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作者:中國發展網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集裝箱碼頭俯瞰

葉玉嬌 中國發展網記者 成靜

“作為貨車司機,我們有義務共同營造一個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環境,我們有義務維護一個和諧、溫馨、溫暖的生活環境。”近日,浙江甯波北侖區“美麗貨車司機”張斌在“新新向黨·集鋒益行”集卡司機雷鋒月主題活動上,向全區貨車司機發出倡議,呼籲廣大貨車司機共同參與到城市建設和治理中來。

貨車司機是北侖港口物流鍊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推動港口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世界第一大港”核心港區,在北侖生活工作的貨車司機多達2.56萬名。為了讓貨車司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參與基層治理、共享發展成果,近年來,北侖區圍繞如何管理服務貨車司機這一新就業新業态群體,堅持以黨建聚合力,以服務添動力,大力探索貨車司機社群化、全周期、集約式服務模式,讓貨車司機安家在北侖、安心在北侖,為服務保障甯波舟山港高效運作、鍛造港口“硬核力量”保駕護航。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港城分布圖

布局“新”空間 打造疏港集運服務矩陣

随着港口經濟的快速發展,“集卡圍城”現象日益顯現。每天2萬多輛貨車穿行在港區與城區之間,擁堵、違停等問題讓居民不堪其擾。如何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從2022年起,以全域國土空間整治為契機,提出“港城分界線”,啟動“兩場一倉一中心”整治行動。按照“謀劃建立一批、清理騰退一批、規範提升一批”的總體思路,通過3年時間,騰退67處堆場、30處停車場、9處大型倉庫,同時打造一批集約化、數字化、立體化的貨車停車場和集裝箱堆場。通過疏堵結合,實作港口集疏運能力的提升、區域交通環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品質的躍升。

2023年,随着第一輛集卡車快速駛入位于梅山街道梅東路99号的梅山北壩臨時停車場,整治提升行動首批3個臨時集卡停車場——新碶橫浦、梅山北壩、郭巨峙南臨時集卡停車場開始投用,共增集卡停車位近5000個,實作了限行區集卡違停全面清“零”。

随着“兩場一倉一中心”整治的不斷推進,貨車司機服務矩陣全面形成。2023年,北侖區柴橋街道蘆江工業社群攜手開發區物流發展公司,以黨建聯建的形式,通過盤活國企資源,打造了集司機之家、司機會客廳、共享法庭、卡嫂共富工坊等于一體的集運基地黨群服務中心,有效整合區域内金融、醫院、學校等多方資源,讓工作、生活在這片區域的貨車司機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産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這樣的黨群服務中心、司機之家、甬愛E家等服務陣地,廣泛分布在北侖各集卡停車場、司機集中居住區域,形成了集政務服務、黨群服務、生活服務于一體的“15分鐘司機服務圈”。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蘆江工業社群集運基地

建構“新”機制 推動各方力量齊抓共管

“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把貨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回到宿舍還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工業社群讓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貨車司機在北侖有了安穩的家。“司機之家”“甬愛E家”等陣地也讓過往的司機有了歇歇腳的地方。但貨運作業體量大排摸難、貨車司機群體流動性大管理難、生活封閉融入難等問題,對後續管理服務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如何才能以點及面改變眼前的困局?以黨建為突破口,成立北侖區交通運輸行業黨委,形成了在區委上司下,區委兩新工委牽頭抓總、行業黨委主抓主管、成員機關協同配合、街道社群具體落實的貨車司機管理機制。

“老師,請問集卡車挂闆營運證丢失,怎麼補?”由于貨車司機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加之資訊的不對稱,在地方上辦理事務時多有不便。為了解決這類情況,區交通行業黨委從貨車司機實際需求出發,以黨建共建為紐帶,搭建“運管家”聯盟,聚集交通、公安、人社、總工會等各部門資源,優化貨車司機群體保障機制,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同時,行業黨委建立黨委成員聯系走訪機制,上下關聯建構困難訴求收集、報送、處理、回報、回訪的閉環管理機制,通過項目認領、司機面對面、“智序港城”數字平台等多種載體、方式,從各個方面着力解決貨車司機的實際困難。

