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曆史上,有許多令人驚歎的轉折與巧合,而趙匡胤投奔王彥超的這段故事,無疑是其中之一。

當時落魄的趙匡胤隻身投奔王彥超,卻隻得到了十貫錢的微薄酬勞,然而這一切都在他日後稱帝後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轉變。

趙匡胤在稱帝後如何對待王彥超?他是否記恨當初的羞辱,或是心懷感激之情?這段曆史故事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人性和權謀?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一、落魄少年

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經曆了人生的無數際遇。而他最初的處境,卻是一個身無分文的落魄書生。

趙匡胤出身于北漢王朝趙氏王族,其父趙弘殷曾擔任過檢校司徒一職,家境殷實。然而,趙弘殷去世後,趙家的家運就開始走下坡路。年輕的趙匡胤看着家族的沒落,決心要重振趙家的雄風。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落魄少年闖天下

就這樣,趙匡胤扔下了書本,揮别了故鄉,一個人流浪在外。他曾經對自己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于是,他就這樣漫無目的地在外闖蕩,寄望能夠有一番作為。

可是,理想終歸是理想,骨感的現實很快就把他拽了回來。趙匡胤遊蕩了半年不到,就發現自己的錢包比臉都幹淨了。他開始在田間地頭挖番薯充饑,過着比乞丐還不如的生活。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二、投奔王彥超

就在趙匡胤快要被餓死的時候,他想起了一個人——王彥超。王彥超不但是趙匡胤父親的老友,而且還是一方豪傑,身居高位。于是,趙匡胤毫不猶豫地決定投奔王彥超。

滿懷期望的投奔

"有了王彥超這個明主,我一定能夠重新開始我的事業!"趙匡胤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他放下身段,忍饑挨餓,終于來到了王彥超所在的複州城下。

當趙匡胤見到王彥逾時,他的眼中閃爍着希望的光芒。他對王彥超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并表達了希望能夠在王彥超手下謀一官半職的願望。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王彥超的拒絕

然而,王彥超卻沒有趙匡胤所期望的那樣熱情相待。相反,他對這個身無長物的落魄少年嗤之以鼻。在王彥超看來,趙匡胤不過是一個白吃白喝的窮小子,根本沒有什麼出息。

于是,王彥超命人拿出十貫銅錢,毫不客氣地将趙匡胤打發走了。對于王彥超來說,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對趙匡胤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羞辱和打擊。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三、勵志奮鬥

被王彥超如此輕視,趙匡胤自然是又氣又急。但他很快就釋然了,因為他意識到,依靠别人終歸不如依靠自己。于是,他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番事業。

發憤圖強

"大丈夫生七尺軀,何不令其千古?"趙匡胤暗下決心,要在這個世界上闖出一片天地。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奮鬥之路。

一開始,趙匡胤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經常東躲西藏,生怕被當作流民抓起來。但是,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而是一直在努力奮鬥。慢慢地,他開始結交一些朋友,并且憑借自己的才華,開始小有作為。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機緣巧合

除了自身的努力,趙匡胤的成功還得益于一些機緣巧合。比如,他曾經幫助過一位将軍,這位将軍後來就力薦他擔任重要職務。再比如,他也曾經幫助過一些有權有勢的人物,這些人物後來也都對他恩重如山。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趙匡胤慢慢地開始走上人生的巅峰。十餘年後,他最終被推舉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而曾經那個輕視他的王彥超,如今卻成了他手下的一個小小臣子。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四、寬宏大度

登基後,趙匡胤并沒有就此痛飲王彥超當年的"羞辱"。相反,他表現出了一個帝王的寬宏大度。

設宴款待節度使

建隆二年,趙匡胤召集各地的節度使入京。他不但親自到明德門迎接,而且還大排宴席款待衆人。席間,趙匡胤更是頻頻向衆位節度使敬酒,對他們表示表彰。

這讓在座的節度使們都忐忑不安,生怕趙匡胤是在玩什麼陰謀。但是,趙匡胤的目的很快就展現出來了。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質問王彥超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匡胤的目光突然落在了坐在角落的王彥超身上。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道:"卿昔在複州,朕往依卿,何不納我?"

