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美軍地面部隊剛一開進北韓戰場,華盛頓的謀士們就開始考慮将來是否跨過三八線的問題。

1、要不要越過三八線?

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最初建議,應“盡一切可能,把地面軍事行動限制在三八線以南地區”,但被國務卿艾奇遜斥為“消極”和“不切實際”。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艾奇遜認為:

不能設想讓美軍推進到一個繪圖員在地圖上畫的一條線時便止步不前;三八線作為一條邊界,在政治上并不具有合法性。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7月底的一份備忘錄中宣稱:

“從目前正在進行的對北北韓軍隊的軍事行動來看,三八線和任何緯線毫無差別”;美軍是否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索是中國或蘇聯軍隊可能的介入;如果能摧毀通往北韓的交通線進而形成有效阻滞,并且時機把握得當,美軍就能搶在蘇聯或中國軍隊采取行動之前實作其目标。

9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台題為《美國對北韓的行動方針》的第811号(NSC81/1)檔案,确定:

“聯合國軍”将越過三八線,消滅北北韓軍隊,但這有一個前提,即在采取這一行動時,蘇聯或中國沒有向北北韓派遣大批軍隊,也沒有威脅将對“聯合國軍”進行軍事反擊。

考慮到三八線以北軍事行動包含着與蘇聯或中國引發大規模戰争的風險,該檔案規定,美軍司令官在将作戰計劃付諸實施前,必須得到美國總統準許;并不得在朝蘇、中邊境地區使用非南韓部隊。

第NSC81/1号檔案出台時,美軍還龜縮在釜山環形防禦圈狹小地域内忍受着北韓人民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的決策層就開始認真研究轉入反攻、打過三八線的政策指導問題,不能不說很有些前瞻性。

并且,他們在考慮這一問題時,把中蘇可能的介入作為基本假定和最大制約因素提出來予以關注,似乎也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

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份檔案在分析中國出兵可能性時,隻設想了中國軍隊可能以公開或秘密方式參與三八線以南的作戰,而對其可能在三八線以北采取行動卻隻字未提。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美國決策層是基于這樣的判斷:

中國若是參戰,時機隻能是戰線僵持在洛東江時,至少是美軍仁川登陸之際,而當美軍已将戰線推進到三八線及其以北時,中國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參戰的時機。

這個一廂情願的設想,無形中為自己設下了一個戰略上的盲區。

2、麥克阿瑟的“北進計劃”

9月15日,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成功。25日,參聯會向剛上任的國防部長馬歇爾建議,應毫不遲疑地向麥克阿瑟下達越過三八線的指令。

27日,經杜魯門準許,參聯會正式下達在三八線以北實施軍事行動的第92801号指令。

同日,布萊德雷給麥克阿瑟發去一封僅供他本人拆閱的電報,上面寫道:

“我們希望你在戰術上和戰略上不要有所顧慮,繼續向北越過三八線。如果你認為在軍事上有必要,你可以越過三八線。”

就這樣,華盛頓決策層将向三八線以北進攻的決定權交給了麥克阿瑟,隻要他認為軍事上有需要,就可以這樣做,并且在戰術上和戰略上都不會受到阻礙。

這一授權遂了麥克阿瑟心願,他立即回電:

“三八線在我們的軍事部署上并不是一個問題…除非并且直至敵人屈服,我認為我們的軍事行動可以在北韓全境展開。”

參聯會又電示他:

對向三八線以北推進,“不要進一步解釋或者發表聲明,讓行動決定一切”;“政府要求盡量避免提及三八線,直到我們完成打敗北北韓軍隊的任務”。

9月30日,韓軍第1軍團一部率先越過三八線。10月2日,麥克阿瑟向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下達越過三八線的指令。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北韓戰争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後來有人将美軍越過三八線擴大戰争的行為歸咎于麥克阿瑟,認為是他的要挾,華盛頓才被迫作出相關決定的,事實并非如此。

實際上,越過三八線是華盛頓最高軍政當局的決策,麥克阿瑟隻是一個有着更高主動性的執行者,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做了許多超越和即興發揮。

麥克阿瑟的北進計劃源于他的兩個構想:

一個構想是,由第8集團軍沿西海岸實施主攻,與在平壤西南的鎮南浦或其他地方的兩栖登陸相配合;

另一個構想是,由第8集團軍沿東海岸實施陸上進攻,同時在東海岸港口城市元山進行兩栖登陸這兩個構想,差別在于主攻方向和登陸點的選擇上有所不同,而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造成新的包圍态勢的思路如出一轍。

