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作者:首都健康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0以下已超過30年,出生人口總量波動下降,育齡婦女規模持續縮減……北京市長期保持低生育水準除了受人口發展自身規律制約外,還受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北京市“四個中心”功能定位和率先基本實作現代化的發展目标,必然要求首都在建構生育支援政策體系中走在全國前列,充分發揮對全國其他城市的示範作用、榜樣作用。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劉俊彩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北京市生育支援體系

現狀與面臨的挑戰

目前,北京市生育支援體系主要涵蓋制度保障、經濟支援、服務支援、文化支援等方面。

01

在制度保障方面

北京市修訂、實施《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等,在出台一攬子支援措施的同時,明确市級相關部門、區級政府職責任務,確定相關舉措落實到位。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02

在經濟支援方面

北京市落實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新生兒醫保待遇實作出生即享,将16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基本醫療門診甲類報帳範圍,二孩以上多子女家庭符合提取條件的在京繳存職工可按照實際月租金提取住房公積金。

03

在服務支援方面

北京市加強醫療技術服務,建立危重孕産婦救治市級專家“一例一冊”會商機制;建構以幼稚園開設托班為主管道,以托育機構、機關和社群托育點為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2023年7月,北京市試點的首家街道辦托點北京市社群兒童中心在六裡橋街道開班,可提供18個托位。

04

在文化支援方面

培育婚育新風,加強宣傳報道,引導公衆科學認識首都面臨的“老齡化、少子化”人口形勢。同時,北京市發揮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作用,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優質網際網路婚戀交友空間。

與此同時,北京市還面臨着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碎片化,相關統籌協調機制亟須建立。雖然出台、實施了系列生育支援政策,但綜合、協調、完整的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和個體等多個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的多重沖突仍需要協調解決。

——執行偏差化,政策銜接與可操作性亟須加強。部分政策隻是給出原則性意見,對政策實施的經費來源、組織保障缺少明确安排。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還對相關假期是否納入生育保險、生育相關假期的執行是否納入勞動保障監察範圍等問題,難以達成一緻。

——目标單一化,相關舉措的包容性、覆寫面有待拓展。由于對政府、機關、家庭、個人的四方責任和分擔比例缺乏系統研究,各級财政分擔比例沒有明确,導緻很多政策措施在目标人群設定時“避重就輕、簡而言之”。比如,生育津貼隻能覆寫參保的機關職工,靈活就業(家庭全職婦女)等人群仍不在保障範圍内。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2023年12月8日,市衛生健康委在中國兒童中心開展托育機構應急演練活動。

——托育管理服務水準有待提升。目前,托育服務面臨促發展和強監管雙重任務。盡管幼稚園托班數量在增加,但社會辦托育機構大量減少,現存托位的保有存在困難。同時,嬰幼兒自理能力弱,公衆關注度高,加強托育機構安全品質監管任務艱巨。

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的具體思路

北京市加強高位統籌,建構首都特色生育支援政策架構。從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首都率先實作現代化的角度認識生育支援問題,把生育支援納入發展戰略總體架構及社會治理的總體制度設計中;同時,健全上下貫通、分工負責、協同治理機制,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法律規章,把成熟經驗納入法規制度,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明确相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在生育支援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形成各方面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創新考核機制,建立人口發展責任書制度,促進生育支援可持續發展。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北京市明确将延長生育假、配偶陪産假等納入生育保險支付範圍,減輕用人機關和個人負擔;明确将生育相關假期的執行納入勞動保障監察範圍,加大生育相關假期執行力度,切實保障職工權益;積極支援工會或者職工代表與企業依法協商落實生育假期相關待遇。北京市提升托育管理服務水準,持續推動幼稚園開設托班;鼓勵社群機關辦托,支援社會力量辦托,多元擴大服務供給;深入推進普惠試點,持續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推進綜合監管,強化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完善兼職督導制度;加強從業人員教育訓練,推進“醫育”融合,提升托育服務品質。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公布北京市托育服務示範機關(2023—2025年)名單。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結合首都實際,北京市營造生育友好環境,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培育“生育友好”“教育友好”“性别友好”“兒童友好”“婚姻友好”和“家庭友好”社會生态系統,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支援工作:

——加強經濟支援,建立适應人口發展需求的生育保險、養育(育兒)補貼機制,緩解“生不起”。北京市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生育支援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根據經濟發展水準及參保人的費用負擔情況穩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保障水準。

——加強時間支援,鼓勵男性進入育兒領域,分擔女性壓力。北京市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幫助女性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完善父親專用的男性育兒制度設計,健全經營主體用工成本合理共擔機制。

——加強服務支援,建立品質有保障、價格可承受、友善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緩解“不敢生”。北京市從法律權利層面保障家庭享受育兒服務的權利,将托育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明确各級财政投入水準和責任分擔機制;采用“補供方”和“補需方”相結合、“補磚頭”和“補人頭”相結合的方式,既向托育機構的建設和營運提供資金支援,保障城鄉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也為困難家庭額外發托育補助或育兒券,保障重點人群的基本服務需求;均衡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完善學位配置設定政策,探索多孩子女就近上學,同校就讀。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北京市公布第一批普惠托育機構。詳情>>>

完善首都特色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

——加強技術支援,建立低成本、廣受益的生殖健康服務制度,緩解“不能生”。北京市加強輔助生殖倫理相關原則的宣傳教育,使公衆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在法律倫理架構下接受和開展服務;對相關輔助生殖技術應用問題,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範;加大輔助生殖技術補貼和投入力度,向有輔助生育需求的困難家庭提供一次性幫扶。

——加強文化支援,積極發聲,正确引導輿論,營造生育友好輿論氛圍。北京市面向“Z世代”群體,優化網絡環境下新型婚育文化傳播政策,增強影響力、滲透力;做好校園青春期健康教育,發揮學校教育主管道作用,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戀愛觀、婚姻觀與家庭觀;發揮共青團、婦聯、計生協會等組織優勢,加強家庭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和家風家教培養。

來源:健康報

編輯:郭蕾

稽核:潘華虹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