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作者:洞見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作者:洞見ciyu

提供情緒價值,是未來時代的一種稀缺能力。

前幾天,以劉強東為原型的AI數字人“采銷東哥”進行直播首秀。

他一身多用,同時出現在京東家電家居和京東超市的兩個采銷直播間。

如此新穎的直播方式,吸引了大批觀衆湧入直播間。

“AI劉強東”侃侃而談,一邊介紹着各種産品,一邊又聊着他的生活飲食。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開播僅僅20分鐘後,兩個直播間觀看人次均突破500萬。

一個剛入行的主播看完之後,開玩笑說,我還沒卷赢同行,半路就殺出了一個程咬金。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杭州電視台也推出兩位AI數字主播。

他們播報語調抑揚頓挫,面部表情像真人一樣生動自然。

并且,他們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内處理海量資訊,為觀衆提供及時的新聞報道。

最重要的是,他們永遠都不需要請假,更不需要休息。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穩定的主持工作,也在經受着數字化浪潮的沖擊。

一個是直播行業,當下最火的行業。

一個是電視台工作,衆人認為的鐵飯碗。

你看,在人工智能這隻黑天鵝的橫飛直撞下,再也沒有所謂的“鐵飯碗”。

01

今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釋出了一份“AI年度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AI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預期,在圖像識别、閱讀了解、簡單運算、多語言互譯等較為基礎的任務上,AI已經全面超越人類水準,可以進行大規模運用。

這幾年,人工智能指數級發展。

各領域裡都可以見AI的影子,它在很多崗位上大放異彩。

一位名叫Alex的4歲兒童得了一種渾身疼痛的怪病,每天需要服用止痛藥。

3年的時間,問診了17名醫生,都無法确診病因。

他的母親嘗試求助ChatGPT,她将症狀和MRI報告的注釋,及Alex無法完成盤腿坐的動作這些細節輸入進去。

根據描述内容,ChatGPT直接給出了正确的診斷:這是一種叫脊髓束帶症的病。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診查的高效率、高準确度,讓醫生望塵莫及。

某餐飲品牌也推出了智能提單櫃台。

櫃台内外沒有廚師和服務員,隻有一根根高度智能的機械臂。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遇上中午的就餐高峰期,櫃台能在一小時内,連續自動出單200份。

也許有一天,取号排隊、等待服務員上單,都将成為曆史。

這一股AI的風,也刮到了音樂界。

AI歌手們可以翻唱作品,可以寫歌。

即便你是毫無樂理知識基礎的普通人,也能借用AI工具在極短的時間裡創作一首獨一無二的歌曲。

目前一些音樂平台已經開辟AI音樂闆塊,這些歌曲遠遠優于那些所謂的抖音神曲。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不知什麼時候,從醫療到生活,再到娛樂,AI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浸透到方方面面。

它讓我們驚喜,也讓我們焦慮。

因為它暴露了一個紮心真相:AI似乎比人更能幹?

打勞工咬一咬牙,卷得過别人,但再怎麼榨幹自己,也卷不過人工智能。

之前,洞見君發過幾篇AI 的文章,有些讀者不以為然,說這是杞人憂天。

真是杞人憂天嘛?

我們嘲笑剛發明的火車比馬跑得還慢,輕視第一台電腦又笨重又昂貴。

最終呢,時代卻在嘲笑我們的無知。

如今,AI又在上演相似的一幕。

02

時間拉到2018年4月,在西班牙馬德裡世界零售大會上,劉強東大談京東集團的未來道路:

1. 京東将在未來利用AI技術和機器人,實作100%無人化營運。

2. 未來十年内,京東員工将從現在的16萬減少到8萬。

那時覺得這個未來很遠,現在卻驚覺未來已來。

人工智能所掀起的失業潮,席卷而至。

科技巨頭IBM公司宣布暫停7800人的招聘,稱這些崗位的工作将由AI取代。

這意味着将有大約 7800 人失業。

IBM首席執行官柯世納透露,暫停招聘的主要為背景崗位,比如人力資源等。

是否很震驚,在我們的認知裡,人力資源師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崗位,怎麼就淪落到被AI取代的地步了。

不僅如此。

德國最大版商施普林格媒體集團已警告其員工,将裁減旗下兩家新聞機構Bild和Die Welt的工作崗位,并且警告說記者有被AI淘汰的風險。

集團CEO這樣解釋道:AI有可能使獨立新聞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AI比人類記者更擅長“資訊聚合”。