最後,麥克阿瑟将這兩個構想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方案:

以沃克指揮第8集團軍擔任主攻,經漢城附近地區,在三八線南側完成進攻準備後突破三八線,爾後沿開城-沙裡院-平壤軸線向西北方向進攻,奪占北北韓首都平壤;以阿爾蒙德指揮仁川登陸的第10軍分别從仁川港和釜山港重新裝載上船,經海運繞到東海岸,在元山再來一次兩栖登陸,爾後一部向鴨綠江北進,另一部向平壤北側西進,與第8集團軍在北北韓“蜂腰部”會合,切斷人民軍退路。

當推進到定州-甯遠-興南一線(距三八線約160公裡)時,由韓軍完成該線以北至邊境地區的掃蕩任務。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可見,麥克阿瑟的企圖,是以平壤為主要目标,從東、西兩個方向分進合擊,正面進攻與側後登陸相結合,首先奪占平壤和元山,摧毀北北韓抵抗重心,圍殲人民軍殘存力量,爾後由韓軍部隊向北完成"清剿、掃蕩"任務。

3、“北進計劃”為何是麥克阿瑟的敗招?

美國戰史研究者對麥克阿瑟方案的诟病集中于兩點:

一是對第10軍使用不當,沒有讓已進到三八線附近的第10軍就近、順勢、取捷徑從陸上直取元山,而是将它重新裝船,在海上繞了一個大圈子後去元山登陸,浪費了寶貴的兵力和時間;

二是将北進部隊分割成互不聯系的兩個部分,造成東、西兩線戰場的割裂,向敵方敞開一個大缺口,為爾後失敗埋下了伏筆。

布萊德雷評述:

麥克阿瑟制訂了一個最糟糕的作戰計劃。他非但沒有下令第10軍實施窮追,長驅北進,反而派該軍在北韓東海岸的元山實施第二次兩栖登陸。這就意味着要停止所有追擊,把第10軍從戰線上拉回來,重新裝運到船上,通過長途海運,到達第2個登陸點。

結果,使向北進攻平壤的主要任務落在疲憊不堪的第8集團軍肩上。而該集團軍必須經過重新整編和補充給養,才能發起進攻。而且,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在元山登陸毫無必要。南韓第1軍當時正沿着北韓東海岸向北迅猛推進,在第10軍登陸之前,該軍早已攻占元山。

對此,麥克阿瑟卻有自己的解釋:

他當初之是以沒有就近、順勢用兵,是因為高大險峻的太白山脈造成北北韓東、西兩大戰場的阻隔,使他不得不把沃克的第8集團軍和阿爾蒙德的第10軍分割開來使用;同時,這樣做也有助于解決當時存在的後勤補給困難的問題。

對麥克阿瑟的解釋,布萊德雷以尖刻的語句予以駁斥:

實際上,這種邏輯根本站不住腳。…最後的結果就是,麥克阿瑟以提高後勤供應的名義,在仁川為北韓南方的公路和釜山制造了一個後勤補給上的噩夢。敵人自己為了施延我們的追擊都無法制訂出比這更絕妙的計劃。

…總之,麥克阿瑟丢掉了一次至關重要的窮追機會,使作戰行動在三個星期之内幾乎處于停滞不前的狀态;他派第10軍去完成一個微不足道的任務,而把主要任務交給兩支準備不充分的部隊,他既分散了兵力,又分散了指揮權;在後勤補給對作戰行動起着舉足輕重作用的關鍵時刻,他人為地給後勤供應線造成了嚴重堵塞。

即使是敵人也不可能制訂這麼絕妙的計劃,拖延我們的追擊行動。如果指揮參謀學院的一個少校采取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他肯定會被大家嘲笑,并趕出教室。

當然,布萊德雷是在放“馬後炮”。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而在當時,如李奇微所說,沒有任何一個美軍将領對麥克阿瑟的方案表示過強烈的反對,而“這僅僅因為當時還沒有人,對這個人的判斷力或預見能力感到懷疑”。

