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肯錫:“藥命”越來越短,多适應症開發政策如何調整?| 第一現場

作者:研發客

//

藥企需要轉變思路。以往通過小适應症上市,再布局大适應症、開發“長尾”适應症的政策,在IRA之後恐怕不再适用。

銷售爬坡快、峰值高、維持時間長、并且回落時間盡可能晚,這樣的完美藥品銷售曲線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實作。

3月份,麥肯錫釋出了一份題為《重新設計速度:解決生物制藥生命周期壓縮問題》的報告(Redesigning for speed: Addressing life cycle compression in biopharma),對行業領先的36家生物制藥公司,2001年以來上市的資産進行分析後發現,過去二十年,達到全部銷售額(lifetime sales)50%的平均時間縮短了将近兩年,達到80%銷售額平均時間縮短了35個月。并且,由于支付壓力和臨床持續創新,收益“長尾”也在發生縮減。

麥肯錫認為,這個趨勢表明“藥品的商業生命周期已顯著縮短”。也就是說,資産的“銷售曲線下面積”在縮小。這意味着患者能更快的擷取最新的治療藥物,但同時也壓縮了生物醫藥公司從新藥中獲利的時間。

生物制品、小分子多适應症資産生命周期更短

不同資産的生命周期表現各異。過去二十年,小分子單适應症産品的銷售曲線基本保持不變,平均銷售額略有減少。相比之下,生物制品、小分子多适應症産品達到50%銷售額的時間縮短了兩年以上,并且産品的平均銷售額大幅減少。

麥肯錫:“藥命”越來越短,多适應症開發政策如何調整?| 第一現場
麥肯錫:“藥命”越來越短,多适應症開發政策如何調整?| 第一現場

麥肯錫的分析認為,行業的整體影響主要由于産品組合的轉變所緻。在2001年至2005年間的新分子實體中,單适應症小分子資産占66%,而2021年至2025年間僅占30%。

除此之外,日益激烈的競争、臨床試驗的高速發展、來自政策和購買方的壓力,以及生物類似藥互換,都在影響着新藥資産的商業生命周期。

麥肯錫在報告中提到,由于藥物開發趨勢集中在過去成功的靶點或治療方法上,所形成的羊群效應使得過去20年資産類别的競争大幅增加,新藥上市更多,速度更快。從惡性良性腫瘤、内分泌、免疫、傳染病和疼痛品類的分析來看,2003年之前,同一類别出現三款藥品的平均時間約為15年;而2013年之後,縮短至大約兩年。

IRA進一步壓縮“藥命”

2022年頒布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也将大大加劇藥品生命周期的壓縮。麥肯錫建立了一個假設情景,将《通脹削減法案》設定在1980年,以此來分析它的潛在影響。

結果令人驚訝。以TNF-α治療為例,該類别資産90%的收入都發生在英夫利西單抗(第一款針對TNF-α藥物)談判之後。也就是說,這類藥物90%的收入會受到IRA降價影響。

麥肯錫:“藥命”越來越短,多适應症開發政策如何調整?| 第一現場

平均而言,小分子藥物總收入的51%将受到影響(在第九年之後),生物制劑則是29%(在第13年之後)。

麥肯錫認為IRA所産生影響遠遠超出Medicare保險範圍。經過談判的藥品或将會成為其所在類别新的定價标準。商保支付方以及藥品福利管理(PBM)也會使用IRA談判後的價格作為商業談判的标準。那麼,同類新藥将面臨更為嚴峻的成本收益挑戰。

如何應對壓縮的生命周期

多适應症生物制劑正在面臨着最為嚴重的生命周期壓縮。産品首次上市後,同一類别的多個資産将在短短幾個月(而非數年)内相繼上市,導緻市場競争加劇,進而加大了上市時間的壓力。

麥肯錫分析指出,盡管多适應症産品平均2年就能推出半數适應症,但是推出80%的适應症則需要6年。競争加劇,以及政策可能縮減資産生命周期,使得從每個産品上市初期擷取更多價值的壓力驟增。

如何應對?藥企需要轉變思路。對于多适應症産品來說,應當從大适應症入手,盡快實作上市,并在IRA談判之前達到銷售峰值。以往通過小适應症上市,再布局大适應症、開發“長尾”适應症的政策,在IRA之後恐怕不再适用。

産品生命周期的後階段,适應症帶來的商業價值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持續惠及患者并降低财務風險?生物制藥公司的上司者們需要重新審視研發政策,包括更早的投入研發(如開展同步臨床試驗)及推進上市計劃。這一做法雖然可能會令風險有所提升,但或許能挽回一部分因生命周期縮短而造成的損失。

同時,企業還需要快速擴充産能,解決由此導緻的收入限制。

在IRA以及一系列導緻藥品生命周期縮減的壓力之下,未來,大藥企和小公司之間的合作将有可能變得更加頻繁。

編輯 | 戴佳淩[email protected]

總第2090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