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發現報告

都說中國企業卷,那真是一點都不含糊。

不論是實體商品,還是文娛遊戲,甚至前端科技都在拼技術、拼服務、拼品質、拼創新。

國内卷到了天花闆之後,突然發現世界那麼大,可以去看看,然後連出海都開始卷。

2023年,成為公認的中國企業出海元年,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想要“到海外去”。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超過60萬家。

到了2024年,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步伐進一步加速,高品質出海成為今年兩會上的風向标,“不出海,就出局”這句看似誇張的口号,似乎也在成為共識。

不過,理論上來說,中國的産品早就遍布全世界了,那為什麼還要出海?出海就一定能搞到錢嗎?還要面臨哪些問題?2024年還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

一起來看看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為什麼要出海?

從國内的現狀來看,出海已經從很多企業的“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

BeyondClick釋出的《2023年中國企業出海信心報告》顯示,87.6%的被調研企業對布局海外業務表現出積極心态,超六成企業有海外業務拓展計劃。

出海行業也從跨境電商和新能源車,逐漸拓展到一些細分領域和新賽道,比如遊戲、短劇、中國工藝等。

出海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從最初的出口産品,到國外投資建廠,再到股權投資和收并購,甚至直接在海外創業。

出海的主體也不再僅僅是之前的“大企業”,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走入國際舞台。根據艾媒咨詢的資料顯示,在已實施出海布局的企業中,中、小、微企業的占比分别為39.4%、17.5%和13.6%。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要出海?

從宏觀層面看,中國企業出海,是大勢所趨。

回顧2023年,大陸經濟開始逐漸修複,GDP實際增長5.2%,略好于年初預期。但修複過程較為波折,經濟整體壓力較大。

如果把中國經濟發展看成是一個打怪更新的副本,那2024年無疑會比2023年的難度更高。

主線任務首要的肯定還是建立内循環,讓内需繼續支棱起來。

盡管2023年大陸投資、消費雖然仍然呈現較好韌性,但2023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指出:經濟回升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挑戰,也就是說未來内部需求增長很有可能面臨巨大壓力。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那在内需壓力大的情況下,就需要找到新的需求、新的市場,自然就需要走出去。

國際貿易在宏觀經濟中所占分量越來越重,2023年全年大陸出口3.38萬億美元,全球出口份額穩健提升。

而對于企業本身來說,同樣也面臨着需求不足的挑戰。

随着國内市場競争加劇,許多行業已進入“紅海”,企業發展面臨瓶頸,很難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利潤。

在國内卷生卷死,還掙不到更多的錢,那不如把目光放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開辟國際市場,既能夠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分散經營風險,還能實作業務的多元化發展,獲得新的增長極,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擷取新的機會。

降低成本,也是衆多企業考慮出海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大陸勞動力人口在2011年左右開始下降,15-59歲人口比例由2011年的69.8%下降至2023年的61.3%,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尤其是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來說,在成本上已經沒有優勢。這也就迫使許多企業主動尋求出海,在國外設工廠,建研發中心,利用當地豐富的原材料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實作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海外發達經濟體近年來推行貿易保護政策,提高了大陸本土生産的産品成本。比如,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并推出“原産地原則”以及“近岸外包”與“友岸外包”政策,歐盟提出“經濟安全”戰略,并對大陸電動汽車行業發起反補貼調查。

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政策提高了大陸本土生産的産品成本,而投資出海或許成為規避貿易壁壘的新選擇。

同時,為了吸引外資和促進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對外資企業提供稅收減免、關稅優惠等政策支援。國内企業可以借此降低稅負和營運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出海就能搞到錢嗎?

這麼看來,财富密碼似乎就寫在海外的版圖中,那出海就能搞到錢嗎?還會面臨哪些挑戰?

