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朵花”的跨界之旅

作者:菏澤魯西新區

巨野工筆牡丹畫已成為地域文化名片。

“一朵花”的跨界之旅

如今,在被譽為“中國牡丹之都”的山東菏澤,圍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人們書寫的“作品”不再限于紙上。近年來,菏澤充分利用種植規模、種質資源、種養業态等獨特優勢,實作立體綜合開發。走進菏澤,你會發現,這裡的“花樣故事”引人入勝,“花樣經濟”異軍突起,“花樣生活”無比美好。

目前,菏澤市的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香水、牡丹花茶、牡丹化妝品等深加工産品達到十一大類、260餘個,牡丹特色産業入選山東省“十強”産業“雁陣形”叢集,年總産值達到102億元。菏澤走出了一條以藥用牡丹、觀賞牡丹和油用牡丹為主的牡丹産業化發展之路,實作了菏澤牡丹的“鍊”上生長、一路生花。

“一朵花”的跨界之旅

從“富貴”到“富民”

在菏澤市牡丹區南城街道辦事處,侯亞偉的牡丹特産店進入銷售旺季,牡丹瓷、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等牡丹衍生産品,成為緊俏的商品。

“牡丹瓷上的牡丹花,有沒有綠牡丹?”“綠牡丹和黑牡丹都有。”眼下,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正在舉辦,選購牡丹衍生品的人越來越多。午休時間,市民祝女士推門而入,要購買一批牡丹瓷,作為紀念品送給前來旅遊的客戶。

“牡丹是富貴的象征,每逢佳節、旅遊節,很多市民都會購買饋贈好友。牡丹也是我的富貴之花。”侯亞偉說,自己從事牡丹産品銷售十餘年,對牡丹系列産品了如指掌,特産店裡有全系牡丹産品,包括吃、喝、用、賞,牡丹籽油、牡丹化妝品、牡丹籽茶、牡丹瓷、牡丹永生花等全部陳列在架。“我和夫妻都從事牡丹産品銷售,這朵富貴花養活着我們一家人。”他說。

在菏澤市還有這樣一個村,300多戶人家幾乎全部與牡丹結下了不解之緣:家家賣花忙,戶戶牡丹商。在經曆了老一輩村民“扛着麻包闖江湖”的艱辛曆程後,如今牡丹産業遍布全國。村裡數不清的牡丹園似一條絲帶般萦繞在趙王河畔,向全國各地輸送着優質牡丹,真可謂“花開時節動九州”。這個村便是牡丹種植銷售專業村——牡丹區皇鎮王橋村。

在王橋村山東浩森花木有限公司牡丹産業園内,記者剛入園,映入眼簾的便是棵連棵、葉連葉、成片連方種植的牡丹花海,一座座大棚錯落有緻,點綴其中。“以往我都是外出打工,後來村裡建了牡丹産業園,我就流轉了家裡的地,在園區工作,既能就業,又能顧家,挺好!”王橋村村民王強告訴記者,他在園區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目前,王橋村共種植牡丹、芍藥兩萬餘畝,其所在的皇鎮街道也是以成為菏澤市最大的大田牡丹和芍藥種植基地、多季牡丹培育基地,多季牡丹保有量占全市80%以上,也成為菏澤牡丹産業的新地标和網紅打卡地。

政府搭台,民間唱戲。菏澤市牡丹區皇鎮街道依托牡丹種植資源優勢,獨辟蹊徑,積極創新營銷和種植方式,建設了牡丹萬畝種植基地,差異化發展牡丹種苗和鮮切花特色産品,打造了牡丹産業化、市場化、規模化、标準化齊頭并進的新發展格局,趟出了一條“網際網路+牡丹”的新路子,将牡丹産業打造成為帶動群衆增收緻富的大産業。

為進一步拓寬銷售管道,擦亮城市“牡丹名片”,皇鎮街道立足菏澤牡丹資源優勢,持續探索創新模式,大力發展電商營銷。王橋村的村民們在鎮街道辦的培育下,從早期的人力推銷到網際網路銷售、直播帶貨,再到如今的“承攬全國各地牡丹園建設+提供技術支援”,村民們憑借着勤勞和智慧,把“開着貨車送全國”更新到“坐在家中賣全國”以及“把菏澤牡丹開到全國”。

說到牡丹産業發展成效,皇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穆靜顯得有幾分興奮。穆靜告訴記者,如今,王橋村每年的牡丹産業收入可達近3000萬元,人均2萬元以上。通過直播帶貨,菏澤牡丹走進千家萬戶,進一步擦亮了“中國牡丹之都”品牌。

讓“顔值”變“産值”

花開花落,花期有限。牡丹花美味香,但是季節性強、花期短的特性令人深感“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如何延長美好,讓牡丹“常開不謝”?

牡丹根入藥、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飼料,枝條和葉子做熏香……菏澤通過将一朵花“吃幹榨淨”,走出了一條以藥用牡丹、觀賞牡丹和油用牡丹為主的牡丹産業化發展之路,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标準。

在位于魯西新區馬嶺崗鎮的菏澤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廳,以牡丹為原料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茶、花蕊茶、牡丹化妝品等産品讓人應接不暇。“工廠中的房間内正在趕制一筆來自廣州客戶的訂單,訂購了30萬片牡丹面膜。還有一筆訂單是來自上海的一家大型日化集團,訂購了30噸牡丹籽油。”據該公司總經理王連崗介紹,公司共開發了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妝品等三大系列40多個牡丹産品,先後出口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出口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人民币。

同樣,以生産牡丹洗化美妝用品為主的菏澤市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擁有3000平方米十萬級GMP藥用無塵淨化工廠中的房間,當全自動面膜生産線滿負荷開啟時,日産能可達10萬片牡丹面膜。

