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曉風飛雨筇竹淚,孤舟逆流浪滔天”。這是董文淵日記中的一句話,真實反映了董文淵在筇竹科研路上的艱辛與執着。

董文淵說:“在未來,我們要高品質的發展筇竹産業,還要繼續深化研究,要把我們已經研究出來的一些成果,用來提高生态系統的服務功能,增加生态産品的實作途徑,為全縣的高品質發展、為有機竹筍的生産、為圓竹家具工藝品的生産提供更多的科技方面的支撐。這樣,我們整個産業的發展,才能實作可持續的、高效的發展。”

編 輯丨胡聲宇編 審|李自洪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
“筇竹教授”董文淵:“竹”夢路上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