同時,在貨運企業、集卡司機集聚區設立工業社群,全面統籌園區内黨的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日常工作。在社群黨委的統領下,開展“流動黨員排查納管”行動,将排查出來的貨車司機流動黨員納入租住地的15個工業社群黨組織管理,成立由社工擔任支部書記的貨車司機流動黨支部14個;對重點貨運企業開展“集中抓組建”行動,組建黨支部8個,實作較大規模的貨運企業黨組織全覆寫、899名黨員全納管。開設貨車司機線上“雲支部”,讓他們随時随地都能接收資訊、了解政策、回報需求。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有了黨組織的牽引,貨車司機群體黨建工作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關聯的“大黨建”模式,黨的組織和工作得到有效覆寫,貨車司機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家”的歸屬感。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卡嫂”共富工坊

推出“新”模式 實作集約化貼心服務

“以前,我們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權益難保障,也不知道能找誰解決。”回想起初來北侖工作時的場景,朱師傅直言難,“但這兩年我們有需求、有難題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

針對貨車司機“時刻在路上、在網上”的特點,采取社群化服務模式,堅持用“鐵打的社群承接流水的司機”理念,以服務實效溫暖人心、赢得人心。通過線下發揮“1+3+N”網格作用、線上組建微信群等方式,依托甬愛E家、司機之家等服務陣地,排查納管有相對路線、固定住所的貨車司機8350名。

針對貨車司機吃飯、上廁所等“關鍵小事”和家屬就業、子女托管等“後顧之憂”,以人的視角入手,以生命發展為主線,創新梳理出“全周期服務清單”,從入職、規劃、社保、關愛等12個關鍵節點着手,綜合推出80個服務項目,每一項都在力求解決貨車司機的“心頭之憂”。

“我們最關心的當然還是工資的高低。”每一個求職的貨車司機都希望工資能再高一點。霞浦物流工業社群從貨車司機最關注的工資入手,推動建立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在充分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司機收入水準的基礎上,通過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帶動區域内行業工資水準合理提升。

目前,“全周期服務”由點到面,服務标準和項目已逐漸覆寫全區,已幫助解決825名貨車司機子女托管,開辦“卡嫂”共富工坊,58名卡嫂在家門口就業,幫助230戶司機家庭每月增收1000元,面向貨車司機開展職業技能教育訓練125場,拓展貨車司機職業技能空間,幫助26名貨車司機成功轉崗。

去年,北侖區正式釋出全省首個《貨車司機全周期服務規範》團體标準,将過去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規範化、标準化。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行業黨委舉辦“面對面”座談會

彙聚“新”力量 激活“雙向奔赴”治理體系

貨車司機雖然每天都穿梭于港區、城區,但自己對城市的存在感、融入感、價值感不強。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政治引領、平台搭建,充分調動貨車司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融入城市治理,發揮實質作用。

“過去,社群為我們提供暖心服務,現在社群有需要,我們是園區的一份子,當然要出一份力,共同守護好我們的園區。”朱瑞申是霞浦物流工業社群“紅螞蟻”志願服務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紅螞蟻”志願服務隊以司機服務司機、黨員影響司機的形式,共同參與到社群各項工作中,成為物流工業社群裡一支重要的治理力量。

實施“123”集卡先鋒工程,即以1名黨員司機帶領2個同行、自發開展3個公益項目,陸續開展了“集卡之聲”“文明停車”“夜間巡邏”等8項活動,組建“紅螞蟻”社會組織12個,發動400餘名貨車司機黨員、骨幹擔任線上線下兼職網格員,通過這種“移動探頭”的作用,随時随地收集解決貨車司機各類建議訴求。

如今,朱瑞申成了浙江省最美集卡司機、“北侖好人”,其擔任隊長的集卡司機志願隊“紅螞蟻”,吸引超200名注冊成員加入,累計參與園區秩序維護、驿站值班、夜間巡邏等自治服務5100小時。

鑄強紅色“新”引擎,助力鍛造港口“硬核力量”

運管家為貨車司機提供服務

在黨建引領下,貨車司機與社群産生了更強的關聯,他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也不斷高漲。以朱瑞申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的紛紛湧現,在貨車司機群體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進而帶動更多身邊人參與到城市治理之中。正如物流工業社群專職社工徐丹丹所說:“很多原來的流動貨車司機從‘陌生的群體’‘陌生的人’變成‘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成為企業中比較熱心和積極的一份子。原先需要社群提供服務的新就業群體,現在成為反哺社群、參與社會治理的有力助力。”

(圖檔均由區委社會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