由于麥克阿瑟剛剛在仁川創造了一個軍事上的奇迹,此刻,“哪怕他建議由一個營從水面上走到元山大概也會有人願意試一試的”。

美國戰史研究者普遍認為,麥克阿瑟對美軍越過三八線後的作戰行動的設計,是其軍事生涯的一大敗筆。

他在北韓戰場走下坡路,就是由此開始的。

4、北韓軍隊的頑抗和美軍的北進

面對“聯合國軍”北進攻勢,北韓人民軍餘部竭盡全力組織抵禦。

10月1日,人民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将三八線地區防線分為東、西兩部分,以崔庸健為首的東海岸防禦司令部負責指揮東部戰線,以金策為首的前線司令部負責指揮西部戰線,同時迅速調集臨時組建的最高司令部預備隊到三八線一帶,倉促轉入防禦。

最高司令部對三八線防禦部隊下達的任務是:頑強抵抗敵人的進攻,争取時間,掩護被阻隔在南方的人民軍主力部隊撤回三八線以北。

據美軍掌握的情報,人民軍在三八線一帶的防禦由三個地帶構成:

第一地帶為沿三八線構築的前方陣地,縱深約500米;第二地帶在前方陣地後沿以北3~5公裡處,由一系列彼此相連的防禦陣地構成;第三地帶在其北方,為依托有利地形構築的據點式防禦陣地。

主要防禦方向為開城-沙裡院-平壤方向,沿正面展開的防禦部隊有4個師:第19、第27、第43師和第17裝甲師。其中,前三個師是由新組建的獨立旅改編而成的,全是未經訓練的新兵;第17裝甲師更是徒有其名,其裝備和兵員甚至還達不到一個團的編制水準。

美軍第8集團軍擔任正面進攻,主攻任務由第1軍擔負。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8月上旬,第8集團軍分别建立了第1軍和第9軍兩個軍級指揮機構,約翰·庫爾特任第1軍軍長,弗蘭克·米爾本任第9軍軍長。

到美軍轉入反攻時,隻有第1軍司令部具備完整的野戰指揮功能。沃克在将主攻任務賦予第1軍的同時,感到該軍軍長庫爾特行事謹慎,缺乏對于進攻而言最為寶貴的積極果斷精神,而第9軍軍長米爾本則被認為“果敢、勇猛,具有天生的積極性”,于是臨陣換将,将這兩個軍長的崗位對調:庫爾特到第9軍,負責指揮第二梯隊,米爾本到第1軍,承擔主攻部隊的指揮責任。

這一換将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米爾本指揮第1軍各部從洛東江邊轉入反攻,完成突破後一路急進,長驅260公裡,直奔漢城、水原,與仁川登陸的第10軍會合。

到10月6日,第1軍所屬的第1騎兵師、第24師(配屬英軍第27旅)和韓軍第1師均到達三八線附近的進攻出發地域。

米爾本認為:

“進入北北韓作戰,就是向鴨綠江追擊”;在三八線附近的短暫停頓隻是為了取得補給和調整部署,一旦越過三八線,就應一鼓作氣地向前推進,不給對手以重新整編力量、組織防禦的時間和機會。

為此,他對第1軍部隊下達的不是進攻指令而是追擊指令,要求所部“首先以全力圍殲開城北部地域之敵,爾後以平壤為目标實施追擊”。

5、平壤失陷的過程

此時,北韓人民軍已無力阻止“聯合國軍”的兇猛攻勢,三八線一帶防禦陣地很快被突破。“聯合國軍”北進發展之快,以至在戰史中被說成是“比賽速度的行軍”。

尤其是美軍指揮下的韓軍,此刻更是表現得格外亢奮,最快時一天可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狂奔40公裡。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戰史記載,這段時間,韓軍各部“像發洩積憤似的日夜兼程勇往直前”,為争取“捷足先登平壤的榮譽”,“沿山間險路徒步突進…比沿公路乘車進攻的美軍走得快”。

特别是韓軍第1師,采取“無休止的進攻”戰法,每天除為做一次飯而大休息一次外,連途中小休息也取消了。

部隊夜以繼日,不停地向前推進。該師師長白善烨頗為自豪地回憶,當時該部速度“比二戰時德軍裝甲部隊對蘇聯發動閃電戰的進攻速度還要快”,使得他在與太平洋戰争中第一個攻進馬尼拉和東京的第1騎兵師的賽跑中,以“不分晝夜的高強度行軍超越了美軍”。

10月14日,美軍在開城以北的金川合圍了人民軍第19、第27師。

此戰,不僅打開了通向平壤的道路,而且使人民軍賴以保衛平壤的骨幹戰鬥力量幾乎消耗殆盡。

金川之戰對于戰局有重要影響。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對此戰極為關注。

14日淩晨3時,毛澤東緻電尚在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中國軍隊入朝參戰事宜的周恩來,就在電文裡提到金川之戰,并對此抱有相當的期待。

