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作者:史迹

“定陶……打下來了嗎?”。

1947年7月11日淩晨,胸部中彈剛剛在救護所搶救過來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52團1營1連排長王克勤,艱難的睜開眼睛,問背着他離開戰場的小兵陳群。

看着排長因失血過多,面白如紙的臉,陳群帶着哭腔說道:“排長,你放心,一定會打下來的。”。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小陳……替我給史玉倫寫封信,說我來不及給他寫了,我們全班向他學習……還有,包袱裡有幾件衣服,分給同志們,戰鬥下來同志們缺穿的……”。

排長這是在交代後事啊,聽到這話,陳群别過頭去,用袖子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哭着道:“排長,你不要說這些了,大家等你回來!”。

說話間,醫務兵擡着擔架進來了,要把王克勤擡去後方治療,臨上擔架前,王克勤又拽住了陳群的袖子:“再替我給毛主席寫封信,告訴他老人家,黨教育我成了一名革命戰士,可我,為黨,為人民,做的事情太少了……”。

看着王克勤被擡走,陳群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地上失聲痛哭。

幾個小時後,後方傳來消息,王克勤失血過多,英雄犧牲,年僅27歲。

王克勤犧牲的消息傳開,晉冀魯豫解放軍全軍悲痛,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聽到這個噩耗是虎目含淚:“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啊!”。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旋即,他以“劉鄧”的名義寫文,給王克勤所在的第六縱隊18旅52團發去唁電,緊接着,王克勤所在的排,被命名為“王克勤排”,王克勤生前攻打的定陶縣北城門,被命名為“克勤門”!

戰場上刀槍無眼,犧牲是常有的事情,别說一個排長,就是團長、師長犧牲,也大有人在。

為何這位名叫王克勤的排長的犧牲,會驚動劉伯承?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典型,一個從國軍俘虜到真正解放軍戰士蛻變的典型!

故事,要從1945年的邯鄲戰役說起。

1945年10月,國民黨為大同平漢路,搶先運兵到東北,派孫仲連率第30軍、40軍、新編第8軍,從新鄉沿平漢鐵路北上,在此過程中,第32軍以及再次投奔蔣介石的孫殿英部,也加入其中,可謂浩浩蕩蕩。

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敵軍,晉冀魯豫軍區并未驚慌,在劉鄧的率領下,他們誘敵深入,在平漢鐵路邯鄲以南地區,對來犯之敵展開殲滅戰。

這場戰役,我方殲滅2個軍,争取了一個軍的起義,合計3萬餘人,粉碎了敵人打通平漢鐵路的企圖,阻滞了國民黨軍向華北等解放區推進的腳步。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這場戰役之後,劉鄧遇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俘虜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這些國軍,不同于解放軍戰士,他們紀律松散,士氣低落,走起路來無精打采,停下來後又是東倒西歪,該怎麼處理?

最終,劉鄧決定收編他們,因為這場大戰,晉冀魯豫軍區也是損失慘重,有些營連甚至減員過半,急需新鮮血液,第六縱隊18旅52團1營便是如此,戰後補充進來的“解放戰士”,占了全營的7成!

剛剛還是打生打死的敵人,轉瞬成了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這個轉變,就連營教導員武效賢都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就他們這個精神狀态,能打仗?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新戰友”,上了戰場,敢把自己的後背交給他們?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武效賢是山西沁源人,38年參加八路軍,也是一位久經考驗的老戰士了,短暫的迷茫之後,他就開始思索,該如何讓這些人成為一名真正的解放軍戰士。

就在武效賢思索着用什麼方式教育這些新兵時,一連的指導員找他來訴苦了,告訴他他們連有個叫王克勤的原國民黨軍,整天牛哄哄的,滿腦子亂七八糟。

這個人不知好歹,前幾天生病了,副連長好心給他打飯吃,結果吃完嘴巴一摸,就亂放厥詞,說解放軍就會收買人心,今天像親兄弟,明天上了戰場,就會拿槍逼着你替他賣命!

更令一連指導員頭疼的是,這個王克勤是國軍6年老兵,還是上等兵,在一衆俘虜中威望極高,可謂一呼百應,他的工作根本無法展開。

越說,一連指導員就越氣憤,因為在上一次戰鬥中,這個王克勤,就躲在後面站着不動!

聞言,武效賢決定親自去會會這個刺頭,等他看到王克勤時,王克勤正在連隊“炫技”。

他把一把機槍分解開來,擺在鋪在地上的一張白布上,然後笑着說了句:“看好了!”,就開始組裝,短短一瞬間,他就機槍重新組裝起來,看的身邊的戰士們是拍手叫好。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一看這個場景,武效賢心中就有了主意,一個能把機槍玩到這種程度的戰士,那必定是個愛槍之人,有所好就好辦!

