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回馬島,米萊想了個奇招,拿入北約當誘餌,換29個國家的支援

作者:立馬觀花

在美高官接連對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正式通路後,阿根廷當局終于敲定總體方針,并向北約申請賦予其全球夥伴地位,邁出了入約的第一步。不難看出,在美國的頻繁攻勢下,米萊是要将向美國靠攏的方針貫徹到底了。

在會談期間,阿根廷承諾将參與到北約的維和行動中,并按照北約的标準推進軍隊的現代化訓練。同時,阿根廷還将獲得美國價值4000萬美國的防務資金。

而不久前,阿根廷剛剛從丹麥購入了24架F-16戰機,得到了美國的支援,足以看出阿根廷倒向西方似乎已經是闆上釘釘了。當然,也有人發出疑問,稱米萊此舉是在出賣國家主權,要将馬島拱手相讓,畢竟北約不會容忍加入國與成員國發生沖突。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米萊是想通過加入北約,把馬島拿回來呢?

收回馬島,米萊想了個奇招,拿入北約當誘餌,換29個國家的支援

【阿根廷已正式請求北約成為該聯盟的全球夥伴】

其實在阿根廷打算加入北約之前,阿根廷總統米萊在關于馬島問題上就有過很多表述,比如在競選初期就向選民承諾,正在考慮通過外交途徑實作收複馬島的目标,而不是采用暴力手段。

之後,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時隔三十年再度登上馬島。而卡梅倫本身,也有馬島淵源頗深,在其擔任英國首相期間,英國就馬島舉行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去留公投”,絕大多數居民支援英國繼續控制馬島。

是以卡梅倫的這次到訪,立馬引起了阿根廷方面的警覺,阿根廷外長蒙迪諾還略帶威脅地對卡梅倫喊話,歡迎他下次再來,阿方一定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好好“招待”他。随後,蒙迪諾與卡梅倫在裡約熱内盧舉行的G20外長峰會間隙會面時,再次向英方表達了對卡梅倫此行的“不适”。

這種種表态足以說明,米萊絕對不會放棄馬島,而是正如米萊之前所說的那樣,要用一種更加理性和務實的态度、通過和平外交手段來解決與英國的領土争端,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傷害。

收回馬島,米萊想了個奇招,拿入北約當誘餌,換29個國家的支援

【卡梅倫通路馬島】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阿根廷對于馬島的曆史和立場。馬島是南大西洋上的一個群島,自19世紀初以來一直是英國的領土,但阿根廷也對其提出了領土主權要求。1982年,阿根廷曾試圖通過武力手段奪回馬島,但這場被稱為福克蘭戰争的沖突結果是阿根廷的悲慘失敗。

此後,阿根廷一直将馬島視為其領土的一部分,多數阿根廷人視收複馬島為國家尊嚴的回歸。而且,對于絕大多數阿根廷人來說,哪一位總統可以實作這個目标,并建立一支可以與英國媲美的海軍,那他無疑就是阿根廷的超級英雄。而如果有人要站在群眾的對立面,後果可想而知。

此外,眼下米萊的“休克經濟療法”才初見成效,實作了十多年來的首次預算盈餘,而一旦放棄收回馬島,勢必能會遭遇國内強烈反對,尤其是來自那些曆史上積極倡導收複該群島的政治派别和群眾,增加政府的不穩定因素。同時,米萊本人可能面臨政治信譽受損。他們可能被批評為對國家利益缺乏堅持和維護,甚至可能被認為是背叛國家的行為,這将對其個人政執政生涯造成影響。

收回馬島,米萊想了個奇招,拿入北約當誘餌,換29個國家的支援

【阿根廷外長雷蒙諾】

而通過提出加入北約,不排除是米萊想“曲線救國”。因為北約的成立宗旨是集體防禦,不希望内部成員國存在領土争議。是以,如果馬島問題不解決,北約是不會吸納阿根廷的。但是,對于将南美洲視為“後院”的美國來說,當然願意看到北約能将勢力擴大到阿根廷,這樣不僅可以維持其在南美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還有助于有助于控制或影響南美關鍵資源的開發和流通。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不排除會帶領其他成員國施壓英國,讓其妥善解決與阿根廷的領土争奪。當然,這也隻是一種理想的情況。因為英國對于馬島的主權主張同樣堅定不移,不太可能在領土問題上做出讓步。而且就目前看來,阿根廷的軍事實力及其是會體制與北約的标準還有很大差距,是以距離入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的來說,米萊的想法就是想與美國搞好關系,助其拿回馬島,但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是以,阿根廷政府必須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态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同時保持對話和溝通的管道。隻有通過雙方的努力和合作,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既符合雙方利益又能夠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