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在正定古城這條街上穿越古今

作者:河北新聞網

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

在正定古城這條街上穿越古今

開欄的話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中宣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中央、地方和行業媒體,多元度立體式開展“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

河北日報即日起推出“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專欄,請您跟随記者的腳步,探訪河北省代表性古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傾聽城市更新過程中古建築老街區尋找新動能、煥發新活力的故事。

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在正定古城這條街上穿越古今

2月9日,石家莊市正定古城南城門花燈璀璨,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賞。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如今的正定古城怎一個“火”字了得。從春節前後一舉沖進全國最熱門景點行列,到現在“吃不完,根本就吃不完”的小商品夜市成了千萬網友口中的“夢中情市”,正定算是結結實實接住了這“潑天的流量”,去正定逛吃逛吃已成春日之旅的最佳路線。

熱鬧又有文化氣,古城文化地标雲集

4月17日傍晚,春風溫潤。記者來到正定燕趙南大街和中山路交口,一眼便望見立于鬧市之中的路标訓示牌:向北是櫻花小鎮、北門遺址公園、趙雲廟、榮國府、風動碑;向東是迎旭門、正定博物館、隆興寺、天甯寺、元曲博物館;向西是塔元莊紅色教育基地、鎮遠門、王士珍舊居、縣文廟、城隍廟;向南,從下往上寫着開元寺、陽和樓、廣惠寺、長樂門、南關古鎮。這座古城的精華大緻都雲集于此了吧。

記者走進路邊的金河客棧,負責人劉平是土生土長的正定人。“咱門口的中山路是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最北端,往南不遠就是開元寺了,附近的古建築還有梁氏宗祠和蕉林書屋,再往南一點的石坊路就是街區的南端了。”

她建議記者一定要沿着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繼續往南打卡:大名鼎鼎的陽和樓怎能不去?路邊不遠處的臨濟寺澄靈塔、廣惠寺華塔怎能不去?再往南就是來正定必登臨的南城門了……整個這條線路都在古城文化地标雲集的燕趙南大街上,熱鬧又有文化氣。

“這條街能繁華起來真不容易,我小時候兩邊都是平房,地是坑坑窪窪的土路,一下雨滿是泥濘,放學騎自行車回家摔跟頭是常事。”劉平眼睛潮潤起來,“現在不一樣了,正定的旅遊太火了,很多酒店和民宿的房間都已經預訂到了五一之後。不但全國各地哪的訂單都有,還有好多外國客人預訂。”她向南一指,“開元寺、陽和樓、廣惠寺,琳琅滿目的店鋪還有各種特色美食,千萬别錯過!”

仿古建築古香古色,寺院古塔相映成趣

向南,鱗次栉比的店鋪中,古風妝造攝影占了多半,咖啡店、蔬果店、美食和文創店各自閃爍着燈光,它們和街道兩旁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築,以及寺院、古塔、鐘樓、城牆等文物相映成趣。各種漢服造型的小哥哥小姐姐成群結隊,叮當觀光車在路中央匆匆駛過,恍惚間,不知古今。

“我的天,這太棒了!”一襲唐裝的遊客李钰把臉貼在玻璃罩牆上,努力辨認着地層上的年代辨別,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籠罩在柔和的黃色燈光下。這座疊壓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個曆史時期的神秘地下宮殿斜倚在車水馬龍的古城夜色裡,坦然接受着玻璃圍擋外現代人探尋的目光。

開元寺,原名淨觀寺,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540年),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2006年,開元寺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5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開元寺街區更新整治工程南側拟建綠地廣場的考古勘察工作中有了很多令人驚喜的考古發現。2019年起,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的夜間亮化工程讓遊客們和文物古迹有了近距離相見的機會。

“你快看,玻璃上是你的影子還有對面漢服店的投射,穿越了穿越了!”李钰沖閨蜜比劃着,這個活潑潑的新鮮勁把馬路對面正在拉卷門的燒餅老豆腐店的店主燕子逗笑了。

“我小時候,開元寺這裡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大片蘆葦地,夾雜一些面目全非的建築,我們經常進去捉螞蚱。總有流水的聲音,會有大人拿着棒槌進去洗衣服。”燕子今年40多歲,家裡從奶奶那一輩就是做老豆腐的,自己十幾歲學了這門手藝,“我家原來的店在開元寺後邊那條小街上,老豆腐、炸麻花、燒餅、油糕,一家子起早貪黑地幹也賺不了多少,這些年生意是真好了,好多外地人來買,我和夫妻靠自己的努力買了房買了車,這些照過去想都不敢想。”

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開元寺曆史文化街區:在正定古城這條街上穿越古今

2月9日,石家莊市正定古城南城門花燈璀璨,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賞。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城牆街巷皆有故事

從開元寺遺址南望,一飛檐鬥拱的巍峨樓宇,橫跨在燕趙南大街上。樓七楹,單檐歇山頂,高踞于寬敞的磚台上。樓檐面南正中高懸的“陽和樓”匾額在周遭燈光裝點下灼灼悅目。享譽海内外的正定古建築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之說,陽和樓卻毫無争議當得起“九樓之首”。梁思成更盛贊此樓為舉世無雙的“孤品”。

陽和樓始建于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1947年主樓被拆,1966年城台與關帝廟被毀。近年,這座名樓終得原址複建。曾經,文人雅士集會于此,而如今這裡成為了文化惠民的熱門場所。

坐電梯到二樓,未進門便聞胡琴聲,台上三位阿姨有闆有眼地唱着河北梆子《陳三兩》。待到深鞠一躬下台,中間年紀最長的阿姨笑盈盈地走過來,“唱得不好,大家多提意見”。已經83歲的她精神頭足得很,“我們這個民間劇團,近些年經常在陽和樓上演出,眼瞧着這條街從蕭條冷清到熱鬧非凡,有種幸福感。”

站在陽和樓南面的圍欄張望,南城門前的龍鳳呈祥大型花燈如此璀璨。已是晚上9時許,燕趙南大街人流如織、喧騰鼎沸,這樓、這寺、這塔将跨越古今的一城繁華裝點得如許動人。

“正定作為曆史文化名城,在保護好這些老寶貝上,我們下了大功夫。”正定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成玉紅告訴記者,“‘做減法’‘重傳承’的共識讓這些老寶貝的輪廓從原本雜亂的民居中凸顯出來,獲得了應有的尊嚴,也才有了眼前的美景。”

正定是一座“有記憶的城市”,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城牆街巷皆有故事。這些故事吸引來大批的遊客,可潑天的富貴能不能接住,很考驗相關部門的“寵粉”能力。

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為切實提升旅遊品質和遊客體驗感,正定一直在發力。成玉紅介紹,近年來,正定縣在南城門、陽和樓、廣惠寺、榮國府等景區周邊安裝了18處直飲水景觀亭,不僅有純淨水、溫開水、熱水,還提供休閑座椅、220V充電電源及USB充電接口等服務,為遊客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同時為了讓大家“坐”享古城溫暖,正定縣分批次、分區域為景區周邊、公園廣場、主要幹道的休閑長椅安裝保暖坐墊900餘個……這些都展現着正定的熱情和誠意。(河北日報記者 韓莉)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