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作者:雲南網

4月19日,滇中新區舉行“世界地球日”暨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旨在引導滇中新區城鄉居民樹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強全社會節約資源和開展垃圾分類的意識。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本次活動由昆明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和滇中新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聯合主辦,滇中新區生态環境局、城市營運管理服務中心承辦。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記者跟随滇中新區管委會機關和轄區企業、醫院、學校的30多位代表,共同來到昆明三峰再生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空港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與垃圾分類活動,詳細了解日常生活所産生的垃圾是如何得到再利用的。

“注射器屬于什麼垃圾?”

“有害垃圾。”

“魚骨呢?”

“廚餘垃圾。”

活動現場,來自深圳市潔亞環保産業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王海軍通過遊戲教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解答疑問:“很多市民朋友會問,像報廢的充電電池、紐扣電池應該如何處理?建議大家先積攢起來,等數量較多,再聯系社群或街道,集中送到昆明市專門的機構來處理這些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的廢棄物。”

在昆明三峰再生能源發電有限公司主樓5樓操作間,透過透明玻璃,能看見巨大的抓鬥正在作業——吊車崗位的兩位師傅張澤海、嶽曉容正在密封室内操縱抓鬥,不斷把垃圾抖散,再堆放整齊,并把已幹燥的垃圾移進隔壁焚燒爐進行發電作業。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垃圾要進行3到5天的發酵,去除水分,才更容易燃燒。”昆明三峰的從業人員何琦向大家詳細介紹垃圾發電過程。此時,恰好有垃圾車将垃圾傾倒進垃圾存儲坑,“實行垃圾分類,将水分含量高的廚餘垃圾分離出來,不再進入焚燒鍋爐,能大大縮短發酵的時間周期。同時,垃圾分類進行得越細緻、水分越少,到我們這裡處理效率和資源轉化率就會越高。”何琦說。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由昆明三峰建成并營運的空港垃圾焚燒廠于2012年投用,“昆明盤龍區、官渡區、經開區、空港經濟區的生活垃圾都在這裡進行處理。”“空港垃圾焚燒廠日處理生活垃圾約1800噸。一期項目年發電量約為1.4億度,二期項目年發電量約為1.6億度。”何琦告訴記者。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垃圾處理是個變廢為寶的過程。”滇中新區消費者維權服務站從業人員劉江海告訴記者。

世界地球日|垃圾都去哪兒了?和滇中新區居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 從源頭上節約資源

“還是應該在源頭上減量,每個家庭都積極參與,做好垃圾分類。”滇中新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從業人員鄒蓓說。

雲南網記者 馬逢萃 文 周凡 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