武效賢走上前,也不廢話,直接了當道:“這挺機槍給你使,不過……你要明白槍口該對準誰!”。

果然,武效賢話一出口,王克勤就愣住了,一挺機槍的殺傷力有多大,王克勤比誰都清楚,眼前這個人,敢把這個重器交給自己?

王克勤很高,是個一米八的大高個子,而武效賢卻很瘦小,當得知他是營指導員後,他半張着嘴,盯着他看了老半天,才又驚又喜的說:“我明白,對準中央軍!”。

“為什麼要對準他們呢?”,武效賢接着問,但王克勤卻答不上來了,武效賢也沒有追問。

自從把那挺機槍給了王克勤,武效賢能明顯的感覺到,王克勤對他很親近,武效賢也一直有意跟王克勤拉近關系。

1945年12月的一天,王克勤找到了武效賢,低聲對他說:“我比你大三歲,我當你大哥,以後我罩着你!”。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這話,讓武效賢很感動,此時的他們已經相處了一段時間了,他知道,王克勤是個很講義氣的人,他這樣說,在戰場上就一定會“罩着”自己,武效賢看着他的眼睛,鄭重的說:“好,我們是兄弟!”。

成為兄弟後,王克勤也向武效賢打開了心扉,說起了以前的事情。

原來,王克勤也是窮苦出身,他是安徽阜陽縣人,13歲時,父親被萬惡的地主毒打至死,母親隻能帶着他和弟弟讨飯為生。

19歲時,他被國民黨軍抓了抓丁,因為放不下母親和年幼的弟妹,他三次逃跑,三次被抓回,每次都打的半死。

後來他不逃了,因為他也不知道,母親和弟弟流落到了哪裡,安心當兵的他,對槍械很感興趣,漸漸的,也在國軍中站穩了腳跟,雖然還是個兵,但身邊卻有了一群追随者……

聽王克勤跟他說起傷心事,武效賢也歎口氣說,自己也是寒苦出身,家裡窮的沒飯吃,他4歲時,被餓的躺在炕上站不起來,爹娘沒辦法了,流着眼淚決定把他送人。

他不願意離開爹娘,嘴裡大喊:“餓不死,餓不死!”,從此村裡人都叫他“餓不死”。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再後來,武效賢長大了,參加了牲盟會,再然後參加八路軍,為窮人翻身做主做鬥争。

說起年少辛酸事,武效賢和王克勤都是感慨萬千,歎息聲是一聲接着一聲。

講完自己的故事,武效賢勸王克勤上台,去參加訴苦會,把自己的苦水倒出來,倒出來了,就明白為誰打戰了,就更會用槍了。

這一次,王克勤沒有拒絕,第二天,他站在了台上,聲淚俱下的說了2個多小時,說到動情處,王克勤嚎啕大哭,台下的戰士們,也一個個抹眼淚。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果然如武效賢所說,在參加訴苦會後,王克勤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他找到武效賢,跟他認錯,說自己不該跟他們對着幹,從此他們是真正的兄弟,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解放軍戰士!

在接下來的一場戰鬥中,沖鋒号一響,王克勤便緊緊跟在武效賢身邊,邊跑邊打,二人配合極其默契。

戰後,武效賢在全營大會上表揚了王克勤,号召大家向王克勤學習。

一起并肩作戰,讓武效賢與王克勤成了真正的戰友,戰後,王克勤笑着問武效賢:“你個子不高,咋跑那麼快?”。

武效賢笑着說:“我4歲就在山上放羊了,漫山遍野的跑,能不快麼?參加八路軍後,幾次送信碰上鬼子,跑得慢了,早就犧牲了!”。

聞言,王克勤哈哈大笑,笑着跟武效賢說,他發現解放軍的軍官,跟國民黨軍不一樣,他們打人、罵人,打戰的時候在後面趕着将士向前沖,戰士們死了、傷了也沒人問。

但解放軍的幹部們,卻是帶頭往前沖,還關心戰士,教戰士們學文化,他感覺很好!

