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作者:畫家王衍成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當李·克拉斯納知道約翰·格雷厄姆計劃1941年11月辦的展覽“美國和法國的油畫”邀請了她時,她為自己的作品能與偶像畢加索、馬蒂斯的作品同挂在一個房間而狂喜不已。但她也感到好奇:誰是傑克遜·波洛克?她曾為自己知道紐約藝術界的每一個人而自豪,為什麼自己不知道他?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她問遍了周圍的熟人,沒有人知道傑克遜·波洛克是誰。一天晚上,在參加一家畫廊舉辦的一個開幕式時,李向路易斯·邦斯打聽。路易斯·邦斯是波洛克在藝術學生聯盟時的同學,他告訴李,波洛克是一個很優秀的畫家,就住在她的住所右邊拐角處的第8街,李那時在東9街租有一間畫室。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第二天,李到了波洛克那裡。傑克遜肯定對這個女人出現在門口感到詫異,李大膽地對波洛克說:“我是李·克拉斯納,我們都參加了展覽。”李33歲,比波洛克大4歲。她身高165厘米,看上去很強壯,有光澤的紅褐色頭發剪成男侍者的發型。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李見了波洛克後才想起以前曾經見過他。五年前,他們曾在公共設施藝術化項目内部的藝術家聯合會舉辦的一個舞會裡跳過舞。“我兩隻腳都被他踩過”,有一次李回憶說,“他從沒學過跳舞。”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波洛克請她進了畫室。看了挂在牆上的四五幅波洛克的畫,李對他更是贊不絕口,敬佩不已。臨别時,她邀請波洛克下周到第9街參觀自己的畫室。第二周,波洛克如約到了她那兒之後,發現李的住處狹窄,比廚房或衛生間大不了多少。還沒坐定,李問波洛克是否來點咖啡,波洛克便點頭說要。于是李站起來穿上外衣,“走吧,”她說,“但你還沒給我喝咖啡呢!”波洛克迷惑地抗議道。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雖然李的屋内有爐子,但她從沒有用過,甚至不知道它是否還能用。每次她請朋友喝咖啡時就意味着“我們下樓去街邊的飲料店吧。”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他們一起去喝咖啡,一次,兩次,十幾次,他們發現雙方互相吸引,彼此好像都找到了重新做人的興趣。“當我告訴他我想死時,我從沒看過有誰像他那麼震驚”,李後來回憶。波洛克告訴她自己正在接受精神治療,而李正巧在讀有關方面的書,兩人聊得極為投機。當然他們也談藝術。波洛克是長老會教徒,李是猶太教徒,但他們信仰同樣的上帝——畢加索。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李告訴波洛克,第一次看到《格爾尼卡》時,她是怎樣被“震動”後離開展室。在再次看到《格爾尼卡》之前,為了使心情平靜,她不得不在街上徘徊五次。他們不斷地談論藝術,但從不問“你的作品意味着什麼?”或“你為什麼畫畫?”之類的問題。可能他們認為問這類問題就像問“你為什麼出生”一樣荒唐。他們都是天生的畫家,是以他們彼此接受對方的命運,像李說的那樣,隻是按照“說行話”的方式談論藝術。李問波洛克是否知道那次展覽中的别的美國人,是否知道德·庫甯?她告訴他關于德·庫甯的事,答應帶他去見德·庫甯。她想帶他見她所認識的每一個藝術家。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兩人不但在生活和性格上互補,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上也是互補的。李自己承認,她是一個受到太多正規訓練的人,遇見波洛克時,她是第一流的抽象畫家。她熟練地掌握了立體主義,并試着忘掉它,現在正渴望找到一種真正的、有活力的藝術源泉和直接表達情感的藝術模式。與她相反,波洛克沒受什麼條條框框的正規訓練,他是獨立的,具有原創性的。從他早期的藝術中就可以發現,他的藝術是感覺到的而不是學到的,而李則不是這樣。李意識到了他的天才,并發現已經愛上了比自己小4歲的波洛克。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①

畫家王衍成與您分享現代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