當時毛澤東估計:

“金日成指揮的北韓各個尚能戰鬥的部隊在三八線堅決對敵”;“美第二師拟開金川附近,準備立足。據此看來,美是否進攻平壤及何時進攻平壤,似乎尚未作最後決定”。

但第二日清晨5時,金川失守的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即電示彭德懷、高崗、鄧華:

“三八線上之美英僞軍十三日已占金川,準備向平壤進攻。”

金川之戰後,毛澤東意識到平壤保不住了,整個戰争形勢将進一步惡化,因而要求志願軍先頭部隊最好比原定計劃(10月19日)提前兩天出動,以争取主動,預防不測。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據史料披露,北北韓上司人對三八線附近地區防禦未能達成預定目的,上司機關表現出的驚惶和混亂提出了嚴厲批評。

金日成在一次黨的會議上指出:

“在人民軍進行戰略後退時期,部分黨組織、政權機關和黨的從業人員發生了無秩序和無組織、無紀律現象。他們在後退時,沒有動員一切可能力量來及時在組織上準備後退,也沒有以克服困難的革命精神組織和教育人民和人民軍…對敵人的進攻驚惶失措,喪失了對黨組織和下屬機關的指揮能力…甚至故意制造無秩序和混亂現象。”

10月17日,美軍攻克沙裡院,打開了拱衛平壤的最後一道屏障,平壤門戶洞開。

為争頭功,美軍、韓軍各部迅速湧向平壤,沿中部山嶽地帶北進的韓軍第1軍團所屬各師也從東北方向迂回過來,快速逼近平壤市區。一時間,出現了4個韓軍師(第1軍團3個師加上隸屬于美軍第1軍的韓軍第1師)和2個美軍師(第1騎兵師和第24師)競相奔往平壤的場面。

10月19日,平壤失陷。

6、狂熱的北進

當天,麥克阿瑟下達第4号指令,改變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在平壤-元山之線會合的計劃,要求沃克指揮西線部隊(美軍第1軍和韓軍第2軍團),阿爾蒙德指揮東線部隊(美軍第10軍和韓軍第1軍團),分路向北部邊境快速推進,并将原定的美軍行動限制線,由定州-甯遠鹹興間相連之線(即“麥克阿瑟線”),向北推至宜川-古仁洞-坪員-城津間相連之線(即“新的麥克阿瑟線”)。

新線與舊線相比,在西部前推了30公裡,在中部前推了100公裡,在東部前推了160公裡,最近點距鴨綠江隻有72公裡。

麥克阿瑟在指令中強調:

“連續突破敵陣,将敵人抛在後面,繼續北進,北進!”

根據麥克阿瑟的指令,“聯合國軍”以邊境為目标快速推進。為加快進攻節奏,麥克阿瑟又令美軍第187空降團在靠近清川江的肅川、順川兩地實施空降,以一舉切斷北北韓首腦機關和人民軍主力的退路,營救出被俘的美軍人員。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10月20日中午,113架C-119和C-47型運輸機将第187空降團主力空投到平壤西北45公裡的肅川,緊接着,又在順川空投了該團另一部。

數小時内,約4000名傘兵、12門105毫米榴彈炮、600噸彈藥、77輛吉普車和牽引車空降到預定戰場。由于北韓人民軍主力部隊和黨政首腦機關,以及數千名美軍和其他“聯合國軍”戰俘,已提前一步轉移到清川江以北,這次空降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肅川、順川空降的當天,麥克阿瑟親率遠東空軍司令、遠東司令部作戰部長等一行高官和一批新聞記者,飛臨空降場現地視察。

他向随行記者誇耀說:

“我們出其不意地進行了空降作戰,估計北北韓軍隊全部兵力的大約一半即3萬人已被包圍…敵人可以選擇的道路,隻有全部毀滅或者投降。這次行動,堪稱高超的藝術,敵人已陷入圈套了。”

10月21日,麥克阿瑟回到東京,再次躊躇滿志地宣布:“戰争決定性的結局即将到來。”

這時,美國及其盟國軍政要員無不認為,在北韓戰場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夠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再來一次像樣的較量了。

北進計劃:麥克阿瑟如何作死?還沒和志願軍交手,已注定美軍必敗

剩下的作戰行動隻具有“清剿、掃蕩”性質,再也無大仗可打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