做生意都沒有人能保證穩賺不賠,出海也一樣。

“出海”等于是和全球各國最優秀的産業進行競争,大陸産業出海的競争力來自于四個方面:供應鍊優勢、内部市場優勢、出海政策優勢,以及民企為主優勢。

都知道咱們是制造大國,背靠原本就擁有的完整供應鍊,大陸企業出海時得以輕資産的形式、在内部有生産效率、對外能實作快速反應,進而從技術、服務、價格等多個次元對國際競争對手降維打擊,還能在出海後實作模式上的快速複制,甚至帶動當地營商環境改善。

同時,大陸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内市場、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根據海關總署的資料,2023年大陸進口了超過5萬億元的大宗商品、近3萬億元的電子元件和近2萬億元的消費品。

龐大的市場空間不僅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也為大陸出海開辟新市場提供了互利互惠的基礎。

此外,國家還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穩外貿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持續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鼓勵跨境電商,優化出海服務等等,為國内企業走出去掃除障礙。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而民營企業作為外貿主體的快速增長,也是大陸企業出海保持活力的關鍵所在。

作為大陸出海的主要力量,民企連續5年穩居大陸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全球市場影響力。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當然,擁有這麼強的競争力,也不意味着出海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要面臨本地化營運和合規性的挑戰。

企業出海的商業模式要跟目标市場所在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最終形成“local市場、local營運、local品牌”的本地化經營模式。

但是畢竟語言、文化、認知、行為習慣都會有差異,難免會出現引起歧義的品牌名稱、宣傳智語,甚至出現與當地品牌重名、諧音的尴尬局面,使得當地消費者對品牌主營業務、産品以及競争差異了解不清晰的情況。

另外就是合規性,海外市場與國内的法律、法規、政策、監管等方面有多種差異,這就對出海企業與目标市場的本地牌照、本地團隊、本地伺服器、本地資金、本地商業夥伴等獲得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另外就是供應鍊全球化的問題,需要正确評估國内已有的供應鍊對目标市場的延伸覆寫能力,如果不能保證正确的進貨、驗收以及發貨,就會導緻浪費時間、産生庫存、延遲交貨、增加成本等各種問題。

2024還有哪些機會?

随着全球化浪潮翻湧向前,出海主力從過去低附加值行業,逐漸拓展至文化娛樂、新消費、電子商務、資訊技術、醫療健康、先進制造、汽車交通等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行業。

從行業分布上看,資訊技術、先進制造、醫療健康三大行業的企業出海積極性最高。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從出海企業獲投情況來看,電商零售行業是資本最青睐的出海賽道,企業服務、先進制造、遊戲、文娛傳媒行業緊随其後。

2024年,出海還是搞錢的好路子嗎?

那麼2024年,如何篩選出海投資機會?

國金證券提出三條出海投資機會的相關線索。

第一,海外業務占比高+海外營收連續增長+淨利率提升的行業。主要包括:家電(白色家電、家電零部件)、汽車(汽車零部件、商用車)、機械裝置(工程機械)、軍工(航海裝備)、輕工(家居用品)、服裝家紡等,主要集中在部分消費制造業和高端制造業。

第二,全球競争力+海外業務占比高+能夠較為順利實作出海的行業。主要包括:電子(元件、消費電子)、化工(化學制品、農化制品、化學纖維、橡膠、塑膠等)、機械裝置(專用裝置、通用裝置)、汽車(乘用車)等。

第三,具備全球競争力+未來有空間的行業。即以锂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等為代表的“新三樣”制造業。

國元證券推斷有競争力的行業或許為電力、飲料、零售、電子裝置元件與汽車及零部件行業。

開源證券綜合産能使用率、出口份額、以及上市公司營收資料三類名額,認為出海潛力較大的行業或有電力裝置、機械、汽車、醫藥、通信、電子、輕工制造等。

另外,還需要主義的是,随着ChatGPT、Sora等大模型的爆火,AI産業趨勢加速,相關科技出海機會也值得關注。

總之,在全球化的程序下,2024年乃至未來很多年,出海都會成為一道必答題,如何各顯神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