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位于清水縣秦亭鎮東北15公裡處的清水縣非子牧場景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

“清水李崖遺址出土的早期秦文化文物,證明了秦人‘東來說’。那麼,這個100萬平方米的墓葬群遺址,為什麼會在清水縣永清鎮李崖村一帶呢?”

“這要從秦人非子在西犬丘至清水一帶養馬說起。因養馬有功,周孝王将其養馬地封為附庸國,治都于秦邑,即今天清水縣城東70裡的秦亭鎮。非子、秦侯、公伯、秦仲四代,在今李崖遺址一帶建城居住。至今,清水縣秦亭鎮依然保留有非子牧馬場。”

“現在都成景點了吧?”

“對!經常有遊客去打卡。”

……

4月16日下午,清水縣博物館,李崖遺址文物前,參觀者與講解員毛晨陽展開了熱情互動。

那一刻,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了起來。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清水縣博物館陳列的李崖遺址出土文物。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攝

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記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周孝王(前891—公元前886年)大加贊賞,遂分疆裂土使其為附庸,“使主馬于汧、渭之間”,将城邑建在秦,接續斷絕多年的宗廟祭祀,号曰“秦嬴”。秦邑,漢代稱“秦亭”,在今甘肅省清水、張家川一帶,是秦封邑之地。

對于秦人至關重要的非子牧馬地,是什麼景象?2000多年後,它的容顔是否有了變遷?

2024年谷雨時節,記者乘車從清水縣城向東,沿着蜿蜒平坦的公路,穿行在秦山秦水間,山花爛漫、河水淙淙、珍禽翔集,秀美生态似乎在提醒着人們,前方就是水草豐茂之所在。過秦亭鎮不久,道路像飄飛的絲帶,纏繞于低緩的山丘,溫柔起伏間,一處綠色鋪展、接天連地的巨川,鋪展眼前,車旁一處“清水縣非子牧場景區”簡介牌提醒着人們,非子牧馬地到了。

記者站在簡介牌旁邊的山坡上,極目四野,百花盛開,山脈間的草地,像綠色的地毯鋪向煙雲深處,一匹匹棗紅色的馬兒或悠閑地吃草、或撒歡馳騁……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時之間,這壯美的景色,激蕩出詩意漣漪,激發着人們的遐想,飄向天際線的遠方。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清水縣非子牧場景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攝

向導告訴記者,這裡是清水縣秦亭鎮東北15公裡處的站溝村,地處關山東麓,是非子牧馬之地。

置身牧場,春風撩起衣領。

此時,眼前的牧場,是鮮活了2000多年的生命。

這是多麼珍稀的美麗!清水人沒有辜負這一美麗,依然保護着它古老而美麗的容顔,至今依然草青青、水清清,依然牛羊遍地、馬兒滿坡。

這種生态的美,就像清水縣的名字那樣,透着自然的純淨。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清水縣非子牧場景區。

據介紹,這裡平均海拔2000米,草原輻射面積5000餘畝,其中林地1400米,草地2800畝,農戶承包地800畝。其間有山勢渾圓的峰丘、梁脊、寬谷、緩坡、連片的林木和草甸草地,是清水縣域最大的自然形成的草原景觀。當地人在保護好生态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景區,在牧場山坡上建成觀光步道3.7公裡,景區内有經營遊樂設施商戶20家,野外露營地2處,大小型農家樂24處,特色風味小吃攤位26處。景區還整合周邊資源,有觀光、餐飲、住宿、遊樂、騎馬、露營、農産品采摘等旅遊載體,形成多業态融合發展。

【甘快看】非子牧馬地依然草青青——清水縣秦文化見聞

清水縣非子牧場景區。

往事越千年。

自然和生态,穿越千年歲月,依然顯出生命的綠色。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張克複在詩誦天水(十二首)《清水張川路上》中寫道:

清泉四注懸,隴首翠飛丹。

東谷生黃帝,西江崩大汗。

溫湯湯汩汩,絲路路盤盤。

秦邑昭然在,千年指一彈。

(本文圖檔除署名外由清水縣委宣傳部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