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社會,沒錢就是想裝有錢,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被别人看得起,尤其是農村,這種現象特别多,本身是淳樸的代表,現在有個别人卻喜歡裝一裝。
殊不知這隻會增加自己的負擔,讓生活更加糟糕。
今天我就來帶大家看一下現今農村愛裝富有的三種人。
一、打腫臉充胖子的人
這種人本身沒有什麼錢,或者說家庭條件一般,但是遇到大事小情總是喜歡沖在前面。
殊不知有錢的比你多的是,自己卻當了冤大頭。
明明沒有什麼錢,但也總是苦了自己的錢包也高嘚瑟一下,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比如三舅舅老爺家的兒子,本身就沒有一個正經的工作,還總是喜歡交朋友,都是假有錢。
關鍵你朋友有用處也行啊,都是一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吃喝喝,整天沒正事,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唱歌,一點沒有上進心。
有次聽家裡的老太太說,三舅外公都愁死了,孩子在家啥也不幹,這個月随禮金都花費2000元了。
咱們平心而論,現在農村紅白喜事也就是200元,多的可能500元,實在沒有必要打腫臉,為了個面子去當胖子。
這種朋友隻是一時,真正好的朋友不會在乎你随多少錢。
面對這種人我想說我們也要有分辨能力,生活中遇到了要加以勸阻,因為畢竟隻是一個禮金,誰都有把日子過好的責任與義務。
要多為家人想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準,避免炫富,隻有這樣才能把日子過舒服。
二、本身沒錢卻愛吹噓的人
這種人可以說是很多見,尤其是從村的傍晚,吃完飯閑着沒事兒的大媽們。
在村裡小廣場一集合就開始了,張家長李家短的咱就不說了,主要很多就開始炫富,什麼我兒子都當大官啦,前段時間又給我買了不少化妝品,哎、關鍵我也不用呀!.
這是炫兒子的富,還有炫兒媳婦的,“就我兒媳婦,沒事就來看我,聽說他倆又計劃換車哪,要我說呀,車那東西又不保值,有個開的就行了呗,沒必要總是換新款”。
大家還會一唱一和,好不熱鬧,沒人會拆台。
雖說沒人拆台,但這都是鄉裡鄉親住着,你家裡啥樣别人會不知道,結果總是會鬧出這樣那樣的笑話。
惹得又傳出小道消息,十分的惹眼。
就目前來看,我們國家農村生活水準是一天比以前好,鄉村文明也越發進步,但總有些人好比是害群之馬。
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本身農村的生活是比以前有甚大進步,比如村裡的綠化工程,又比如亮化工程,柏油馬路之類的,方方面面的條件都比以前強很多,但總是有個别愛吹噓的人,打破了某種平衡,讓風氣變得糟糕。
其實明明生活已經往好的地方改變了,但這些個别人卻總想着炫富,最起碼看起來也要比别人有錢。
這樣就會得到羨慕的眼光,總覺得這是一種認可,實則非也,這隻會成為别人的談資和笑柄,根本不會讓别人瞧得起你。
認可和尊重是自己争取來的,通過努力和拼搏獲得成就,别人自然會對你刮目相看。
靠吹噓炫富得來的,也隻能是另眼相看了。
我們要離這些人遠一些,不要讓這種不好的炫富思想感染到我們,過好自己日子比啥都強,不枉加評論。
三、沒錢借錢也要炫富的人
這種人實際上比較可恨了,他不像前兩種,除了對社會風氣有點影響,對自己有點影響之外,也還可以接受,但這第三種就會嚴重影響家裡的生活。
他們會因為炫富這個壞習連累家人,害了父母、害了子女。
其實農村也是一個小社會,既然是社會就會有需求,而這種不健康的需求卻會害了自己,尤其是盲目的炫富,沒有底線和目标的炫富最可恨。
筆者就聽說過一件事,大家可以用來引以為戒,争取離這些人遠遠的。
同僚家的弟弟,從小父母寵着,哥哥也寵着,從上學的時候就養成了攀比炫富的壞習慣。
在村子裡跟人家比條件,在學校跟别人比吃穿,唯獨不比學習。
因為是家裡的老小,父母很慣着,是以一直也沒當回事。
長大後簡單考了個三本大學,還是學藝術,明白人都知道,這個專業很費錢,或者說都是有錢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才上的大學。
作為農村的孩子,本應該節儉,細細心心過日子,可這位同僚的弟弟卻愛炫富,喜歡攀比。
從開始隻是比比手機,衣服什麼的,這些同僚家裡還能勉強接受,畢竟當時他已經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可以往家裡支援一些财富。
慢慢的,他弟弟畢業,找了個大城市打工,情況就變得越發不受控制了。
對!你沒猜錯,他開始比車子、比房子、比享受。
我們都知道,這炫富的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回頭,或者說在那個高度根本下不來,但家裡的條件不富裕,怎麼辦?借!
網貸,車貸,統統來一遍,現在同僚家已經沒錢看病了,生活十分拮據,真是害人害己。
結語
我們生在什麼家庭,什麼環境,我們決定不了。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最起碼不是一個“強裝炫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