見王克勤認可了解放軍,武效賢放心了,他已是真正的同志,于是,武效賢開始重用他,任命他為全營的槍械技術員。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感化一個王克勤,隻是邁出了第一步,武效賢又開始思索,如何把經驗推廣下去,很快,他們營就開始搞訴苦運動、思想互助、三人體力互助小組。

在互幫互助下,新老解放軍戰士們,建立起了兄弟情,大家相處非常融洽。

1946年8月,武效賢所在的營,幹了一件露臉的事情,在攻打蘭封時,他們漂亮的完場了主攻任務,俘虜了2500多名敵人,坦克11輛,各種炮200多門。

事後,武效賢去一連找王克勤,連長和連指導員看到他,對王克勤是贊不絕口,說王克勤作戰非常勇猛,戰鬥打響後,他那挺機關槍就沒有停下來過,槍管都打紅了!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聞言,武效賢非常高興,在見了王克勤,也不由稱贊他這個“機槍聖手”名不虛傳。

蘭封戰鬥結束後,在司令員王近山、18旅旅長肖永銀的帶領下,部隊乘勝追擊,很快,團裡有把攻打東莞的任務交給了1營。

接到指令後,武效賢這個營指導員,跟着一連行動,他跟王克勤再次并肩作戰,在武效賢的帶領下,他們再次取得了大勝,繳獲了大量的軍火物資,其中還有六零炮,輕重機槍。

酷愛機槍的王克勤,抱着一聽美式機槍,開心的像個孩子。

戰後,王近山、肖永銀親自來戰場視察,王克勤第一次見到了部隊首長。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當看到武效賢跟兩位首長有說有笑,還就繳獲的配置設定問題跟他們讨價還價,王克勤是吃驚不已,因為他們在國民黨軍中,見了首長,連頭都不敢擡……

1946年9月3日夜,王克勤找到了武效賢,他說,他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了,希望武效賢可以幫他寫入黨申請書。

對此,武效賢當然不會拒絕,王克勤文化不高,武效賢就在旁邊,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他寫,王克勤寫的非常認真。

1946年10月,王克勤的入黨申請書被準許了,這讓王克勤興奮不已,打起戰來更加賣力。

1946年10月6日,已經升任班長的王克勤,在山東巨野徐莊阻擊戰中,帶着全班與國民黨激戰一天,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而他們班卻無一人傷亡。

此戰,讓王克勤名揚一時,戰後,他們班被授予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王克勤升任排長。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也是因為這場戰鬥,王克勤引起了縱隊政委鮑先志的注意,作為縱隊政委,他也在為國軍俘虜的改造問題頭疼。

聽說王克勤的事迹後,鮑先志大受震撼,他來到1營,對此與王克勤交談,并把他的事迹發表在了《戰友報》上,以此來推廣經驗。

很快,此事便引起了劉鄧的注意,緊接着,延安的《解放報》,也發表了《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他成了整個解放軍中的名人。

連毛主席都知道王克勤了,這讓王克勤受寵若驚,在此後的戰鬥中,他作戰更加勇猛,隻求為黨,為人民做出更多貢獻。

1947年6月25日,六縱奉命度過黃河,開始了挺進大别山的壯舉,進入大别山後,第一戰就是攻打定陶!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部隊包圍定陶後,武效賢所在的一營,再次擔任主攻任務,作為武效賢的親密戰友,王克勤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參加突擊戰鬥。

當時,戰士們的狀态并不好,在酷暑中急行軍,許多戰士中暑昏倒,王克勤在行軍途中,又是拉山炮,又是幫着體弱的戰士們背東西,也瘦了一大圈,見狀,武效賢便想讓他先休息,但王克勤卻不肯。

因為,這是晉冀魯豫野戰軍打向蔣管區的第一槍,他的母親弟弟,正在蔣管區受苦,他對不起母親、弟弟,更對不起曾給他們送雞蛋、香煙的窮苦鄉親們!

聞言,武效賢無話可說,他把突擊任務交給了王克勤。

7月10日天黑後,主攻開始,沖鋒号一響起,王克勤便如同猛虎,帶着戰士們沖出了戰壕,并且很快登上了城牆。

身在第二梯隊的武效賢緊随其後,部隊勢如破竹,很快便拿下了定陶北門。

戰後,一連長跑來告訴他,王克勤被子彈擊中胸口,從雲梯上掉了下來,掉下來後,他并沒有撤離,而是捂着傷口指揮全排,直到昏迷到底,才被戰士背走。

聽到這話,武效賢心裡咯噔一下,可戰事尚未結束,他隻能在心裡祈禱王克勤不會有事。

可令武效賢沒想到的是,還為等他去後方醫院看望王克勤,便傳來消息,王克勤犧牲了……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從1945年10月參加解放軍,到1947年7月犧牲,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王克勤先後斃敵232人,俘虜14人,9次立功,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産黨員”。

這樣一位勇猛之士的犧牲,怎麼能不令人心痛?

好在他名垂青史了,他的事迹也沒湮沒在曆史長河,更重要的是,他勇敢無畏的精神,得到了傳承。

雖然在此後的歲月,部隊幾經改編,但“王克勤排”一直都在,在抗美援朝時期,這個排還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成績斐然。

1945年國軍一小兵被俘,2年後犧牲,劉伯承寫文吊唁,有何特殊?

2019年“王克勤排”榮譽旗幟作為戰旗方隊中的一員,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