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5後繡郎用蘇繡還原青銅器,網友:真的不是照片嗎?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王一理

青銅器作為大陸的幾千年燦爛文明的藝術品,是華夏文明更疊的見證。市面上很多關于青銅器的仿制品或各種繪畫作品,但是,你見過用刺繡繡出青銅器嗎?

近日,一段“以針亂真”的繡青銅器圖案的視訊火遍全網,有網友感歎:“第一眼還以為是真品。”“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這些既像攝影圖檔,又像油畫的精美作品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而繡出這些作品的手藝人,并不是傳統的繡娘,而是一位“85後”男兒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付健。

85後繡郎用蘇繡還原青銅器,網友:真的不是照片嗎?

付健繡的青銅器以假亂真

4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系到了付健,對于學習蘇繡,付健直言:“如果悟性不夠,一輩子也無法真正掌握。”

“選擇青銅器,

是想嘗試花鳥以外的題材”

蘇繡起源于蘇州,是“四大名繡”之一,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曆史,是和湘繡、粵繡、蜀繡齊名的“四大名繡”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正是這樣具有厚重曆史底蘊的藝術作品,制作起來也确實大有門道。付健以他的青銅器繡品為例,他告訴記者,僅僅是網友熱議的那件作品,就曆經八個月有餘的時間才繡完。“我一般是會做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制作周期可能會長達幾年。”

說起蘇繡,大家總是會驚歎于其“雙面繡”的技法,但實際上,比起它的“藏針引線”,前期的設計才是最耗費手藝人的精力的。付健說:“繡什麼?怎麼繡?展現什麼樣的美感?這些都是我們在前期需要考慮的。”至于選擇青銅器這個主題,在他看來,自己也是想嘗試一下除了繡花鳥之外的新題材。“但我們這個肯定跟文物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會更注重觀賞性,通過紋樣和圖案給你帶來美的視覺感受。”付健說。

85後繡郎用蘇繡還原青銅器,網友:真的不是照片嗎?

付健繡的青銅器作品

對于網友笑稱他的青銅器繡品仿佛照片一樣,付健向記者解釋,這也是跟繡品的絲線顔色有關,他在繡的時候就通過絲線對作品進行了七百餘種色彩的變換,才造就網友現在所感受到的立體感。

在采訪過程中,關于青銅器繡品系列的價格,付健直言:“大概十幾萬到二十萬的樣子。”但是,當記者問到網上引起熱議的那件青銅器繡品目前是否已售出,付健沒有正面回答。

85後繡郎用蘇繡還原青銅器,網友:真的不是照片嗎?

網友評論

“繡郎”留指甲,

是為了更好地撥弄蠶絲

出生于刺繡世家的付健,自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逐漸對這門手藝産生了興趣,為了更好地傳承蘇繡技藝,他大學報考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系。如今,他已在業内獲得過諸多榮譽“正進階工藝美術師”“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等。

其實在蘇州有很多人在小時候就接觸過蘇繡,是以這裡不少人大抵都有些繡工基礎,但是把蘇繡當事業一樣堅持下來或者能學精通的人就并不太多了。付健認為:“誰都可以學蘇繡,但是能否把蘇繡學好?那就還是要看天賦和悟性了。”

85後繡郎用蘇繡還原青銅器,網友:真的不是照片嗎?

付健作品

不僅如此,在這個女性占大多數的行業裡,他這個“繡郎”就顯得格外珍貴了。根據付健的描述,其實男性學刺繡也沒有大家以為的與衆不同,但确實會有優勢所在,“主要是在體力上男性可能相比女性會有些不同,但是女性師傅做事确實會很精細。”

在付健的視訊中,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了他的手指有留一定長度的指甲,付健坦言,留指甲是為了能夠在刺繡時,可以更好地撥弄蠶絲線,并且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手部保養,以防因手部粗糙而導緻不小心将珍貴的蠶絲磨毛。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影視劇作品中,一些“繡娘”角色因長期刺繡而緻視力嚴重受損的情節,付健也進行了辟謠:“現實中真的沒有那麼嚴重,我們也不是大門不出不邁,如果每天隻做這一件事,那倒是有可能。”

(本文圖據受訪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