聽到這個問題,王彥超吓得跪倒在地,磕頭請罪。他以為,趙匡胤是要就當年的事情痛加報複了。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王彥超的讨好

然而,王彥超很快就反應過來,開始讨好道:"勺水豈能止神龍耶!當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蓋天使然爾。"

這番話的意思是說,當年的趙匡胤就是一條神龍,而王彥超隻是一個小小的刺史,怎麼能夠容納得下神龍呢?如果當時王彥超真的留住了趙匡胤,那趙匡胤又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聽到這番話,趙匡胤哈哈大笑,轉身就與他人叙話,再也沒有追究王彥超的舊事。從這一刻開始,趙匡胤就展現出了一個帝王的寬宏大度。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五、識時務者

表面上,趙匡胤似乎已經放下了對王彥超的芥蒂。但是,王彥超自己心裡明白,皇帝的寬容隻不過是一種表象,究竟會不會追究自己,還是一個未知數。

請罪謝罪

是以,當晚王彥超就一夜無眠,次日一早就上表請罪,再三表示自己罪孽深重,乞求處罰。這一番表現,讓趙匡胤對這個知趣的老臣十分滿意。他傳話給王彥超,表示自己不再追究當年的舊事。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彥超是一個極為識時務的人。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前朝舊臣,如果不識趣的話,很容易就會遭到新朝的清洗。是以,他選擇了主動認錯謝罪,以示對新朝的忠心。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主動交出兵權

幾年後,當趙匡胤準備削藩、收回節度使的兵權時,王彥超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識時務本領。當時,趙匡胤含蓄地向衆位節度使透露了這一意圖。可是,在座的節度使們個個都是狡猾的老狐狸,誰也不願意主動放棄手中的權力。

就在這個時候,王彥超站出來,主動表示願意交出兵權,回家養老。他的這一舉動,無疑給了趙匡胤一個很好的借口,讓趙匡胤得以順利收回了各地節度使的兵權。

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彥超是一個極為精明能幹的人物。他深谙時務,善于把握分寸,從不逾矩,也不會給皇帝制造麻煩。正是這種識時務的本領,讓他雖是前朝舊臣,卻能夠安然無恙地度過了大宋開國的動蕩歲月。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六、遠離是非

在趙匡胤的賞識下,王彥超一直穩穩當當地身居高位,直到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到了太平興國八年,王彥超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他決定效法古人,主動向宋太宗請求退休。

主動告老還鄉

"前朝之臣,于本朝無寸功。"這是王彥超向宋太宗辭官時的理由。盡管宋太宗兩次拒絕,但王彥超還是堅持要求退休,最終獲得了宋太宗的恩準。

從此,王彥超徹底遠離了朝堂,過上了逍遙自在的退休生活。他常常帶着一兩個小童,四處閑遊,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即便是老部下來邀請他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他也一概婉拒,真正做到了不問世事的境界。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安享晚年

雍熙三年,王彥超就這樣安詳地離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為了表彰這位老臣,特地追贈他為尚書令。

從王彥超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他不但精明能幹,而且還有着超凡的遠見卓識。他深知,大宋王朝正在走向"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武将的高光時代已經過去了。是以,他選擇了主動退休,避免卷入朝堂的權力鬥争之中。

正是這種識時務、知進退的智慧,讓王彥超雖是前朝舊臣,卻能夠曆兩朝而善終,并且安享晚年。從他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保持謙遜、遠離是非,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落魄時趙匡胤投奔王彥超,被十貫錢打發走,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結語

通過這個關于趙匡胤和王彥超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帝王還是臣子,保持謙遜、寬宏大度都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趙匡胤雖然當年曾經受到王彥超的"羞辱",但他最終能夠寬恕王彥超,展現出了一代明君的胸懷。而王彥超則展現出了一個精明強幹的老臣應有的作風,他識時務、知進退,最終能夠安享晚年。

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夠獲得一些人生的啟示和智慧。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命運的旅人,隻有懂得順應潮流,才能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