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三生聽勸:一模考後别忙着做題,務必先做三件事!

作者:晨霧

高三生聽勸:一模考後别忙着做題,務必先做三件事!

教育面對面RBC 教育面對面RBC 2024-04-16 17:46

晨霧 / 轉帖

高三生聽勸:一模考後别忙着做題,務必先做三件事!

一模結束,距離2024年聯考僅剩50多天。沖刺的考生和家長們馬上面臨這場大考,心中的弦也越繃越緊。這時,同學們切忌手忙腳亂,一模之後,首先搞定這三件事!

01 剖析試卷,深入探究聯考趨勢

“一模”向來有聯考風向标之稱,聯考的命題思路、特點、風格、趨勢都充分展現在“一模”“二模”當中。深入剖析一模試卷,分析不同科目的題型、考點,把握試題考查重點和命題趨勢尤為必要。

比如剛剛結束的海澱國文一模的議論文題目“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同學們非常容易從直覺出發,從自己身上入手思考過去對現在的影響,比較二者的差異,但這個題目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在導語中。“有人說,生命是一條長河,今日之我源自昨日之我;有人說,生命在于蛻變,今日之我必須打破昨日之我;還有人說,生命是不懈的追尋,今日之我可能回歸昨日之我”。

導語分句存在認知不斷深入的遞進關系,暗含一種“否定之否定”的邏輯,即順從過去、否定過去、與過去和解,從對立走向統一;而接下來的一句“以上說法對我們思考個人成長、社會發展、文明赓續都有啟發”則說明本題目的主體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意在引導同學們超越具體個人,進行指向一般性規律的哲學思辨。是以想要寫好這個題目,就不能過度糾纏于個人成長細節,而要嘗試以小見大,辯證地認識事物發展當中的“變與不變”。

聯考國文作文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同學們讀懂出題人提出的“真問題”。

各科試題分析,可點選下方連結進行檢視!

從學科認知出發,全面了解試題——海澱高三一模國文試卷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 重視數學表達——海澱高三一模數學試卷分析

育人與考查的有效結合——海澱高三一模英語試卷分析

學以緻用,聯系實際——海澱高三一模實體試卷分析

關注現實、考查學科能力——海澱高三一模政治試卷分析

凝練情景素材 考查思維品質——海澱高三一模地理試卷分析

創設情境發展任務 提高學科解釋能力——海澱高三一模化學試卷分析

創新問題情境 加強對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考查——海澱高三一模生物試卷分析

史料研讀,調動知識,解決問題——海澱高三一模曆史試卷分析

02 明确定位,合理安排下階段複習

一模是高三全面複習後的第一次重要試水,備受考生和家長重視。在考查内容、試題難度等方面與聯考高度對标,參照一模的成績,同學們可以明明白白看到自己的學科短闆,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科弱項。

是以,同學們在一模之後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安排下一階段的複習。

基礎稍欠缺的學生,在一模後要用大量的時間來複習基礎知識、建立知識體系,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可以選擇适當舍棄。

中等學生在此時應鞏固基礎、查缺補漏,保證基礎題不失分,同時适當地提升難度,提升中檔題的得分率。

成績較好的同學要制定屬于自己的複習計劃。此階段很多學校的複習計劃會偏向于平均水準的學生,是以成績好的同學要跟着老師鞏固自己的基礎,也要制定自己的複習計劃,沖刺更高的分數。

03 提前規劃,為聯考志願填報做好準備

很多同學和家長重視一模的同時,卻忽略了另一件大事——聯考志願填報。

盡管填報志願是聯考成績出來後的事情,但是那時留給同學們填報志願的時間隻有七天,時間非常緊迫,到那時再準備就太晚了!一模大資料除了展示成績和排名,更隐藏着影響志願填報的關鍵。

在一模後,同學們可以根據目前的成績,來考慮自己想要去的學校,想清楚這個問題之後便可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計劃。清楚自己與理想學校的差距,才能讓自己複習更有動力。

但是,僅僅将模考成績簡單地和去年分數線對比進而定位院校是非常不科學的。

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正确依據一模成績填報聯考志願呢?

高三生聽勸:一模考後别忙着做題,務必先做三件事!

4月20日上午9點,在北京地質禮堂,北京廣播電視台榮譽名牌欄目《教育面對面》與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将聯合舉辦《2024北京高招大型直播咨詢彙編手冊》首發儀式暨“洞悉一模資料,巧報聯考志願”大型公益活動。

在講座現場,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教研校長曾勇志,将為考生和家長解析一模關鍵資料;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升學規劃中心校長何豔麗,将指導大家依據一模成績定位聯考目标,提供升學規劃建議;北京聯考國文研究與輔導老師王丹甯,将講解國文學科聯考趨勢。

一場講座,全面解析,

專家引領,聯考志願輕松搞定!

高三生聽勸:一模考後别忙着做題,務必先做三件事!

資訊來源:2024-04-16 微信公号 教育面對面RBC

ID:RBC_JYMDM

【聲明】本文為轉發分享,已經獲得原創作者授權。不代表本平台贊成或反對原作者的觀點,文責和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