當牡丹花香與西式咖啡碰撞,一種含香微苦、入喉回甘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近日,在魯西新區的天寶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6萬多條牡丹咖啡陸續出産,準備發往北京。據介紹,牡丹籽油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屬ω-3系列),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很多好處。該公司于2019年開始研發牡丹咖啡,在突破咖啡制作工藝難度的同時,創新性将α-亞麻酸融入咖啡,已成為咖啡市場“新寵”。

不僅如此,以生産食品為主的藍天藍食品有限公司,曾參加“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活動,其展示的牡丹産品得到其他展商及外國友人一緻稱贊。該公司主要生産牡丹花茶、牡丹蜜餞、牡丹營養食品、牡丹提取液等四大類型100餘種産品,暢銷國内20多個省區。目前,牡丹鮮花蜜餞産品已與國内外100多家大型餐飲企業進行業務合作,牡丹提取液已與國内知名化妝品品牌成立了戰略聯盟。

在科技助力下,“一朵花”的跨界之旅令人啧啧稱奇。目前,菏澤市牡丹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4家,生産規模、産品檔次一直引領國内同行業發展。

化“賞花”為“文化”

牡丹搭台、文化唱戲。“賞花熱”下,以牡丹為元素的文創精品,更是展現了菏澤的文化底蘊和魅力。

“這一朵朵開在白瓷盤上的牡丹花,能定格牡丹的雍容華貴。”在自己的牡丹瓷研制作坊,劉慧麗小心翼翼地将牡丹花葉一一擺開,準備烤制,細緻的紋路、逼真的形态,仿佛剛從牡丹園裡采摘的鮮花。“2005年我開創菏澤第一家牡丹瓷研制作坊,為了使藝術價值和人生價值進一步升華,2022年成立了菏澤國之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力圖将菏澤牡丹文化與陶瓷文化融為一體,将菏澤牡丹瓷推廣至全球,不負‘菏澤牡丹甲天下’的家鄉盛譽。”劉慧麗說。

“我手裡正在鈎織的是參加今年牡丹節展覽的作品,這朵牡丹花僅是整個作品的一部分,全貌的話還不能透露,得等展覽會揭幕時才能展示。”牡丹節開幕前,在馬嶺崗鎮穆李村的魯西南古法鈎織工坊店内,現年68歲的張惠靈和十餘名農家婦女一邊鈎織,一邊聊天,針線在上下翻飛、左右騰移間,已有零散絲線化為朵朵精美牡丹花。

據了解,鈎織是民間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又稱鈎花,屬于手繡技藝中的一類。作為一種特色民間手工藝,經過老一輩民間手藝人的不斷摸索和發展,如今不僅局限于實用,更具有藝術文化價值。

張惠靈作為魯西南古法鈎織工坊店的創始人,自幼接觸學習手工鈎織,幾經探索創新,不斷融入牡丹新元素,目前已創作十多個造型的牡丹作品,并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帶動當地近五千群衆靈活創收,作品以網絡銷售形式輸送到國内外,讓牡丹“香飄世界”。

走進馬嶺崗鎮穆李村面塑傳承人陳素景家,一株株色彩豔麗、花朵絢爛的牡丹花映入眼簾。“這些牡丹面塑作品不僅可觀賞,而且可食用。”此話一出,衆人驚歎不已。陳素景說,為迎接第33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她翻閱了大量關于牡丹的書籍,選用了優質小麥面粉、天然色素以及可食用膠水等食材,經過精心調配,又将面塑工藝與烹饪技巧相結合,最終研究出了這件集觀賞與食用于一體的“面塑牡丹”。同時,她還采用特殊的保濕技術,可以讓“面塑牡丹”在長時間的展覽中長久保持原有的色澤。

在菏澤市巨野縣洪廟村農民書畫基地一處畫室裡,畫師王善花手上拿着兩支畫筆交替使用,起稿、勾線、上色……一筆一畫、一絲不苟。不多久,一朵風姿綽約的牡丹花躍然紙上。“畫一幅能掙四五百塊錢,一個星期差不多能畫一幅,還不耽誤家裡的活。靠着畫牡丹,這幾年俺家裡的生活好多了。”身有殘疾的王善花說,自己從2014年開始師從本土畫師學習繪畫,一直堅持到現在。

“牡丹畫是巨野工筆畫的當家品種,畫師們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糅合現代工藝手段精工細作,作品獨具特色。”巨野縣書畫院院長程軍偉說。畫中的牡丹枝繁葉茂、色彩飽滿、惟妙惟肖;花葉層次分明、錯落有緻,花頭或含苞待放、或搖曳生姿;枝幹、嫩芽、花苞等交相呼應,突顯了牡丹的雍容華貴。

描繪牡丹神韻的巨野工筆牡丹畫,已成為山東地域文化的一張名片。來自這裡的牡丹畫作,如《花開盛世》《錦繡春光》《冠豔群芳》《國寶獻瑞》《盛世中華》等,先後亮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重大活動,以及人民大會堂山東廳等重要場所。

牡丹堆繡、根雕、蛋雕、刻瓷……如今,在菏澤,以牡丹為元素的文創産品層出不窮,遍地開花。

目前,菏澤牡丹産業實作了由觀賞拓展至食用、藥用、保健等多個領域,從入食、入茶、入酒的牡丹食品,到牡丹特色保健品、化妝品,再到牡丹瓷、牡丹畫、牡丹真花等文創藝術品,貫穿農業、工業、服務業各個産業領域,牡丹香、牡丹絲綢、牡丹剪紙等牡丹文創産品“百花齊放”。

一朵花,從雲集遊客到華麗轉身為文化之花、藝術之花、産業之花,在菏澤盡情“綻放”,以“占斷城中好物華”深閱聽人人青睐,盡顯國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