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作者:法眼看世間111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生坎坷,但他善于籠絡人才,尤其重視魏延。然而,諸葛亮卻決定殺死魏延,原因在于魏延曾殺掉前主公韓玄,展現了不可信任的一面。

不過,曆史上真正的魏延卻與小說中的天差地别,魏延的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那麼,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劉備重視魏延的原因

《三國演義?中,在劉備看來人才比什麼都珍貴,他深知隻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保證自己的政權穩固,魏延就是他眼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魏延的實力不可小觑,不僅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更是善于軍事謀略,讓劉備對他贊賞有加。曾經劉備親自標明魏延鎮守漢中,這一重任也彰顯了劉備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在劉備看來魏延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才,是可以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将,漢中的穩固讓他感到安心,這一切都源于對魏延的信任與重用。

盡管劉備對魏延寄予厚望,但這種信任卻引發了後續的悲劇。

與劉備不同,諸葛亮對魏延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雖然承認魏延在軍事上的才華,但卻對他的忠誠性持有懷疑态度。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在諸葛亮看來,一個軍事上的英雄并不等同于一個忠誠的臣子,魏延曾經的舉動讓諸葛亮感到憂慮,并不認同劉備對魏延的盲目信任。

尤其是魏延曾殺掉前主公韓玄的行為,讓諸葛亮對他的忠誠性産生了懷疑,盡管魏延以此向劉備表功,但在諸葛亮眼中這隻是一種短視的私心行為,暴露了他内心的自私和不忠。

諸葛亮深知,一個不能忠心耿耿的将領,将會成為國家的禍患。是以盡管他對魏延的軍事才能贊賞有加,但卻決定在他臨死之前将他除掉以保國家安甯。

這一決定雖然艱難卻是出于對蜀國的考慮,諸葛亮深知眼下蜀國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任何一個不忠誠的将領都可能對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

是以,他不得不做出這一艱難的抉擇,犧牲個人感情維護國家安全。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魏延的命運注定他與劉備、諸葛亮之間的悲劇,在劉備眼中他是一位英勇無畏的将領,而在諸葛亮看來是一個不可信任的叛徒,必須将其除去以保國家安全。

這種人物觀念的碰撞,最終導緻了悲劇的發生,這樣的決定并非絕對正确,但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下,卻是諸葛亮為了蜀國安全所做出的無奈選擇。

不過,曆史上的魏延與演義中的魏延差别很大。

真正的魏延

魏延蜀漢時期的著名将領,其形象在《三國演義》中與正史有着顯著差異。首先,關于魏延的出身與加入劉備的經曆,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截然不同。

魏延并非降将,也從未為韓玄服務,他是新野本地人,在劉備駐紮新野期間主動投靠劉備,帶領自己的家丁加入了劉備的起義軍。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諸葛亮對魏延的重用也是正史中的一大特點,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述相反,實際上他非常倚重魏延。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為蜀漢的實際上司人,在多次北伐中魏延常常擔任重要職務,甚至多次被任命為先鋒或大将,地位僅次于蜀漢的幾位頂級将領。

魏延曾被封為侯,授予涼州刺史,擔任前軍師和丞相司馬,這些都是高位重職,足以證明諸葛亮對他的信任與器重。

然而魏延的最終結局是悲劇的,他的死亡涉及多方面的原,比如性格直率在軍中樹敵頗多;權力和聲望高漲引起其他将領的嫉妒和政治上的排斥。

第三點尤為關鍵,諸葛亮去世後,他的政治立場和行為選擇可能與當權者的期待出現嚴重偏差,最終導緻悲劇的發生。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魏延之死

如上述所言,魏延的軍事才華在蜀漢是公認的,曾多次作為主将或重要将領參與重大戰役,有極高的戰術才能和對戰場的敏銳洞察力。

諸葛亮病重最終在五丈原去世,退軍過程中魏延的行為表現極度獨立性。據史書記載,當諸葛亮告知其軍隊需撤退回成都時,魏延提出應繼續北伐不願放棄。

然而,魏延的這種執着并沒有得到同僚的支援,繼續北伐的建議未被采納後。結果魏延撤退途中焚燒橋梁、阻斷後軍的道路,将整支軍隊置于風險之中。

這一行為迅速激化他與其他蜀漢高官的沖突,使其在軍中的形象急轉直下,失去了最後的政治支援,甚至被認為是對蜀國的反叛。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當王平和馬岱率軍來讨伐時,魏延甚至未能得到自己部下的支援,最終悲劇地在逃亡中被殺。

簡單來說,魏延之死并不是死在諸葛亮的手中,也不是死在諸葛亮的陰謀中,而是死于權力的變革中。

諸葛亮死後,他想要繼續讨伐曹魏建功立業,然而卻沒有人支援他,憤怒之餘做出錯誤的決定,以至于身邊的将領都紛紛背離。

倘若魏延沒有燒壞棧道,也沒有執意繼續讨伐曹魏,或許他根本就不會死,更不會被馬岱斬下頭顱。

回看魏延的一生,他始終是忠誠于蜀漢的,并未真正謀反,隻可惜他的行為和性格特點導緻悲劇的結局。

當然,這也與諸葛亮對他的過度縱容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魏延的個性缺陷,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不是他真有反骨,而是一個舉動埋下了禍患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一句話,很好地反應蜀漢後期缺兵少将的局面,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又能重用誰呢?

綜上所述,魏延是一個複雜的曆史人物,在《三國演義》中被戲劇化和簡化,同時也被羅貫中最大限度的抹黑與醜化。

實際上他是蜀漢中期的核心軍事人物之一,其忠誠與能力在諸多戰役中得到驗證,劉備器重、諸葛亮看重,奈何在最後的人生關頭走錯了路,以至于身死道消。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