難以想象,連記者這種香饽饽的職業,也成了可替代的職業。

兩年前,許多人工智能專家認為,AI隻會替代一些重複、繁瑣、低附加值的崗位。

誰曾想兩年後,AI已經在攻略那些有價值、有門檻的崗位了。

國際頂級投行高盛集團釋出報告,預計未來10年,全球将有3億個工作崗位會被生成式AI取代。

這看似聳人聽聞的論斷,卻在一步步發展成現實。

但所謂: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AI是喪鐘也是喜報,是危機也是風口。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03

今年,音樂人楊樾利用AI創作了一首重金屬風格的單曲《Digital Dawn》。

一些人看到成品後,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一部分音樂人恐怕要失去工作了,因為那些套路化、流水線式生産音樂的工作,完全可以被AI取代。

另外一派,卻認為這是一個機遇。在短視訊時代中,這些由AI迅速生成的音樂,在與短視訊營銷玩法的組合下,會形成一條新的産業鍊。

并且,AI能夠提供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成為源源不斷的demo曲庫。

這觀點相反的兩派差別就在于:會不會使用AI工具。

就如英偉達CEO黃仁勳所說的:“AI不會奪走你們的工作,使用AI的人會奪走你的工作。”

一個不會使用AI工具的打工者,可能會無工可打。

熟練運用AI工具的人對一竅不通的人,是一種降維打擊。

投資人@呂曉彤手下有個投資經理。

他們在投資項目的時候,投資經理要在網上找很多資料。

這個經理經常抱怨工作量大。

ChatGPT出現之後,呂曉彤說:我知道你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整理資料這方面ChatGPT比人做得更好,以後我用ChatGPT行不行。

投資經理聽完直接被鎮住了。

AI很聰明,把它當競争對手我們是輸家,把它當工具我們就是赢家。

它打通了知識的邊界,也降低了行業的門檻。

就拿影視工作者來說。

如果你還是按照傳統方式去制作一個視訊,需要先撰寫腳本,布置拍攝場地,花時間錄制,再進行各種後期剪輯,得投入巨大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現在呢,你隻需要簡單描述幾句,Sora便能精準捕捉你的想法,為你打造一部60秒細節豐富的視訊。

美國舊金山投資人Zak Kukoff預測,在5年内,一個不到5人的團隊将可能用文生視訊模型制作出一部票房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的電影。

說到底,AI 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盡相同,有人因它失業,有人因它賺到了錢。

不得不承認,是否懂得使用人工智能,加速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化。

“AI劉強東”直播首秀引熱議:誰将無工可打

04

馮唐做過一期視訊節目,叫《搜神記》。

這源于他對人工智能的思考,他在考慮一個問題:人類的什麼特質是可以戰勝阿爾法狗的?

他認為人性當中,有一些特質是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是可以代表人類戰勝阿爾法狗的。

那什麼特質呢?

微軟CEO薩提亞說過一句話,同理心是最關鍵的能力,技術能幫你服務别人,卻不能幫你了解别人。

更廣泛地說,在情感表達和思想洞察方面,AI仍有無法取代人的地方。

再聰明的機器,也是冰冷的;再強大的算法,也算不出内心的情感。

昨天我就AI主播這件事開玩笑問過主播林靜:你會擔心在某一天,被“AI林靜” 取代嘛?

她笑着說,她從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為什麼呢?

因為數字人永遠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也許,數字人在形象、音調和話術等方面幾乎與主播本人無異,但是卻難真正替代真人在直播間與觀衆實時互動時所産生的情感認同。

同樣一句話,觀衆從數字人身上感受到的是空洞,從真人感受到的是溫度,那是一種精神與情緒層面的聯結。

我贊同林靜的這個觀點。

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就是AI無法取代的。

AI會取代部分醫生,卻沒法取代有同理心的醫護人員。

醫患互動的核心是人,患者往往需要治病,也要醫心。

他們看病時,一定希望有一個溫柔的醫護人員可以給自己提供精神上的支援。

AI會取代部分服務員,卻沒法取代熱情真誠的服務員。

我們家庭聚餐時,與喜歡的人約會時,更想看到的是服務員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務,而不是在一堆冷冰冰的機器中自飲自足。

涉及到情感溝通、情緒表達的工作,機器無法完全取代人工。

這意味着,提供情緒價值,是未來時代的一種稀缺能力。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雲和馬斯克有過一段讨論。

馬雲說,AI是人的工具,永遠不可能替代人類。

馬斯克卻說,AI已經在很多領域超越人類,比如圍棋機器人阿爾法狗。

是人勝AI一籌?還是AI赢人一局?

我覺得這兩個觀點都沒錯,隻是取決于我們怎麼做。

利用人工智能做有價值的事,去感覺算法感覺不了的情感,即使時代的風浪很大,我們依然能夠因風起舞。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